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好的高校(硬核四川这所高校)

屹立百年,巍巍学府源远流长;兴农之光,谱写教民稼穑华章。清末年间,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先进的中国人求救国强国之道。在全国兴学强国的浪潮中,四川农业大学诞生在“天府之国”,担负起农业教育的时代使命。115年来,四川农业大学始终坚守在强农兴农战线,硕果累累,桃李芬芳。本期推送,我们一起通过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全方位认识一个真正的四川农业大学。

四川好的高校(硬核四川这所高校)(1)

听觉:穿越历史的呼唤,声声震耳

绵绵农脉,依依农魂。拂去岁月的尘埃,打开历史的留声机,四川农业大学的历史要从20世纪初创办的四川通省农业学堂说起。

四川好的高校(硬核四川这所高校)(2)

清末年间,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积贫积弱,在全国兴学强国的潮流推动下,四川布政使许涵度上奏清廷,希望在四川设立中等农业学堂。

“蜀中沃野千里,古称陆海。夙以蚕丝之利与世相竞,徒以墨守故法,利寖外溢,故不能不提倡农学,以为振兴农业之预备”。1906年四川通省农业学堂应时代呼声而生,在成都厚载门内宝川局右侧旧仓库内成立,这是四川成立的第一所农业学堂,也是四川农业大学的历史源头

以农业报国、以农业救国、以农业强国,风雨飘摇中,四川农业大学以“兴中华之农事”为己任开始兴办农业教育。此后学校历经四川高等农业学校、四川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公立四川大学农科学院、四川省立农学院、国立四川大学农学院、四川大学农学院等多个历史发展阶段。

四川好的高校(硬核四川这所高校)(3)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四川省立农学院院长佘耀彤与师生在乡村考察

在风云变幻的革命年代里,川农大人始终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他们秉持坚定的理想信念,抛洒一腔热血,奉献满怀赤诚,付出了最美的年华。

四川好的高校(硬核四川这所高校)(4)

1956年四川大学农学院整体迁至原西康省(1955年撤销)省会雅安独立建校为四川农学院。

1985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更名为四川农业大学

如今,四川农业大学是一所以生物科技为特色,农业科技为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和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也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

四川好的高校(硬核四川这所高校)(5)

从1906年到2021年,顺着历史的长河溯游而上,四川农业大学始终顺应时代发展,把握历史大势,更是凝练出令人骄傲的“川农大精神”,“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振聋发聩,掷地有声。

视觉:回眸大师风采,繁星闪耀

大师是时代的先行者。4月20日,在由省科协联合教育厅、交通运输厅、农业农村厅、中科院成都分院等单位共同举办的致敬“四川百年百杰科学家”活动中,四川农业大学周开达、荣廷昭2位院士,杨凤、杨开渠、杨允奎、颜济4位教授入选,入选人数位列在川高校第二。

大学培养大师,大师成就大学。“一生躬耕为苍生”的周开达院士,一生致力于农业教育和杂交水稻研究事业,为中国杂交水稻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被誉为西南杂交稻之父。“情系三农的老党员”荣廷昭院士,一心一意为农业教育和农村振兴服务,在他所从事的玉米遗传育种教学科研中做出了突出贡献,85岁高龄仍奋战在科研一线。

四川好的高校(硬核四川这所高校)(6)

周开达院士

四川好的高校(硬核四川这所高校)(7)

荣廷昭院士

历代川农大名师的缔造与履践,将四川农业大学载入中国农业发展的功勋簿。“一寸赤心惟报国”的杨凤教授,毕生致力于动物营养学科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立志于振兴中国的养殖业,为我国的养猪业和饲料工业的现代化作出了突出贡献。“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杨开渠教授,是新中国第一代杰出的农业教育家和水稻专家,曾作为有贡献的科学家代表应邀列席了毛泽东主席召开的最高国务会议。“兴农纾国难”的杨允奎教授,是我国作物数量遗传学科的拓荒者,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配制玉米杂交种的开拓者,执教30载,培养了大批农业科技人才。“从飞行员到小麦育种专家”的颜济教授,是我国杰出的小麦育种专家,他一生勤于治学,潜精研思,在细胞遗传理论和小麦育种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获得了重大成果。

