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同舟贬义词(吴越同舟)

在说服别人时,要懂得将小的共同点扩大,树立“共同的敌人”,使双方有同仇敌忾的感觉。《孙子兵法)中有“吴越同舟”这么一句话,原意是讲吴国和越国本是敌对的双方,但因同时面对魏国的威胁,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两国只好尽释前嫌,以对付共同的敌人。

吴越同舟贬义词(吴越同舟)(1)

这样的例子很多: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美、英等国家为了共同对付法西斯集团的进攻,抛弃意识形态方面的成见,携手并肩,取得了伟大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抗日战争打响后,中国的国民党和共产党在民族大义面前,实行国共合作,团结一致,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旦出现了强大的共同敌人时,即使是敌对的两方,也会摇身一变,成为合作的对象。

有一个简单的实验可以证明:以三个人为一组,让他们做简单的“撞球游戏”比赛,淘汰到最后只剩下一个人获胜。

于是这三个人就分别构成了敌对的关系。这场比赛如果有一个人遥遥领先的话,那么在比赛途中,其他两个人就会联合起来,阻碍领先的这个人获胜。

由实验的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弱者都会联合起来抵抗强者,这和“吴越同舟”的心理状态是一致的。

​其实,“共同的敌人”并不见得真的存在,但可以故意制造一个“假想的敌人”。

当然,这必须具有高超的演技,如果演得不够生动,反而会使对方产生反感。

不过,为了能够引导一个持相反意见的人反过来赞成自己的意见,这种方法是值得一试的。

吴越同舟贬义词(吴越同舟)(2)

​有一位语文老师语言偏激,常常对犯错的学生冷嘲热讽,令那些自尊心强的学生难堪不已,所以在他执教的学校里,他算是一位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不巧的是,某天他在教学时,不小心在语法问题上犯了一个明显的错误,并当场被一名昔日被他嘲讯过而耿耿于怀的学生发觉。

这名学生马上逮住报复的机会,丝毫不客气地指出错误,

此时所有的学生都安静不语,想看看平时嚣张跋扈的老师会如何应付。

这名教师不知如何面对这个窘境,一阵面红耳赤,但他毕竟有很长时间的教学经脸,略懂得一些语言技巧上的进退策略。

过了一会儿,他冷静下来说:“噢,看你平时上课心不在焉,想不到居然这么细心,连这么不起眼的毛病都被你发现了,其他同学是怎么回事?为什么疏忽了这个错误呢?”

这位学生本来是以报复的心态向老师展开攻击,不料竟得到一贯偏激的老师当众赞扬,刹那间一种自豪的满足感溢满胸怀,马上又觉得这位老师其实也有可爱之处,并不是那种人见人嫌的人物。

这位老师在事故中发挥了他的语言长处,给这位企图让他难堪的学生戴了一顶高帽子,将他拉到自己的阵营中,自然地将话题引

向“其他同学是怎么回事”、“为什么疏忽了这个错误”上,自然淡化了他之前的失误。

巧妙地制造出一个共同“敌人”,就可能解除对立者之间的警戒状态,将对方的意见和态度引导到对自己有利的方向。

吴越同舟贬义词(吴越同舟)(3)

例如在竞争市场上,具有同样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彼此间往往会产生纠纷,并演变到水火不容的地步。

这时,如果有一方提出“我们如果继续这样敌对的话,会让某公司坐享渔翁之利的”,对方也会产生一种危机感。

为了当前的利益,双方就会减弱敌对情绪,进而使彼此之间产生和谐并接受的气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