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前需要准备哪些(哪些准备必不可少)

本期园长:马达英园长,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幼升小前需要准备哪些?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幼升小前需要准备哪些(哪些准备必不可少)

幼升小前需要准备哪些

本期园长:马达英园长

东师附小中信幼儿园园长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幼儿部主任

教育部幼儿园园长培训中信实践教学指导专家

幼儿核心素养提升践行者

参与编写10余部学前教育相关书籍

长春师范大学、吉林外国语大学等名校客座教授

研究生实践导师

在幼升小阶段,很多家长都是紧张和焦虑的,他们总怕孩子跟不上,这是因为他们对小学一年级的起点课程了解不多。“建议大家可以了解一下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数学教材的教学内容,数学从1-10各数的认识和书写开始;语文先识字,再学拼音,拼音每节课仅学习3-5个,完全把孩子放在‘零起点’的位置开始教学。一年级的知识其实一点儿也不难,很多内容孩子在幼儿园都接触过。”东师附小中信幼儿园马达英园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那幼升小的家长们都要为孩子做好哪些方面的入学准备呢?马达英园长娓娓道来。

心理上的准备

马园长表示,家长要告诉孩子:学习是快乐的。如果您的孩子拿着书让你讲故事,您就可以告诉他:“等你上小学了,你会增长很多本领,你能自己读故事,还能给爸爸妈妈讲故事呢!”家长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激发孩子获得知识的渴望。

家长要告诉孩子:老师是可亲的。经常听到家长这样吓唬自己的孩子:“再不听话,等上小学了,看老师怎么收拾你!”还没上学呢,小学老师就被蒙上了一层可怕的面纱。

家长要告诉孩子:学校是可爱的。很多幼儿园都会为幼儿创造走进小学的机会,参观小学校园,走进一年级的课堂,让幼儿熟悉小学环境,感受小学课堂的秩序和魅力,激发他们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之情。

能力上的准备

马园长表示,孩子要做好能力上的准备,主要包括自理能力和交往能力。

自理能力包括照顾自己、时间观念、任务意识的培养等。上了小学之后,许多方面都要求孩子自我照顾和自我管理。一年级的教师经常捡到铅笔、橡皮,而且无人认领,还有的孩子认领了别人的物品,回家遭到家长的质疑和批评。其实学具不是孩子自己整理的,他也不知道是不是他的,所以,有的家长就在孩子的铅笔上贴个小名签儿。还有的孩子不是忘带书本就是忘带学具,老师问起时理直气壮:“我妈没给我带。”上课时老师不能接听电话,即便家长再送去,等孩子拿到手里的时候,一节课已经结束了。所以从现在起,我们要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自己穿脱衣服、学会系鞋带、拉拉锁;主动喝水、整理物品、记住父母的手机号码、懂得寻求帮助等。如果能指导孩子学会做简单的家务就更好了,这样孩子不仅能服务好自己,还有机会为他人服务,劳动能力强的孩子,在小学是很受欢迎的。

交往能力主要是说6—10岁是儿童交友的关键期,会交往的孩子不仅能够很快地融入集体,还会增加孩子在校生活的幸福指数。上幼儿园的时候,基本都是由老师组织开展集体活动,小学的课间是孩子自由活动的时间,学校里没朋友,课间十分钟很寂寞。所以,友伴关系的建立对于儿童的入学适应也有很大的影响。我们要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首先,鼓励孩子主动、有礼貌地跟小伙伴打招呼,比如,想要加入同伴的游戏时要说:“我们可以一起玩儿吗?”还要引导孩子学会分享。幼儿期社会性发展还不够完善,发生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正常现象。当小朋友之间发生矛盾时,要先尝试让孩子自己去解决,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孩子成长的过程。当孩子自己无法调和的时候,家长要先了解问题发生的原因,让幼儿通过讲述宣泄出不良情绪,而后通过制定规则、引导幼儿换位思考等方法正确地教育,千万不能偏袒,这样才能促进幼儿社会性情感的发展。

