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上学好还是老家上学好(郑州上学太难了)

1

如果,你没有参与今年小学新生入学活动,你可能不知道2022年小孩子上小学有多难。

我就举一个案例。

郑州市中原区本来小学是不少的,优质小学也不少。

除了伊河路和互助路两大品牌,其他还有伏牛路小学,淮河路小学,中原区外国语小学,建设路二小等都不错。

然而,就是中原区,这几所小学每一所入学压力今年都很大,动辄就会出现50到60的大班额。

其中,中原区北部有一所优质小学,一年级居然收到了20多个班。

20多个班是个啥概念,就是他一个年级基本上顶了普通小学一个学校的人数。

由于班级数量太大,本校教室肯定不够用,所以只能教育局协调去别的学校上课。

教育局也很无奈,只能到处去别的学校借,小学不够就去中学借,结果整个学校六个年级被拆的七零八落,一个完整的教学学校被拆分到四五个临时校区进行。

不说老师平常教研开会,很不方面。

最难是家长,因为最远的临时校区距离总校需要五公里左右,家长很崩溃,自己明明是就近分配到这所学校的,然而现在却需要到五公里外的校区上学。

天天骑着电动车接送,春夏秋三季还好,但是冬天确实不好受,孩子也受罪。

然而,这还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多子女父母。

有个妈妈曾经向我抱怨,老大在高年级,不是本校校区,老二是低年级,在本校校区,下课时间相差不多,都得接。

原来婆婆帮忙接,还算可以,这次必须要请孩子姥姥一块工作了。

2

为啥今年小学,入学压力如此之大,我想几个原因不容忽视。

第一、民转公问题。

今年是国家规定的民转公的第二年,明年将是最后一年,到那时候很多郑州市民办学校都会消失。所以,今年很多民办学校就开始缩编或者彻底不招了。

即使是民办学校愿意招生,很多家长忧虑民转公造成学校师资不稳,所以也不愿意去。

民办学校招生人数减少,让公办学校压力增加了三分之一。

第二、二胎问题。

另外压力的三分之二应该来自于二胎政策的放开。

2016年前后国家全面放开二胎政策,虽然全国反应不大,但是郑州马上掀起了一个生育小高潮。

郑州上学好还是老家上学好(郑州上学太难了)(1)

从图上看出来,郑州市从2010年到2015年每年新生人口在大约到8万到9万之间缓慢增长,但是从2015年一下从9万蹦到了2016年的12万,然后又增长到了2018年的最高值接近13万。

这个生育小高峰出生的孩子,今年就该陆续上学了,所以有了今年郑州猛然加剧的小学入学难。

所以说,今年全市入学难,明年会更难,后年最难,因为这三年将是郑州市新生儿入学的历史最高峰。

3

那么再往后呢?

那还得看新生儿数量。

郑州上学好还是老家上学好(郑州上学太难了)(2)

2019年,新生儿出生量开始回落,该年出生了11.59万人。(根据统计公报计算)

2020年,新生儿数量11.8万人。

2021年,新生儿数量10.9万人。

估计,今年可能可能回落到二胎开放前的水平。

所以说,2022年,2023年,2024年,可能是郑州市历史上入学最难的三年。

到了2025年之后,也就是说2019年出生孩子该上学那年,可能就不那么难了。

4

实际上,所有的一二线城市都有这种规律。

郑州上学好还是老家上学好(郑州上学太难了)(3)

这是北京市人口出生统计,大家可以看出来基本上最高极值出现在2014年(很可能是2013年底放开“单独二胎”造成)和2016年,然后就一路下落。

2020和2021年的北京新生婴儿数为过去10年里最少,降幅也很剧烈,2021年仅新出生13.9万人,量级回落至2007-2010年间水平。

相应的2022年入学压力较大,但是过了今明两年就会减轻很多。

郑州上学好还是老家上学好(郑州上学太难了)(4)

上海2014年和2016年新生儿数量增量分别20.5万和21.8万。但在高峰过后,新生儿数量呈持续下降趋势,2020年更是出现了一个断崖式的下跌,降幅达26%。

以出生年份推测,入学压力主要集中在2020-2023年,此后压力会相对降低。

同样是人口大省省会成都。

郑州上学好还是老家上学好(郑州上学太难了)(5)

成都新生儿从2013年开始经历了快速增长的过程,5年内从11万人增加到近20万人。2017-2020年维持在18-20万人的高位。

此背景下,入学压力将会从2022年开始持续增大直到三年之后。

2021年,成都出生人口多少呢?

郑州上学好还是老家上学好(郑州上学太难了)(6)

只有10.24万人,更是属于绝对腰斩,所以到了2027年,2028年,成都市应该担心的不是生源太多,而是师资太多问题。

5

所以,郑州今年的上学难问题,在全国来看并不是孤例。

起因源于2015年底,2016年初放开的二胎生育政策,这个政策形成的高峰将在每个一二线城市持续3年上下,在2020年一般都会出现回落,甚至断崖式下落。

相应的,2022年也会是这种城市普遍开始的入学难的第一年,随后的2023年,2024都会比较难,这种高峰会持续到2025年前后,2026年就会很大程度的缓解。

再往后,估计政府担心的就不应该是入学难,学位不够用的问题了,而是如何安置多余的师资,我们的家长和孩子也会相应的轻松一下

那么,有人会问,那么从2021年5月开始放松三胎政策,会不会在2028年前后再造成下一个上学难呢?

我觉得不会,郑州的数据我没找到,我就举成都的例子。

郑州上学好还是老家上学好(郑州上学太难了)(7)

成都2021年共办理生育服务证98790件,其中二孩35573件,三孩960件。

三孩剩余量占总生育量不到1%,也就是说就是开放,大家也生不动了,不愿意生了。

那么,我们站在更高的历史长河上看待这个问题。

经过2022年到2025年的上学难。

如果没有特殊历史情况发生,它将成为我们国家最后一个城市上学难的高峰,同时也是我们普通人经历的最后一个上学难的高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