四川好的高校(硬核四川这所高校)(8)

四川农业大学首任校长杨凤教授在指导研究生

在川农大办学历史上,一代又一代名校长、名教授、名学者呕心沥血,言传身教,教书育人,甘为人梯,表现了高尚的师德精神和学者风范。

四川好的高校(硬核四川这所高校)(9)

2020年,四川农业大学首次评选表彰10名优秀教师标兵,是学校教师最高荣誉。目前学校有教授426人、副教授574人;博士生导师300人、硕士生导师839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高级专家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8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7人……

代代大师,是四川农业大学办学育人与发展科技中延绵不绝的篝火。从20世纪初希冀农业救国到21世纪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无论是海外留学归来,还是扎根中国大地,爱农学农的川农大大师以身许国,如浩瀚星空中的繁星般耀眼夺目,引领着探索中的川农大不断前进。

嗅觉:敏锐捕捉科技前沿,赤心报国

穿越百年风云,回首百年初心,四川农业大学兴农强国的目标从未改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川农大人以灵敏的嗅觉,找准方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

四川好的高校(硬核四川这所高校)(10)

目前,学校获部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700余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项,四川省科技进步特等奖3项、一等奖69项。70%左右的获奖成果得到推广转化,累计创社会经济效益1000多亿元。先后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Cell》《Science》发表高水平论文。

就2020年来说,四川农业大学勇追“一流”,科学研究捷报频传,1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2项成果获省部科技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获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资助。陈代文教授荣获“四川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李明洲教授获中国青年科技奖。“玉米大豆间作新农艺技术”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并在海内外大力推广,获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点赞。

四川好的高校(硬核四川这所高校)(11)

(省委书记彭清华为陈代文教授颁奖)

四川好的高校(硬核四川这所高校)(12)

2020年1月10日,北京传来喜讯,四川农业大学周小秋教授主持的成果“草鱼健康养殖营养技术创新与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四川好的高校(硬核四川这所高校)(13)

四川农业大学18项科技成果获2020年度省科学技术奖励。陈学伟教授主持完成的“水稻广谱抗病的分子遗传基础”项目,获2020年度四川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朱砺教授主持完成的“四川地方猪遗传资源保护技术体系创建与产业化开发利用”项目,获2020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学校积极融入国家和地方发展大局,参与社会服务,决战脱贫攻坚。学校连续五年承担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工作和四川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技术总控工作,受到高度好评。

四川好的高校(硬核四川这所高校)(14)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吕秀兰教授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是四川省高校中唯一获此表彰的老师。吕秀兰始终坚持把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和增收致富作为初心,把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作为历史使命,不畏艰难,踏遍巴蜀大地,全身心投入到农业科研和成果转化中。

“把实验室搬到深山里、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田地间。”这不仅是吕秀兰教授的坚守,更是全体川农大科研工作者的初心与追求。

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勇做兴农报国新时代川农人。建校以来,四川农业大学高瞻远瞩,立足国家战略需求,勇立潮头,为国家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味觉:品味川农味道,感受家的温暖

民以食为天,四川农业大学用心制作美食,让川农味道在校园涌动,在味觉上俘获众多粉丝。

四川好的高校(硬核四川这所高校)(15)

四川好的高校(硬核四川这所高校)(16)

四川农业大学有成都、雅安、都江堰三大校区。成都校区有两个食堂:生活广场食堂、稻香苑食堂。在生活广场食堂里有一架钢琴,是颇受欢迎的网红食堂。雅安校区的餐厅包括桂苑餐厅、杏苑餐厅、小木屋食堂和教职工餐厅,另外,大家还可以在学术交流中心就餐。在学校农场,还可以吃到烧烤哦。都江堰校区有两个食堂:银杏餐厅、柳苑餐厅。两个食堂都各有特色,双椒鸡、茄饼,蘸饺等美食等你发掘哦。

四川好的高校(硬核四川这所高校)(17)

四川好的高校(硬核四川这所高校)(18)

四川好的高校(硬核四川这所高校)(19)

三大校区的食堂,盛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美味,拉近了一个个离家求学的学子与家乡的距离。

四川好的高校(硬核四川这所高校)(20)