知识上的准备

前阅读。幼儿园阶段是有阅读、识字和书写的,但都有一个“前”字,意思是,并不是正式的阅读和书写。居家期间是享受亲子阅读的最好时间,阅读是多大的孩子都可以做的事儿。亲子阅读,身体挨在一起,家长读字,孩子读图,亲昵地陪伴和分享,能使幼儿充分感受到阅读是件幸福的事儿。从家长的陪伴、鼓励,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开始,逐渐帮助幼儿养成自主读书的好习惯。

关于识字。小学一、二年级的识字量是1600个左右,认字的目的,是使儿童尽早地开始阅读。有人说,汉字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是优秀的中华文化,幼儿可以早一些接触汉字,但是方法很重要。亲子阅读可以帮助儿童识字,故事中反复出现的字,孩子容易记住,而读故事和看字卡是不一样的,读故事是把每个字、每个词都融入到了语境当中。例如,听到“高兴”,看到的是画面上喜笑颜开的小孩儿,有利于孩子对词语的理解和应用。儿童到了大班的时候,有了识字的愿望,在超市、大街上、广告牌上遇到不认识的字他们常常会问,这说明孩子识字的敏感期已经到了。幼儿期要以认识常用的、简单的、生活中常见的字为主。比如在幼儿园,孩子很容易就会认识小朋友的名字,不管它多么复杂。家长可以和孩子玩一玩做动作猜词语的游戏,或者定期做一个汇总:这一周在生活中又认识了哪些字?积少成多,慢慢地,幼儿的识字量就增加了。

关于写字。有很多家长问,要上小学了,是不是得报个书法班啊?根据一年级教师的经验来看,孩子到小学后再开始写字完全来得及。我们国家的汉字是方块字,需要44条肌肉协同用力,需要较高的视觉精细辨别能力,所以在幼儿园阶段,不适合过早进行大量的书写练习。小学一年级,识字、写字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一、二年级的课程表中,每天都有教师指导书写和学生写字练习的时间。大班幼儿多认少写,可以适当地进行前书写练习,写一写自己的名字,做一张自己图文并茂的名片。其实与写字相比,关注幼儿的握笔和写字姿势更为重要,一定要珍视孩子的第一次握笔与读书,因为它常常发生在家庭之中。儿童有先入为主的特点,一旦养成了错误的握笔和书写姿势,到了小学之后很难纠正。长时间错误地握笔会影响幼儿手部骨骼的发育,会影响视力。初学写字的孩子,建议使用三棱或六棱形状的铅笔,握起来会比较舒适。

表达能力。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还能得到积极回应。读了故事之后,可以用家里的手偶、玩具和孩子一起分角色表演;夏天来了,读一读夏天的古诗和儿歌、听听下雨的声音,然后家长说,“假如我是雨滴,我要在小草上溜滑梯,假如你是雨滴呢?”让幼儿也模仿说一说。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就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关于数学。说到数学,很多家长马上就会想到计算,其实数、图形、测量、规律、时间、量、空间、分类、统计都是数学,所以,数学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盐。我给大家推荐一套“数学绘本”,长春出版社翻译和发行的韩国的一套数学绘本故事,全套一共36册,例如《我家漂亮的尺子》讲的是生活中的测量;《让谁先吃好呢》渗透的是分类与排序,此外,还有关于时间、空间等很多内容,可以在故事情境中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另外,要让幼儿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电梯、日历牌、钟表、天气预报、超市的购物小票,都有数字,代表的意义却不同,使幼儿感受到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马园长最后表示,幼儿成为小学生,开始接受义务教育,这的确是儿童成长历程中一次重要的转变,但是,从幼儿园到小学,既不是翻山越岭,也不是天壤之别,而是童年生活的自然过渡和延伸。教育是一件和时间做朋友的事,是很漫长的。所以,请各位家长多一些耐心,少一些焦虑;多一些期待,少一些压力。

/城市晚报全媒体记者 沈雪峰 报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