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最值得深思的故事(了凡四训告诉我们的道理)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的起点都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出身在富贵人家,从小享受的都是最优等的服务,人生的道路也走得比其他人顺畅一些。有的人出身贫寒,可能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所达到的高度也不过有钱人的一半。但是人的一生毕竟充满了变数,一切都不是固定不变的,你最后的终点很有可能在你航行的途中,因为这两个因素而悄悄改变。

了凡四训最值得深思的故事(了凡四训告诉我们的道理)(1)

起点

后天品性改变命运

人们常说 :“性格决定命运”,但是我觉得真正改变命运的,是人们后天所养成的品性。因为每个人的性格基本上一出生就定下了基调,后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但是一个人的品性,却很有可能会随着外界因素,发生变化。因此一个人最后的结果有可能和你的家境、性格有所关联,但主要影响因素还是你后天所形成的品性。就像《了凡四训》中说的,“大都吉凶之兆,萌乎心而动乎四体,其过于厚者常获福,过于薄者常近祸,俗眼多翳,谓有未定而不可测者。”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每个人的吉凶祸福的走向,大多都是从本心出发,有四体行为所影响。行善积德的人,最后就一定会有一个好的结果。而作恶多端的人,等待他的一定会是万丈深渊。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就是这个意思。

了凡四训最值得深思的故事(了凡四训告诉我们的道理)(2)

《了凡四训》

就像是我们从小听的《孔融让梨》的主人公孔融,他小的时候特别懂礼貌,总是把大的水果留给哥哥,小的留给自己。但是谁能想到小时候尊敬兄长的孔融,长大以后竟然会提出: 孩子对于父亲来说不过是为了繁衍生息,所形成的产物。对于母亲,不过是从罐子里拿出的一件物品罢了。试想一下,在当时崇尚“孝义”的社会,这样的言论几乎是属于大逆不道。之后更过分的事情发生了,孔融在一次与袁绍的大战中,战败后竟然抛下了自己的糟糠之妻,一个人逃走了。此情此景,不禁让我们感慨长大后的孔融和小时候的孔融,可真是判若两人啊! 最后他更是在自己口无遮拦的作死下,惹怒了曹操导致自己被处死,结束他的一生。由此我们能够得出,一个人最后的结果,真的是由他的品性所影响的。如果孔融在长大后能够像小时候的性格一样,或许他也不会以这种下场,结束自己的一生。

了凡四训最值得深思的故事(了凡四训告诉我们的道理)(3)

孔融

教育决定你命运的走向

我们常说“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但我认为这句话太过绝对。与其这么说,不如说命运掌握在你受的教育。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句话,“我们每个人生下来都是白纸一张,最后呈现出什么样的画卷,取自于别人如何在上面涂鸦。”

就像是王安石笔下,《伤仲永》的故事一样。故事中的方仲永出生在一个祖祖辈辈都以种田为生的家庭,但是他并不像父辈一样平庸,反而是个神童。在五岁的时候,就能够出口成章,作诗无数。他的事迹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村落,不少邻居都慕名而来,纷纷想看看传说中的小神童。后来他的名声越来越大,竟传播到了县城里一些富翁的耳朵里。县里的富翁非常欣赏小仲永,纷纷邀请他到家中做客,让他帮其写些对联、墨宝之类的东西。就连他的父亲,在他的影响下,地位都提高了不少。后来他的父亲在旁人不断地吹捧下,变得逐渐利欲熏心。放弃了让伤仲永继续受教育的机会,天天带他去那些富豪家里,博得他们的赞赏和夸赞。后来由于长期没有提升自己的原因,方仲永的作诗水平不断下滑。到了20岁时,他的才华已全部耗尽,那些之前欣赏他的富翁纷纷离他而去,最后他彻彻底底地沦为了平庸之辈。由此观之,教育对于人的发展还是非常重要的。

了凡四训最值得深思的故事(了凡四训告诉我们的道理)(4)

方仲永

结语:

所以说一个人要想拥有一个完美的结果,品性的培养和所受的教育都是缺一不可的。

而在《了凡四训》里 关于这几个方面则阐述得面面俱到。如果在自己的身边放置这么一本书,天天研读,我想距离完美人生,应该也指日可待了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