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格勃是干嘛的(克格勃大揭秘)

现代克格勃的始祖,俄国历史上第一个政治警察局沙皇禁卫军,是由一个登上俄罗斯宝座的莫斯科大公伊凡雷帝于1565年创建的。黑色装束、黑色坐骑,系在鞍下的狗头和狼尾扫帚,象征着六千禁卫军的使命:嗅出并扫除叛徒。

克格勃是干嘛的(克格勃大揭秘)(1)

苏联的克格勃是1917年布尔什维克夺取政权后,为了稳定政局,列宁提议让捷尔任斯基建立的。克格勃在捷尔任斯基的领导下,为巩固苏维埃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1926年7月20日,捷尔任斯基去世。为了纪念捷尔任斯基,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决定将卢比扬广场改名为“捷尔任斯基广场”,并在广场的中央建立捷尔任斯基的铜像。这座铜像遂成为克格勃的象征,铜像背后的一座大楼,就是克格勃的大本营。

克格勃是前苏联的警察和安全机构,也是前苏联主要的间谍和反间谍组织,1978年改称为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

克格勃的演变可追溯到苏联政府刚建立时成立的契卡(全俄肃清反革命委员会的简称)。后来契卡被国家政治保安局代替。保安局的任务是镇压反革命,其第一任首脑是捷尔任斯基。1923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诞生时,该机构改名为国家政治保安总局,权限及于整个联盟。其权力包括管理劳改营、广泛的调查权和司法权。到1931年,国家政治保安总局不仅包揽了全苏警察职能,而且还拥有飞机和坦克装备的军队以及在工厂、政府机关和红军中设有庞大的情报网。

1934年进行改组,国家政治保安总局并入内务人民委员部。在整个30年代,国家政治保安总局利用沿袭下来的广泛调查权和司法权,为斯大林的政治斗争服务。1943年,苏联另设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将国家安全职能从内务人民委员部分出来。1946年内务和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改称为内务部和国家安全部,贝利亚继任内务部长,阿巴库莫夫任国家安全部长。随着战争的结束以及在斯大林最后的几年,国家安全部的范围扩大到整个苏联集团。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不久,国家安全部又并入内务部。1960年被取消。在此之前,克格勃于1954年建立,负责国家安全。它与其前身不同,被严格地置于共产党控制之下。到上世纪60年代中期,克格勃日益成为党的安全保护者,在揭发和抵制不同政见方面,起了决定性作用。

克格勃首脑安德罗波夫1973年被选入苏共中央政治局,这反映出它具有控制政治社会工具的性质。克格勃是世界上最大的秘密警察和间谍组织,它在共产党和苏联政府中的权力和影响极大。其组织包括十几个独立机构,有的负责国外活动,包括反情报;有的负责对苏联公民和侨民进行间谍活动;有的负责对有嫌疑的苏联公民搞“特别行动”。

克格勃是干嘛的(克格勃大揭秘)(2)

边防警卫队总监支配约30万名备有装甲车、大炮和军舰的克格勃部队,负责苏联边境安全,把来犯者赶出去,把苏联公民圈起来。还有的分别负责武装部队的保安行动、技术活动、行政管理、人事、监察、通讯和密码以及警卫工作。

克格勃人员常常利用苏联国际贸易组织、新闻机构塔斯社等作掩护,包括在联合国和各国首都进行各种间谍活动。克格勃并不负责搜集纯军事情报,这项任务则由“格勒乌”(苏联总参谋部情报总局)执行。

克格勃是集情报、安全、保卫三大职能于一身的苏联安全机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克格勃曾经起着不同的历史作用:

