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讨伐商纣的罪名(周武王斩商纣王之头的兵器)

《尚书*牧誓》记载,武王伐纣时“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意思就是武王作为伐纣的最高统率,他左手拿着黄钺,右手拿着牦牛尾装饰的白色旗帜作为权力的信物以行使他的指挥权。《史记*周本纪》记载,武王克商后,进入商都朝歌,这时纣王已经在鹿台自燔火而死,为了表示对暴君的惩罚,武王“以黄钺斩纣头”。从这些记载,“钺”代表着最高权力和生杀予夺的大权,甚至可以斩杀天子。

我第一次对钺引起极大的注意是在首都博物馆参观妇好墓文物特展的时候。首博的布展一向有水准,气氛营造得好,灯光打得很好。进展厅之前不管是什么心情,只要一进展厅立刻就心旷神怡了。当时看到一柄青铜大钺,以青铜器的重量,再加上长柄,觉得肯定是个力气特别大的将军才能拿得动。而妇好还是一位女士,居然有如此神力,心里顿生敬佩。

周朝讨伐商纣的罪名(周武王斩商纣王之头的兵器)(1)

妇好大钺

后来研究发现,其实钺是有两重身份的,一是作为实用器,另一是作为礼器。甲骨文里没有“钺”字,只有去掉金字旁的“戉”字。早期的“戉”作为实用器只能是就地取材以石为之,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了铜及以青铜(铜锡合金、铜锡铅合金)于是把“戉”作为实用器物的这个含义又加了金字旁而单独成字。因为“戉”字还有别的含义,在甲骨文里“戉”作“岁”用。西周武王时期的传世名器利簋的铭文中有“戉鼎”两个字,有种解读就是太岁当前在周的分野,有利于周,因此武王克商是天命。在金文里,往往用两个点来表示金属,在“戉”左边加两点,就成了“钺”。

从甲骨文字形来看,“戉”字形如下图,是个很图形化的象形字,就是一根长柄的大斧。《说文解字》对“戉”的解释就是“戉,斧也,从戈。”我怀疑是先有戈,后有戉。因为从甲骨文字形来看,很明显就是在“戈”字的基础上加了半个圈表示不同,示意其特点而变成了“戉”。

周朝讨伐商纣的罪名(周武王斩商纣王之头的兵器)(2)

甲骨文“戉”

“戉”就是大斧,这一点很明显。很多博物馆里都有新石器时代的石斧。比如说内蒙古通辽考古发现的哈民聚落遗址,距今五千五百多年前的史前古人类就使用石斧。现在内蒙古博物院有馆藏出土的哈民石斧,只是看起来形制还不十分地规整。这个时代相当于红山文化的晚期。

“戉”或“钺”从实用器发展为礼器是从什么时代开始的呢?可以肯定的是至少在夏商周或之前,戉就有了礼器的功能。四川三星堆遗址,古蜀国遗迹,距今五千到三千年,考古出土器物里有保存得非常好的玉斧。我曾经在三星堆博物馆看到两柄玉斧,玉质莹润,规制完整,完全没有过实用的痕迹。而事实上,以玉为斧不可能完成斧本身的实地作用。不仅如此,相同的玉质器物像是一整套,还有玉凿、玉矛、玉斤等。“斤”也是古代的一种砍斫工具,如《孟子》“斧斤以时入山林”,看起来至少“斤”可以砍伐树木,那也相当于斧。三星堆的这一套玉质工具,全都完好无损,质地上乘,做工精良,很可能就是作为仪仗器、祭祀器的玉礼器用的。蜀地险峻,作为古蜀人的先祖可能需要开山以拓,所以需要斧、凿这样的工具。不只是需要,人类与类人猿的不同就在于能直立行走、会使用工具,说明工具对于人类来说作用、意义十分重大。于是古人把这些工具发展演变成礼器。

周朝讨伐商纣的罪名(周武王斩商纣王之头的兵器)(3)

殷商嵌绿松石兽面纹“钺”

从上古三代以来,钺的身份越来越特殊。《司马法*逸文》“夏执元戉,殷执白戉,周左杖黄戉,右秉白旄。所以示不进者,审察,斩杀之。”元,即玄。夏后氏用黑色的戉,殷商用白戉,周用黄戉。这是三代所尚颜色不同。黑色取其威武,白色取其皎洁,黄色取其宽厚。从《司马法》的记载来看,钺在三代时就已经在战争中具成为监管的标志,并且有生杀之权。

钺作为一个大类,其中有大小之分。从形状来说,大的叫钺,小的叫鏚(戚),从溯源上说当然都是从斧来的。戚可以作为兵器,也可以作为乐舞之器。如“刑天操干戚以舞”,“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还有《礼记*文王世子》“大乐正舞干戚”周代作为大(太)乐正这种官职教习礼仪性的盾舞和斧舞。

周朝讨伐商纣的罪名(周武王斩商纣王之头的兵器)(4)

殷商透雕人面纹钺

《祭统》里也提到“朱玉干戚以舞。”周公姬旦因为辅佐成王有功,周公死后成王康王为了追念周公的勋劳特别提高其封国鲁国的地位,允许鲁国举行隆重的祭祀,行天子之礼。外可以祭天地,内可以用大尝大禘。只有天子之祭夏为禘,秋为尝。鲁国也享有这种权力。大禘大尝是祭先公先王的宗庙之祭。成、康特许鲁国在这种宗庙之祭中唱《清庙》,奏《大武》之乐跳舞。朱玉干戚以舞就是手里举着红色盾牌,玉质的戚随着《大武》乐章而舞。

作为权力象征的钺就形制比较大。《左传*昭公十五年》“其后襄之二路,鏚钺、秬鬯、彤公、虎贲,文公受之。”周襄王赐给晋文公大辂、戎辂、鏚钺、黑黍酒、红色的弓还有勇士,晋文公都接受了。孔颖达注疏说鏚钺都是斧,但是钺大而斧小。

周朝讨伐商纣的罪名(周武王斩商纣王之头的兵器)(5)

殷商不对称铜钺

具有征伐权力的象征性兵器应该是钺,而且是大器,除了文章开篇提到的妇好墓出土铜钺,还有战国中山国建邦之钺。周宣王时期的虢季子白盘铭文中说“赐用钺,用征蛮方。”种种记载证明,钺是象征权力的重器,天子、诸侯、重臣都适用。也是表示威严的仪仗器,如《尚书*顾命》成王逝世后,召公受顾命迎接太子钊继位的礼仪,在祖庙“一人冕执刘,立于东堂;一人冕执钺,立于西堂。”刘和钺在这里都是指大斧类的仪仗用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