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阴虚食谱(亲亲这边建议您不要阴阳怪气呢)

微笑到底有多可怕

“妈,跟你说多少次了,别发微笑”

“我觉得挺可爱的嘛”

……

偶尔弹出新消息的“相亲相爱一家人”群里,总能看到长辈们发的“微笑”和“中老年表情包”。

看到他们用令人害怕的“微笑表情”互相问候,屏幕前的我不由倒吸一口凉气。

宝宝阴虚食谱(亲亲这边建议您不要阴阳怪气呢)(1)

“中老年表情包”

宝宝阴虚食谱(亲亲这边建议您不要阴阳怪气呢)(2)

“和大姑的聊天记录”

虽然我知道,他们发送的问候和祝福都很真诚。

挑衅?质疑?鄙视?什么含义都行,就是没办法看出爸妈理解的“慈祥”、“可爱”、“相亲相爱”。

宝宝阴虚食谱(亲亲这边建议您不要阴阳怪气呢)(3)

QQ微信自带“微笑”表情

到底是什么时候,它开始变味了?不知道。但可以确定的是,从那之后,我们再也不能直视它。收到的每一个“微笑”,我都觉得是一句“呵呵”。

在年轻人的社交准则里,莫名发“微笑”,就已经是不礼貌的表现了。

阴森森的眼神,微笑的弧度带着几分冷漠和鄙夷,像是一种沉默的质问,看着就很膈应。现实中要是谁这么笑,我一定吓得当场晕倒。

如果是跟在俏皮轻松的语气后,“微笑”就多了“笑里藏刀”的感觉。这样结合形成的杀伤力不知道比普通的“愤怒”多了多少倍,仿佛在嘲笑:“生气吗?生气你也得忍着”。

“委屈”被理解成“知道错了,给点面子”,“疑惑”好像变成了“杠”;认输不是真认输,嘲笑也要通过“愉快”来表现。说个话都不能好好说,迷惑值max,简直是网上冲浪迷惑行为大赏。

现在你觉得哪个表情最阴阳怪气?

只要我想,每个都阴阳怪气。

0 2

这个表情,老“阴阳”了

宝宝阴虚食谱(亲亲这边建议您不要阴阳怪气呢)(4)

长辈们发微笑还可以理解,一起聊天的同龄人如果动不动“微个笑”,不管对方讲着多有道理的话,总莫名火大,分分钟想删除聊天框。

成年人的社交规则里,句末带了个“微笑”,意味着这句话要反着理解。

女朋友:

我没生气,真的。

=我生气了,非常生气,你不道歉你就完了。

没事。

=有事,很大的事!你不安慰我你就完了。

那个女生好漂亮,好羡慕。

=你只能反驳我,要是赞成你就完了。

朋友:

好吧,你先忙,不打扰你了。

=既然你不想聊天/帮忙,我还是别自找没趣了。

不用送了,我自己回去就好。

=欲拒还迎懂不懂。

领导:

昨天跟你说的完成了?

=麻溜的,赶紧的,年轻人效率高点。

辛苦了。

=确实辛苦,是你应该接受的历练。

有人说学着不乱发“微笑”,是成年人的必修课。一种表情,可以有千千万万种解读,哪怕只无中生有,网友也能暗度陈仓、凭空想象……

除了最早让人不舒适的“死亡微笑”,这几年也有一批表情跟上了“死亡微笑”的步伐,而“变质”,几乎覆盖了所有黄豆小表情。

可爱?卖萌?乞求?在许多人眼里,这些表情早已失去了本身的含义,无法正视。而它们好像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阴阳怪气。

在“饭圈”里,两方粉丝吵架,狠话后面的一个“卖萌”可以让对方加倍愤怒;即使是发美照,爱“控评”的粉丝们带上了这些表情就容易引人反感;八卦后加两个“看热闹”的表情,吃瓜群众也就越来越多……

饭圈文化盛行以来,表情背后的“阴阳怪气”含义更加深刻了。

以前觉得单文字不能充分表达,看到表情才是看到心情;而现在表情们的诠释变得单一,猜测“卖萌”究竟是表达愉悦还是“阴阳怪气”的同时,我却发现交流更累了。

隔着屏幕,去猜测素未谋面网友表达的心情,想要轻松洽谈,却因为害怕误解表情的含义,而变得小心翼翼。

慢慢的,我也变成了那个让别人“小心翼翼”的不知名网友。

0 3

哭 笑=哭笑不得?

一个表情不够表达,两个表情合并就能当一个发。网友们把原本普通的黄豆表情两两结合,生成了一系列新的“阴阳怪气”表情。

“你说什么?我怎么会害你呢”“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吧”“可以了,再说就烦了”……表情的拼接或许可以理解为表达心情的新方式。

宝宝阴虚食谱(亲亲这边建议您不要阴阳怪气呢)(5)

宝宝阴虚食谱(亲亲这边建议您不要阴阳怪气呢)(6)

宝宝阴虚食谱(亲亲这边建议您不要阴阳怪气呢)(7)

宝宝阴虚食谱(亲亲这边建议您不要阴阳怪气呢)(8)

记得08年那会刚申请qq号,对于聊天的表情还没什么印象;后来间歇性的用了几年“黄豆脸”,表情包就慢慢出现了;到最近几年表情包泛滥,各种形式各种内容,发表情包一度成为聊天潮流。

始终在改变的是表情形式,但不变的是情感的表达。

宝宝阴虚食谱(亲亲这边建议您不要阴阳怪气呢)(9)

宝宝阴虚食谱(亲亲这边建议您不要阴阳怪气呢)(10)

“表情的背后”

也不知道是不是曾经互为“网上邻居”质朴而单纯,没有过度理解表情的含义,笑就是笑,哭就是哭,“问号脸”也没有显得不单纯。

表情包泛滥后我存了很多,但在表达情感时,总觉得没办法找到准确的那张。

说到底,我们还是缺一个情感突破口。“笑永远是笑”好像没啥意思,但“笑变成了哭”似乎又过度了。到底怎样表达才刚刚好?大概是打个电话,或发段语音吧。

生物书上说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点是有情感、有思维。习惯了互联网社交的我们慢慢默认了网络上的社交规则,跟着大流走是趋势,也是一种习惯。

但如果我小心翼翼的理解换来的总是过度解读,那,还是算了吧。

0 4

我是上网,不是玩“宫心计”

回到开头,关于“微笑”的那些事儿。很多人说,看过了新出现的“阴阳怪气”表情,微笑开始变得可爱。

它有着能被一眼看出的鄙夷和不屑,比其他表情好理解多了。

19年末,一名重庆小伙收到了投诉,原因是他在与客户沟通时发了“微笑”。小伙说觉得很冤。

网上冲浪久了,意识到“网络社交礼仪”的重要,心态也容易发生变化。

一个简单的表情换人理解,就容易“传错词达错意”;用错了“微笑”表情也许会被炒鱿鱼,一句问候没有加表情又似乎显得没有诚意,构思完简单的话,又在选择表情上纠结许久……

千挑万选的表情,是我网络社交的“最后倔强”;

偶尔发个微笑,可以理解错,但别想太多;

试探久了,我怕连“喜欢”都不敢再说。

本文源自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阅读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中国青年报客户端(http://app.cyol.com)

来源:媒说话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