在十月革命胜利不久,克格勃为保卫红色政权而斗争,成为打击国内外敌对势力颠覆和破坏活动的一张王牌。

在布尔什维克政权初步稳定、列宁去世之后,斯大林进行内部大清洗——肃反时,克格勃成为镇压国内群众、打击政治对手的秘密武器。

冷战时期,克格勃与美国中央情报局并驾齐驱,在许多方面甚至超过了美国。它的活动范围比美国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加起来还要广。克格勃进入全盛时期,拥有四十多万人,其中九万多名秘密间谍几乎渗透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克格勃也在前苏联各级权力机构安插了大批特务。5克格勃组织非常严密,总部下设四个管理局,七个独立局,六个独立部。克格勃实行中央集权,高度集中,高度统一。以克格勃的第一管理局(即对外谍报局)为例,下设十个按地区分工的部和六个职能部,总共为十六个部:

第一部,美国和加拿大;

第二部,拉丁美洲;

第三部,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北欧;

第四部,德国、奥地利;

第五部,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爱尔兰;

第六部,中国、越南、朝鲜;

第七部,日本、印度、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东亚其他国家;

第八部,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希腊、土耳其、阿富汗和阿拉伯国家;

第九部,非洲英语国家;

第十部,非洲法语国家;

第十一部,顾问部,负责派遣顾问,指导东欧国家和古巴的安全部门;

第十二部,伪造部,负责制造假证件,伪装派出人员出国活动;

第十三部,负责与在国外间谍的通讯联系和密码,传递情报;

第十四部,假护照部,供应假护照、假文件隐形墨水和其他特殊技术装备;

第十五部,档案部;第十六部,人事部。

由于克格勃具有凌驾于各级国家机关和领导人之上的特殊职权,连前苏联的党政军高层人士都怕它三分。斯大林进行内部大清洗—一肃反时,有无数无辜党、政、军领导和平民遭到克格勃杀害。俄罗斯安全部,即以前的克格勃,向公众公布了一份秘密材料——莫斯科南端的布托沃镇上的一个军用靶场,在1937年一1938年斯大林大清洗时期,共处决了2.2万~2.8万名政治犯。在占地4英亩的靶场底下,埋葬了这批受害者。当年的受害者大多是教师、艺术家、工程师、农场工人和与斯大林发生过冲突的其他人士,他们中有几千名是外国人,其中包括9名美国人。

在布托沃的受害者不仅没有接受过审判,处决前他们还以为要被转移到另一个监狱。他们被带到刑场,排在一条壕沟前,一排有20个以上。行刑队是从背后向他们开枪的,从上世纪50年代起,克格勃在这个万人坑上种了苹果树。如今这个万人坑成为克格勃的罪证。

1991年,在“八月政变”的怒潮中,作为克格勃象征的莫斯科捷尔任斯基广场上的捷尔任斯基铜像被愤怒的群众推倒,捷尔任斯基广场恢复了原名——“卢比扬卡广场”。光秃秃的原铜像底座上插了一个木质十字架,这意味着克格勃末日的到来。

戈尔巴乔夫面对群众对于克格勃的愤慨,在1991年10月22日,经前苏联国务委员会作出决议,撤销克格勃,改组国家安全机构。叶利钦称克格勃是前苏联的一个“毒瘤”,他发誓要彻底铲除克格勃。然而,在叶利钦出任俄罗斯总统之后,他又发出这样的感叹:“莫斯科从来没有过像现在这么多的外国间谍!”叶利钦明白,那是因为外国间谍的天敌——克格勃已经覆灭。

叶利钦决定建立俄罗斯联邦安全局,但他不愿意把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变成换了招牌的克格勃。叶利钦要从克格勃由于权力过于集中中汲取教训,对安全部门分而治之,相继成立了四个局:

俄罗斯联邦保卫局,主管保卫工作;

俄罗斯联邦政府通讯与信息局,主管监听工作;

俄罗斯对外情报局,主管对外情报工作;

俄罗斯联邦边防局,主管边境安全工作。

将原先的克格勃一分为五,互相制约,但必须听命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这五个局由于互相扯皮,工作效率低下,叶利钦感到头痛,但他不愿走克格勃高度集权的老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