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里南共和国 现状 南美小国苏里南

对很多读者来说,可能从来没听说过苏里南这个国家。因为全国人口仅60万的苏里南,在国际社会上确实没有什么存在感,而且面积也只有16万平方公里,称得上是南美洲最小的国家了。然而苏里南和中国却渊源很深,苏里南政府不但将中国的农历春节定为法定节假日,甚至连国家总统都由华裔出任过。

苏里南共和国 现状 南美小国苏里南(1)

苏里南位于南美洲北部,濒临大西洋,原为印第安人的居住地。15世纪时,西班牙开始对南美洲发动殖民扩张,苏里南就沦为西班牙的属地,但不久后英国殖民者又占领此地。1667年,荷兰和英国签订协定,荷兰将北美洲的新尼德兰(今美国纽约州)让给英国,以此取得了对苏里南的统治权,并将这里改名为“荷属圭亚那”。

荷兰占领苏里南后,从非洲贩运了大量的黑奴进行甘蔗种植,因为种植园主们对待这些黑奴十分严苛,导致历史上发生多次黑奴起义暴动,最终在1863年荷兰殖民当局被迫废除了奴隶制。尽管奴隶制已废除,但是种植甘蔗需要很多的劳动力,再加上金矿和铝土矿的发现,荷兰只得从其他国家像欧洲、印度甚至中国等地引进一批劳工。劳工毕竟不是奴隶,荷兰不得不支付工钱,这就提高了管理成本,不过好在还是赚钱的。

苏里南共和国 现状 南美小国苏里南(2)

然而好景不长,二战爆发后,荷兰被德国占领,一向视南美洲为后花园的美国则乘机出兵占领了苏里南,荷兰流亡政府也默许了此行为。但请神容易送神难,等二战结束后荷兰再想要回苏里南可就没那么容易了。在美国的撺掇下,荷兰和苏里南在1954年签订《荷兰宪章》,规定苏里南获得高度自治权,荷兰仅负责苏里南的外交和国防。

乍一看荷兰依然能控制苏里南,但因美国的存在,内政和经济已经不是荷兰说了算了,换而言之苏里南所有的经济产出,荷兰得不到半毛。而且宪章还规定苏里南人和荷兰公民享受一样的待遇,因此荷兰每年还不得不倒贴钱来提高苏里南人的生活水平,毕竟苏里南的经济发展远不如荷兰嘛。

苏里南共和国 现状 南美小国苏里南(3)

有这好处,即便荷兰再威逼利诱,苏里南仍是心安理得的享受荷兰的“供养”,根本不考虑独立的事,直到上世纪70年代迎来了转机。

1973年,苏里南民族党领袖亨克·阿龙竞选成功,为了显示自己和之前政府的政策不一样,一上台就宣布苏里南将考虑脱离荷兰独立。荷兰听后大喜,首相约普•登厄伊尔立刻发表声明称:殖民是旧时代的产物,荷兰完全支持苏里南独立。这下轮到亨克·阿龙懵了,原本只是口嗨一下,以为荷兰不会同意,没想到对方答应的这么爽快。但说出去的话也收不回了,荷兰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没办法,苏里南政府只能硬着头皮和荷兰谈判独立的具体事宜。

谈判桌上,苏里南代表为了把谈判搅黄,狮子大开口的表示,独立也行,但荷兰需要补贴苏里南65亿荷兰盾(当时汇率大约是1美元兑2.8荷兰盾,也就是23亿美元左右)。荷兰表示太多了,只能给15亿。经过一番拉扯,最终商定苏里南于1975年正式独立,荷兰支付35亿荷兰盾。

苏里南共和国 现状 南美小国苏里南(4)

不过独立后的苏里南并不太平,在独立之前就有一大批苏里南的精英和中产阶层移民去往了荷兰,再加上没有荷兰的“输血”,苏里南国内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1980年,以德西·鲍特瑟为首的一批军官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亨克·阿龙政府,同时推举H.R.陈亚先为总统兼任总理,而H.R.陈亚先是祖籍广东惠阳的华人后裔。

苏里南共和国 现状 南美小国苏里南(5)

实际上整个苏里南60万人口里,华裔数量占比就超过了10%。早在1853年,第一批来自广东客家地区的劳工,就怀揣着“海外淘金发家致富”的梦想坐船前往苏里南。这些劳工契约到期后并没有选择回国,而是凭借敏锐的商业头脑发现在当地从事商业大有可为,他们纷纷开了商店、餐馆等,并且都小有成就。

而且他们生意做大后,消息传回家乡,吸引更多的人来苏里南讨生活。在一百多年时间里,广东及福建等省份先后有多次移民苏里南的行为。大量华人的涌入,使得苏里南的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化逐渐向中国靠拢。每年农历春节时,苏里南不仅和中国一样贴对联、放鞭炮、吃饺子,苏里南政府更是在2014年将中国农历新年确定为全国永久性公共节假日。而且很多苏里南人都会说中国客家话,客家话也是他们的官方语言之一。

苏里南共和国 现状 南美小国苏里南(6)

值得一提的是,苏里南现任总统德西·鲍特瑟(就是之前发动军事政变的那位)也有八分之一的中国血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