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西双版纳巨骨舌鱼(胶东的唇唇鱼和黑龙江的)

早年间的胶东人吃鱼很讲究,有民谚曰“加吉头、鲅鱼尾、刀鱼肚子、唇唇嘴”。按正常理解,这话的意思就是这四种鱼分别是“头、尾、肚子和嘴”最受青睐,但也有人认为“头、尾”等皆是比喻一年之中的“时令”,和具体部位无关。

这两种大相径庭的观点,谁更接近事实难以定论。前三种鱼似乎怎么都能自圆其说,但最后的“唇唇嘴”特别古怪,无论按哪种口径都很难给出满意的解释。

云南西双版纳巨骨舌鱼(胶东的唇唇鱼和黑龙江的)(1)

真鲷,学名Pagrus major,鲈形目鲷科真鲷属

第一种,“加吉”即真鲷,因体表呈红色,艳若桃花,故又称“红加吉”。此鱼外观华美,而且清鲜无腥、肉嫩味美,素有“鲷鱼之王”之誉,为刺身上品,倭人尤爱之。百度百科言其颅腔内脂肪含量丰富,肥美浓香,故以鱼头为尊,但我虽吃过不少真鲷,鱼头却往往弃之,可惜了......

云南西双版纳巨骨舌鱼(胶东的唇唇鱼和黑龙江的)(2)

蓝点马鲛,学名Scomberomorus niphonius,鲈形目鲭科马鲛属

第二种,鲅鱼者,南方人或旅居南方的北方人多称其为马鲛鱼,正名为蓝点马鲛,这是我的最爱。马鲛鱼越大越好吃,三斤以上尤佳,上不封顶,特别是尾部更为鲜香滑嫩。话虽如此说,我个人并没觉得尾部有何特别之处。

云南西双版纳巨骨舌鱼(胶东的唇唇鱼和黑龙江的)(3)

白带鱼,学名Trichiurus lepturus,鲈形目带鱼科带鱼属

第三种,胶东人语境中的刀鱼指带鱼,和闻名天下的“长江刀鱼”没一分钱关系。带鱼不止一种,黄海主要以白带鱼为主。这鱼大家都熟悉,身体狭长,头尾如同鸡肋,主要食用部位为中段(可以理解为“肚子”),浙江亦有“带鱼吃肚皮,闲话讲道理”之说,“带鱼肚子”应无争议。

云南西双版纳巨骨舌鱼(胶东的唇唇鱼和黑龙江的)(4)

松鲷,学名Lobotes surinamensis,鲈形目松鲷科松鲷属

第四种,“唇唇”鱼,名字怪异,略带莫名的羞耻感。据我考证,“唇唇鱼”一般是指松鲷,市面上较为少见。令人困惑的是,我们不知道为什么松鲷被叫做“唇唇”,这黑不溜秋的模样叫“蠢蠢”更合适;而且松鲷的“鱼嘴”小而硬,根本不像好吃的样子,“唇唇嘴”应作何解呢?

无独有偶,黑龙江水系的渔民另有一个版本的“谚语”,其词曰:鲤鱼头、鲶鱼尾、鳊花肚子、虫虫嘴,和前述胶东渔谚形式相同,只是换了四种黑省常见江鲜。鲤鱼、鲶鱼和鳊花(长春鳊)按下不表,单说最后一个“虫虫”。“虫虫”&“唇唇”,元音相同,辅音近似,二者似有渊源。

云南西双版纳巨骨舌鱼(胶东的唇唇鱼和黑龙江的)(5)

唇䱻(鱼 骨),图片来源于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虫虫”当然是鱼不是虫,其本源实为“重唇”,讹传为“重重”,进而误写成“虫虫”。所谓“重唇”者,指的是一种淡水鱼,正名为唇䱻(学名Hemibarbus labeo,鲤科䱻属),此鱼俗名和正名中均不离“唇”字,可见其唇必是天赋异禀。事实正是如此,唇䱻的特点为“唇发达,下唇两侧叶宽厚,一般具有皱褶”,“重唇”之名,诚不我欺也。

云南西双版纳巨骨舌鱼(胶东的唇唇鱼和黑龙江的)(6)

唇䱻

给唇䱻的嘴来一个特写。像这种丰腴性感的烈焰红唇,一般鱼类是没有的,松鲷更没有。关于唇䱻的评价,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网站如是说:......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尤其是唇部,肉质极佳。至此,“唇唇嘴”之谜可谓真相大白:真正的“唇唇”应是唇䱻,并非松鲷。

胶东和东北在历史上颇有渊源,也许胶东那条谚语本是从黑龙江传来,前三种都找到了合适的替代品,唯最后一个没有,只好“六经注我”,胡乱安到松鲷嘴上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