厦门大学的崛起(厦门大学依山傍海的学院明珠)

厦门大学的崛起(厦门大学依山傍海的学院明珠)(1)

文:扬帆

中国东南沿海的厦门,与台湾隔水相望,地位特殊,总是吸引着游人的到来。早春时节,城中的各处都洋溢着清新的气息,公园、河岸、街边缀满了一丛丛鲜艳灼人的三角梅,还有各色叫不出名字的花朵,这城市宛如一座海边的大花园。“大花园”的东南端,依山傍海,风光旖旎的厦门大学,可称得上是这花园的一颗明珠,也是最令我倾心的地方。

阴天的下午,潮湿的空气滋润万物,厦大的每座建筑,每条道路,树木花草,皆显得异常幽雅娴静。无人指引,由校门进入后的我们,只是沿路信步缓缓向前而行。目光所到之处,是一片片繁花似锦,绿树成荫。和北方名校所不同的是,这里的树,应是四季常青,围绕着园中湖泊的,是一排排直立而庄严却称不上茂盛的椰树,却别具一番情味。

厦门大学的崛起(厦门大学依山傍海的学院明珠)(2)

这湖叫什么名字,我不曾得知,也无心去探听。而以这碧绿的明镜为中心,映衬着朦胧的天空,天空下高低错落、“身穿西服、头戴斗笠”的嘉庚式楼宇群环绕在湖四周,低矮处五彩的鲜花、浓绿的树和青草地又恰好填满了湖泊与建筑之间的空缺。再加上湖的一侧还有个椭圆的小岛,岛上也是一片春意盎然,有小小的白色拱桥维系着它与湖岸,行人随时可以去到那树荫下小憩或绕着边沿的小石路散步。这时候,无论你站在哪一个角度来观赏,都能领略到她的美,似乎这美已无处不在,而你,亦无处可逃。此情此景,相信你除了只愿多停留片刻,再也顾不上去想,这湖叫什么名字了吧!

厦门大学的崛起(厦门大学依山傍海的学院明珠)(3)

不过,那些别致的建筑群落,却使我的兴趣变得越发浓烈起来。它们古朴而大气、庄重而恢宏,最令人称道的,是那中国闽南式的屋顶,西洋式的屋峰,南洋建筑的拼花、细作、线脚,分明是中西合璧的完美结晶。怪不得厦大会因之而被列于全国一流,并受到中国建筑界的广泛赞誉。

厦门大学的崛起(厦门大学依山傍海的学院明珠)(4)

继续向前,至一刹路口,不远处靠近山坡的一隅,由花草和小树丛簇拥着的一尊熟悉的塑像,令我惊喜万分,那不正是鲁迅先生吗?他曾应友人林语堂之请在此任教过几个月的时间,时日虽短,却为厦大又平添了一分名气。

厦门大学的崛起(厦门大学依山傍海的学院明珠)(5)

在厦大的校园里,总是有许多抹不掉的痕迹,会令你联想起曾经在此投身于教育事业的知名学者。在经历过数十年风雨却并不显陈旧的建南楼群其中一栋的走廊墙壁上,有学者们的肖像和简介以及他们研究的领域。在这些已逝学者的面前,我静默地徘徊着……

厦门大学的崛起(厦门大学依山傍海的学院明珠)(6)

其实,厦大的特殊从它诞生那天开始,便已成定局:

1921年4月6日,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创建的、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海外华侨创办的综合性私立大学宣告成立,林文庆接受陈嘉庚先生邀请担任厦门大学校长;

至1930年6月,学校在林文庆校长的主持下,以“自强不息,止于至善”为校训,致力于行政与学科建设,重金礼聘知名教授学者,一时群贤毕至、名流云集,如:文学家、国学大师:沈兼士、林语堂、鲁迅;哲学家:张颐(1927年11月~1929年7月任副校长);语文学家:台静农、陈衍……

“自强不息,止于至善”,八个金色的大字,被刻在石碑立于湖边的广场上,激励着每一名走过的学子,也触动了每一位流连忘返的游人的心……

厦门大学的崛起(厦门大学依山傍海的学院明珠)(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