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排辈分为什么排不起(辈分大小是怎么排下来的)

在中国广大农村,同村居住,并不都是同一个姓氏。虽然非同一个姓氏,却有着严格的辈分之分,谁见了谁,怎么称呼,可不是乱来的,可不能“乱了辈分”,造人唾骂,弄不好还要打架结仇呢!

尤其是村民居中集中的河北平原和豫北平原上,这里的农村都是前邻居的堂屋挨着后邻居的厢房,后邻居的堂屋房就坐落在后邻居的院子里,就是说每家每户住的十分紧凑,纵横街道小巷也不宽,门对门,放挨房并列,是真正的群居村落。来到这里的农村,你才能深刻了解“邻居”这个我们常用的词。


这些村落有相当一部分叫张家庄,李家寨,赵屯,王街等,这些看似以姓氏命名的村庄,其实村里很少有全部是同宗同姓的,大多是好几种姓氏杂居的村落。

同村杂居的邻居之间虽然不是同一个姓氏,却有着严格的辈分排序。那么这就出现了问题,不同姓氏的邻居辈分是咋排序得呢?

回村歇歇根据个人对农村生活的认知对这个问题进行总结一下,您若觉得不对,记住留言讨论哦!


姓氏排辈分为什么排不起(辈分大小是怎么排下来的)(1)


一、同姓之间的辈分也能乱了辈分

同一个村里,同姓人家多是同宗同族,冀南豫北平原上的村庄大多是明朝移民而来,所以辈分排下来是很清楚的。这是第一种同姓同宗

第二种同姓同宗,不是从同一个地方搬迁而来,虽然同姓但辈分排不清,就只有根据互相年龄以兄弟相称,或者以叔侄相称,辈分就这样一代代排列下来。

第三种情况是,同姓之间通婚造成的“乱了辈分”。这在古代是很有讲究的,同姓同宗是禁止通婚的,可同姓非同宗的通婚,若在村里是同辈,辈分未乱。

可是同姓非同宗年龄相仿,却是叔叔侄女或者姑姑侄女的通婚后,就乱了辈分,现在,农村这样的情况越来越多,这样的情况虽然也遭人耻笑,但现在是婚姻自由,谁也干涉不了。

第四种情况,虽然是少数个例,就是同姓同宗,还没出五服或者刚出五服的通婚。这部分因通婚“乱了辈分”的,被村民唾弃为“昏君”。

姓氏排辈分为什么排不起(辈分大小是怎么排下来的)(2)

二、异姓家族祖上是姻亲一代代辈分传承

第一,通婚排辈:中国农村是个家族社会,同一村庄居住,结亲一来是儿女养老方便,二来可壮大家族在村里的势力。村里邻居之间是这样,国与国之间何尝不是这样呢!历史上国与国之间和亲的例子举不胜举,这里就不啰嗦了。

因为异姓通婚不受“农村舆论”限制,就比较自由。所以在村里,不知道过了多少辈了,邻居跟邻居之间还有人“老舅”“舅舅”这个排辈称谓。村里红白喜事随礼吊孝,都是按着辈分进行的。

一般来说,老舅,老老舅都作古后,就都自然兄弟叔侄相称了。

在中国农村,异姓之间的辈分大多是这样排下来的。

现在,随着人口增加,同村异姓通婚乱辈现象就比较严重。这样“表叔侄或者表姑侄”的乱了辈分通婚,不会被人耻笑。

第二,投靠排辈:外村或者异地投靠舅舅来落户的、侄子投靠姑姑家来落后的,投靠表哥表弟的,这类投靠亲戚落户的异姓,在村里的辈分就会跟着亲戚家与外姓氏族人相称。

在乡土文化里有“姑舅亲,辈辈亲,打断骨头连着筋”,但还可以补上一句:亲上加亲

但小辈的变成了大辈,大辈的变成了小辈,异姓之间的辈分又开始重新排列。

姓氏排辈分为什么排不起(辈分大小是怎么排下来的)(3)

三、异姓家族祖上干亲结下的辈分传承

第一类干亲:认干爹。认干爹这种乡村文化在中国也很普遍,原因众多。但是干亲亲不过三辈就成为了“嘻哈辈”。三代以后,通婚也就不被“农村舆论”限制了。

第二类干亲:“拜把子结盟”,这在中国从古至今没有改变。比如最有代表的就是三国时期的桃园三结义。同一个村庄居住的异姓邻居,因拜把子结盟拍下的辈分,通婚就更加自由,不受“农村舆论”限制。

拜把子结盟的友谊都是当事人关系铁,第二代就不行了,很少看见拜把子结盟的友谊能长久三代的,包括刘关张桃园三结义。


姓氏排辈分为什么排不起(辈分大小是怎么排下来的)(4)


四、互相尊敬或者依附一方排下来的辈分

互相尊敬或者依附这种同一个村里的辈分排下来,也不再少数。通常有两种情况:

一是,两姓之间,起初要同村居住,为了交往说话方便,互相尊对方为“兄”,并非年龄上的兄,而是一种尊重。他们的子女也跟着父亲互相尊称对方为“大伯,大爷”,虽然明显看着对方年龄比自己父亲小,也要称呼“大伯”,而不是叔叔。这就叫尊称。

他们的子女自然就哥弟相称,辈分就这么传承了下来,而一方的整个家族就跟这个家族排上了辈分。

二是,村庄里搬迁来新居民,在古代是要拜访这个村里的各大家族族长的,抬着礼盒来拜会,多是自贬称小,祈求在这个村容身,排下来的辈分。

当然,“依附”也有多种情况,不一一详列。但最初的排辈大致如此。


姓氏排辈分为什么排不起(辈分大小是怎么排下来的)(5)


五、乱了辈的“昏君辈分”

现在,法律界定的通婚是三代之外结婚就非近亲,法律许可。

而古代农村的汉族人五代之外的,只要能论清辈分的同宗同姓通婚就被耻笑,古代还会被开除家族。可是古代皇帝,为了权力不旁落,姑表兄妹,堂兄妹通婚比较普遍。


也因此,农村人把同宗同姓五代之内、包括五代之外、能查清的邻居之间通婚的讥笑为“昏君”。所以,农村里有了昏君辈分,就是辈分不好界定,没法开口称呼。


小结:中国乃礼仪之邦,而人与人之间的辈分排定,是礼仪之中的重要一项内容。所以在农耕时代的乡土文化里,同一个村居住的邻居“辈分”成为约束一个人行为准则的重要规矩契约,这也是封建社会能传承几千年的重要“民法”。

所以,今天,当你走进一个陌生的村庄,说话就要注意了,有时候在大街人堆里打听一个人,会听到七嘴八舌乱说,这就说明他们在开玩笑,你不要跟着掺和这些,因为你是外村或者外地人,不了解他们开玩笑的根源,你要说错了,会很尴尬的。

亲!关于农村居民“不同姓氏辈分咋排?”您要觉得小编没讲清楚,你可以在今日头条APP上方,如下图输入“不同姓氏辈分咋排”,查看权威的解释:


姓氏排辈分为什么排不起(辈分大小是怎么排下来的)(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