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救援科幻片介绍(小王子马达的科学)

火星救援科幻片介绍(小王子马达的科学)(1)

来自加州的IT男安迪·威尔,是美国国家实验室的软件工程师,沉迷于相对论、航天探索与轨道力学。某一天,我想到了一个电子,一个人如何在孤独的星球上活下去,于是有了《火星救援》。先是免费在个人博客上,后来应邀在亚马逊阅读器上售卖,接下来的大家都知道实体书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大导演雷德利·斯科特因缘际会坐上了导演椅,甚至推迟了讲述人类由来的《普罗米修斯》续集。《火星救援》证明了人的能动性几乎能战胜一切困难,马克的遭遇是人类在近未来即将实现的挫折与荣光,唯其以科学为本活下来,才是梦想的本意。

《火星救援》原著小说似乎是我读过最硬的科幻长篇,超越安迪·威尔的偶像们——科幻小说黄金时代三大家的著名作品,似乎他们不会有那么多数据放在书里——所有的细节和数据均是有据可考,更有些像19世纪另一位科幻宅男儒勒·凡尔纳的小说做派。各位不要怕,火星上最大殖民统治者那是相当的搞笑,他犹如独自去偷欢的在火星上玩的不亦乐乎,除了在计算热量后发现必须考自己的粪便培养土壤来种植土豆。坚持被拯救数十年的马特·达蒙,在本片中饰演火星上最后一个地球人、植物学家兼工程师马克·沃特尼,他因为紧急撤退时意外受伤,探索队其他成员认为他已经去世。于是,这位拥有整个火星的小王子,必须独立迎接一切困难,他的经历,融合了《瓦力》的拓荒、《荒岛余生》的坚持、《阿甘正传》的奔跑、《地心引力》的回归。对于《火星救援》的细节,NASA和民科都表示相当靠谱,当然有些数据必须进行处理,否则故事无论如何也不能成立,比如说火星上的风不可能把地球人吹起、地球人的漫步也不能如此闲庭信步。然而,《火星救援》洋溢着幽默、乐观、积极的科学精神的马达,我们为他揪心,但又绝对笃信他必定能解决所有难题(小说里的危机更多,电影因为篇幅问题舍弃了不少任务),这也是本片入围金球奖最佳喜剧电影的重要原因,确实太欢乐了。《火星救援》的理性、干燥、质朴、科学,与《异形》的感性、黏糊、犀利和神秘,完全是科幻的两个方向和极端。

相对比绝大多数科幻电影都需要以浪漫或者夸饰的风格,来掩饰细节不足以接近真实,或者炮制过度高深的主题,雷德利·斯科特导演的《火星救援》就完全没有这些问题,我们完全可以将之看做是近未来人类可能实现的火星任务,完全实用主义的酷、现实的唯物主义、客观且无宗教、杜绝圣母泛滥的救赎的电影,原著中在不起眼的暗线里嵌入的伦理问题也回避,思辨性和宇宙级别的乡愁感都付诸阙如,雷爷就是给当代科学写了封情书,也告诉宅男们大家努努力,未来即使你被抛掷到火星上,也可能死不了,前提是你要像马达一样聪明有实际操作技能。至于故事前半部分种植土豆,当然是为了为植物学家不能在火星上饿死发挥逗比作用,也确实令他在与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和水、热、电的技术性对抗之时,给予观众和读者足够的喜剧趣味,否则单纯靠吐槽是远远不够有意思。归根结底,马达在火星上的奇幻旅程、奔波、起飞,尤其是敞篷跑车般发射、与赫尔墨斯的再次相遇,中国人贡献的火箭,极端紧张刺激的太空捕捉,依然是美国人的英雄主义(是否可以说也有中国人的英雄主义,高雄和陈数饰演的航天局高层,故事里中国的太空项目名为“太阳神”,也许应该叫“夸父”?)的主流表达方式,21世纪的火星奥德修斯,终究是回到了他的依塔刻,地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