美丽东北,四季分明,美食也从不让人失望。特别是锅包肉,它是很多东北人喜欢的一道美食,每次的大型节日和家人团聚都少不了它的身影,也让远在他乡的游子魂牵梦绕。

四川好的高校(硬核四川这所高校)(21)

走在广东人海茫茫的街巷,总有香气蹿入鼻中,拈一块叉烧或烧鹅入口,甜、咸、香在味蕾上炸得灵魂久久不归。脆皮、嫩肉、鲜汁一起咀嚼,从此便知道了什么叫回味无穷。

四川好的高校(硬核四川这所高校)(22)

八成熟的面下锅又捞起,淋上佐料和麻酱,洒几滴老醋,恰恰是“爽而劲道,黄而油润,香而鲜美”。一口清冽的米酒,香润的热干面,武汉二字便平淡而不平凡地印在了心里。

四川好的高校(硬核四川这所高校)(23)

山城重庆,气候潮湿,所以辣椒也就成了重庆人每天必不可缺少的部分。每天清晨,唤醒他们的,就是这一碗热气腾腾的重庆小面了。

四川好的高校(硬核四川这所高校)(24)

柳州螺蛳粉以其独特的气味,让许多人退避三舍。没有“螺蛳”的螺蛳粉配料丰富,使之鲜、酸、爽、烫、辣味兼具,是柳州街头随处可见的独特美食。

还有陕西羊肉泡馍、扬州干拌面、济南黄焖鸡、兰州拉面……汇集天南海北美食的川农食堂,抚慰了每一个川农学子的思乡之情,带来了家一般的温暖与慰藉。

触觉:触摸精彩未来,奏响青春乐章

弦歌不辍,教泽绵长。四川农业大学用115年谱写了培育人才的恢弘篇章,培养了以周开达院士、荣廷昭院士、颜济教授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人才,巍巍学府的雄伟与壮阔在4500亩的教育热土上铺展开来。

四川好的高校(硬核四川这所高校)(25)

四川农业大学学科门类齐全,涵盖农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医学、文学、教育学、法学、艺术学10大学科门类。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4.4万余人,其中本科生3.8万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6700余人。不同学科,不同梦想的学子在这里拼搏努力,奏响了青春的华丽乐章。

四川好的高校(硬核四川这所高校)(26)

何金峻,动物医学院药学专业2017级学生,曾获校级优秀学生、第五届“互联网 ”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银奖、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级三等奖、全国高校创新英语挑战赛(本科生及研究生组)全国总决赛二等奖等奖励10余项,于2019年入选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暑期培训项目,目前被保研至清华大学精准医学与公共健康专业。

四川好的高校(硬核四川这所高校)(27)

金腊,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17级学生,荣获四川省优秀大学毕业生、综合素质A级证书,校级优秀学生等荣誉称号,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四川省大学生生物与环境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连续两次获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三等奖。现已保送北京大学,为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直博生。

据统计,在今年国内升学的毕业生中,四川农业大学共有2086名毕业生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985、211高校录取,985、211高校升学比例达85.53%。

升学就业是高校人才培养成效的体现。一直以来,川农大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将毕业生就业工作列为学校的“头号民生工程”和“一把手工程”。学校曾连续三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入选过2011-2012年度“毕业生就业工作全国50强高校”和2017年度“全国高校创新创业50强”。

四川好的高校(硬核四川这所高校)(28)

四川好的高校(硬核四川这所高校)(29)

四川农业大学2021届毕业生双选会吸引了1152家用人单位参与,其中不乏有世界500强企业、中国500强企业、新锐企业等,提供岗位数超过4.3万个。

走进清华、北大等顶尖名校,入职世界500强等顶尖企业,四川农业大学学子用坚毅迎接挑战,用汗水书写辉煌,在川农大触摸未来,从川农大奔赴明天。

四川好的高校(硬核四川这所高校)(30)

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砥砺前行,再奏新章。今日之川农大,正站在新起点、适应新常态、谋求新作为。学校将继续以兴中华之农事为己任,秉承“追求真理、造福社会、自强不息”的校训,坚定不移地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持续推进有特色高水平一流农业大学建设,努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欢迎关注“四川农业大学本科招生”头条号!

本文素材来源:四川农业大学官微、官网、腾讯大成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