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治学的最初目标(尊与遵的同时丢失)

尊与遵的同时丢失,师道的遗失,治学传承的断代

近日来,相声演员郭德刚整家谱的事,把师父和徒弟间的道德再次摆上了热议的桌面。

所以我今天讲师道,浅谈一下。讲师父二字。师,老师的师,父,父亲的父。

师父是用来跪拜的,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徒弟拜师,不是谁都拜,首先是想学,而刚好这个人有真本事,我不如他,他能教我指导我引导我点化我。

师父授徒弟,也不是随便收的,真师父从不好为人师,得考察你的品性如何,看你能不能有资格学这艺,可以指点你一下,但不轻易收徒。绝对不是当代那么多的好为人师的人主动说来,拜我为师,包你几天学会横行江湖。真正的师父不是这会事。

儒家治学的最初目标(尊与遵的同时丢失)(1)

但在当代,各人下水各自泅,各自得名利各自收。有了名利,还要师父作什么?

有些人只学了半罐水,四处招摇,为了抬高自己说是自学成才,梦中得仙人指点,与现实中那个苦口婆心教他的人没有什么事儿。

有的人确实学到了真本事,也是刻苦学了的。但是心态不好,学艺有以仇为目的学的,有以爱为目的学的,虽然都能学成这个事,但是最终的对艺的表达不一样。

所以有些人学成之后为了抬高自己,认为师父没教他什么,是他自己练的,自学成才,师父只有虐待打压过他。并以此为由大扒师父的黑幕和诋毁。

能伤害你的人都是你最亲近的人,比如说你的朋友,恋人,还包括徒弟。

遇到这样的事,师父的心是崩溃的。没法说儿啊。

当代是法制社会,总不能清理门户吧。正因为如此,失去了道德师门的管束,如今不尊师道的,其师灭祖的人越来越多,同时不遵师道好为人师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尊与遵同时丢失了。

总之如今的师门师徒乱象横生,徒弟还是那个徒弟,师父有可能可仅仅只是教了学费的老师,师父的那个父也悄然转变成了师傅的傅。

所以有许多有真本事的人感到心寒,不想再传授弟子。

这就是所谓的传内不传外,传子不传女的规矩的由来。

是自己的儿子忤逆了,心里有可能好想点,自己的儿子嘛,自己生的怪谁呢?那徒弟忤逆了,没法想啊,从小手把手教,当儿子一样培养的,结果不认我了,不认就算了,还咬我一口。

其实师父所求不多,师父所教你的是无形的知识,而你作为徒弟好好学习之后,能有作为,回报给师门无形的荣誉就好了,如果没有大作为,好好为人不辱没师门就好了。

过年过节去看一下师父就好了。师父不会要你养老送终,你只要口头上承认面子做到就好了,你不是师父的亲儿女,养老送终的事轮不到你,你别想太多了压力太大了。

师父所求也就如此而已。但就是一些徒弟这点就不能回报给师父。还要戳师父一刀。

我就亲身经历过这种人。我尽心教会某人某项技能,不曾想有一日某人当着大众的面以我教的技能指教我说:看到没,就是这样做的,学着点。以此来显示他牛。从此以后,我会的我再不教人了,就是有人诚恳想问想请教,我不是说没时间,就是说我自己也不懂,你买书看吧。

师道的没落,是很多精华的流失。

儒家治学的最初目标(尊与遵的同时丢失)(2)

师是一种责任,徒也是一种责任。一种是授业,一种是学习。

授业的可能天资不高,成就不大,但他一定是一个务实的摆渡人,当他遇到有灵性有天赋的徒弟后,他会用尽所学,尽量用心用力将这个人摆渡到辉煌的对岸。而事成之后,他依然甘做一个摆渡人。

学习的人不一定不如师父,传承必须一代比一代强,青出于蓝,是师道师门最高的荣誉。是师门最大的骄傲。

学无止境,应该是所有师父对弟子的启蒙教导。

我记得我小时候,我大伯见到我在玩毛笔,就主动走过来教我写字,详细地把他知道的说一遍我听。我大伯出生在解放前,与我年纪相差近六十岁,是读过私塾的,他能完完本本原始的把他的老师讲给他的原样讲一遍我听。不管我有听没听进去,作为长辈,作为一种责任,他必须讲。

而我的老师,就是我的家学,我的父亲,我的伯父。从小耳染目睹,从小给我启蒙,看到我喜欢这一道,就在闲时讲给我听,说给我懂。稍大一些陪我一起辩论,探讨,允许我有自己的看法和思想。而后在上学的过程中,有几个对我影响很大的老师,我至今记得清清楚楚。

所以人生在世学习的过程,是一个遇师的过程,是一个求师,选师的过程,是一个自学苦练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代代人循环的过程。

无论在学习中,还是在学习后,都要对自己所学的知识保持敬畏的心态,可以怀疑学问的对错黑白曲直,但对那个给你引路的人,必须保持敬畏敬重的本色。

2016-09-0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