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茶文化的异同点(一期一会从中日两国不同的茶文化说开去)

大约是在前年的某个时候吧,我偶然间在一家茶座的墙壁上看到了这样的一行泼墨大字“一期一会”,那时的我,对于饮茶,还是十分生疏的,特别是广东这边流行的功夫茶,我尤为反感,一小杯、一小盏地斟着喝,然后又是洗茶具,又是不断地煮茶、最后喝到嘴里的也只是一小杯而已,实在是教人不爽,在我们老家那边,喝茶却从来都没有如此讲究,我们直接将茶叶放入很大的杯子里,兑上开水,直接饮用,好不过瘾!

中日茶文化的异同点(一期一会从中日两国不同的茶文化说开去)(1)

也许就是从那一次,我开始仔细琢磨“一期一会”的深刻道理来,在我肤浅地看来,这似乎与饮茶没有太多必然联系,更多是讲述一份人生的哲理--“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然而,在我经历了许多的酸甜苦辣之后,再细细品味,我蓦然发现,品茶与品人生,其实都是一样的....

“一期一会”字面意思是指“一生只有一次的相会”——纵使同样的宾主数次交会,今日之会也是不可再求的,实是一世才有一度之会。就算相同的人可以几次相聚,但此时此地的相聚却绝不会再有,而是一生当中仅有的一次。不仅茶会如此,实际上我们的人生也如此。所以我们与人的每一次相遇、每一次聚会,都应该珍惜对待。

中日茶文化的异同点(一期一会从中日两国不同的茶文化说开去)(2)

一期一会(いちごいちえ)是日本茶道用语。是利休集珠光(村田)流、绍鸥(武野)流之义理提出的重要茶之道(不是茶道),后经七哲、三千家和千宗室(里千家)、速水宗达等人传修,进一步发扬。“一期一会”四个字首次被提出是在千利休的弟子山上宗二的《山上宗二记》中。一般认为,此理在《山上宗二记》记里表述的较清楚,但不拘于此,其他如《细川三斋茶书》(细川忠兴)亦有说明。后,因为富于禅理,成为日本佛道、茶道的重要思想、概念。

一期一会,字面上的意思已经非常明白。融会到茶道的仪式里,就是通过一系列的茶道活动,包括水、饭、谈、茶四大步,最后完成时使亭主和主客、从客静心清志,由内到外自然涌现出一种“一期一会、难得一面、世当珍惜”之感,苍凉而略带寂寥。进而思考人生的离合、相聚的欢娱,使参与者的精神境界接受一次洗礼,达到更高的状态——冥想中的涅槃。这,是一期一会的道理,也是茶中的道理。

中日茶文化的异同点(一期一会从中日两国不同的茶文化说开去)(3)

“一期”表示人的一生;“一会”则意味仅有一次的相会。百多年前大将井伊直弼诠解道,“茶会也可为‘一期一会’之缘也。即便主客多次相会也罢。但也许再无相会之时,为此作为主人应尽心招待客人而不可有半点马虎,而作为客人也要理会主人之心意,并应将主人的一片心意铭记于心中,因此主客皆应以诚相待。此乃为‘一期一会’也。”“一期一会”充分体现了佛教中的“无常”思想,人生及其每个瞬间都不能重复。 “一期一会”提醒人们要珍惜每个瞬间的机缘,并为人生中可能仅有的一次相会,付出全部的心力;若因漫不经心轻忽了眼前所有,那会是比擦身而过更为深刻的遗憾。

中日茶文化的异同点(一期一会从中日两国不同的茶文化说开去)(4)

茶,原产于我国,故茶文化也起源于我国。众所周知,茶最初不是作为饮料,而是作为草药而被应用。早在公元前一世纪,中国的古书中就已经记载了关于茶的史料。中国最初饮茶时期可追溯到三国时代,而饮茶得到了普及是在唐朝时代。

唐代著名的茶学家陆羽(公元733~804年)堪称是我国的“茶圣”,同时还被称为“茶神”、“茶王”、“茶祖”等,足见他对中国茶界的巨大贡献。陆羽同时又是诗人、书法家、史学家。陆羽的《茶经》是中国茶界巨著,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标志。《茶经》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了中国茶道精神。北宋的梅尧臣曾评价陆羽道:“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

中日茶文化的异同点(一期一会从中日两国不同的茶文化说开去)(5)

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影响深远,而中日茶文化交流史可以说是其中最精彩的内容之一。那中国茶何时传入日本呢?据藤原清辅所著的《奥义抄》(著书年间1135~1144年)记载,天平元年(公元729年)4月,圣武天皇召集百僧到禁廷讲《大般若经》时,就举行了“引茶”的仪式(引茶即“赐茶”)。

据此可以推测:茶叶由遣唐使从中国带入日本的时间在公元8世纪初,即在日本奈良时代初期。然而,据中、日专家分析,《奥义抄》里关于茶的记载存在一定的疑点,甚至认为是没有根据的。毕竟,《奥义抄》的成书年份与茶传入日本的年份相差甚远,而且比《奥义抄》成书得早的《续日本记》(公元797年)却根本没有提及过“茶”这种被日本人视为贵重物品的东西!

中日茶文化的异同点(一期一会从中日两国不同的茶文化说开去)(6)

至日本平安时代初期,公元9世纪初期,804年,日本天台宗创始人最澄和尚(公元767~822年)入唐求法,受戒于浙江省天台山天台宗第十祖道邃,并得到天台宗教义。因为天台山盛产茶,所以最澄和尚于805年返回日本时,把茶籽也一同带回了日本。

归国后,最澄和尚在滋贺大津的比睿山开创了日本天台宗,并将茶籽种植在比睿山山麓的日吉神社内,此后移植至京都、宇治、栂尾等地。从此,茶叶种植正式传入了日本。时至今天,在日吉神社仍矗立着一块最澄所立的石碑,上书“此为日本最早茶园”。其后,在最澄、空海、永忠等多位高僧的推广下,以及加上皇室(尤其是嵯峨天皇)的大力支持下,便诞生了当时著名的“弘仁茶风”(公元810~824年)。

中日茶文化的异同点(一期一会从中日两国不同的茶文化说开去)(7)

日本正史中,最早出现关于茶的记载是在公元840年成书的《日本后记》,当中用汉字记载着:“同仁六年(815年)四年癸亥,嵯峨天皇幸临近江国滋贺韩崎,便过崇福寺。大僧都永忠、护命法师等,率众僧奉迎于门外。皇帝降与,升堂礼佛。

更过梵释寺,停与赋诗,皇太弟及群臣奉和者众。大僧都永忠手自煎茶奉御。施御被,即御船泛湖,国司奏风俗歌舞。”简单来说,公元815年,嵯峨天皇莅临近江国滋贺,在游览崇福寺、梵释寺的时候,大僧都永忠和尚为嵯峨天皇奉上了煎茶。

中日茶文化的异同点(一期一会从中日两国不同的茶文化说开去)(8)

作者:清风剑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