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以色列国家(我所了解的以色列)

如果你想对以色列这个国家有所了解,这篇文章也许对你有所帮助3800字,读完需要5分钟,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介绍以色列国家?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介绍以色列国家(我所了解的以色列)

介绍以色列国家

如果你想对以色列这个国家有所了解,这篇文章也许对你有所帮助。3800字,读完需要5分钟

?xml:namespace>

在中国,提到以色列这个国家,总是充满神秘感。谈及犹太人,很多人充满羡慕,基本的信息如下:耶路撒冷是世界三大宗教的中心;犹太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与中国关系很好;这个国家非常强硬,经常打仗,很不安全;犹太人掌握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财富。

市面上关于犹太人的书我们通常可以看到的是:《塔木德智慧全书》、《犹太人的羊皮卷》、《犹太人的智慧》等等,很多人将《塔木德》系列书奉若神明。

在很多微信圈或者一些关于犹太人的励志文章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以下三个基本的故事:

1、当他们的孩子刚懂事时,母亲们就会将蜂蜜滴在书本上,让孩子去舐书上的蜂蜜,其用意是想告诉孩子:书本是甜的。

2、生在犹太家庭里的孩子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负责启蒙教育的母亲们几乎都要求他们回答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了,你的财产就要被人抢光,那么你将带着什么东西逃命?”  孩子们少不更事,天真无知,自然会想到钱这个好东西,因为没有钱哪能有吃的穿的玩的?也有孩子说要带着钻石或者其它珍宝出逃,有了它,还愁缺啥?  可这些显然不是母亲们所要的答案。她们会进一步问:“有一种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吗?”  要是孩子们回答不出来,母亲就会说:“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钱,也不是钻石,而是智慧。因为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

3、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犹太人共拿走了20%的化学奖、25%的物理奖、27%的生理与医学奖、41%的经济学奖。在其它顶级国际科学奖项中,这个比例甚至更高,综合类:38%的美国国家科学奖、25%的京都奖,数学:27%的菲尔兹奖、38%的沃尔夫奖,信息:27%的图灵奖、37%的香农奖、42%的诺依曼奖;在非科学领域,犹太人还拿走了12%的诺贝尔文学奖、1/3以上的普利策奖、1/3以上的奥斯卡奖。

以上是我们对犹太人或者以色列人的初步印象:强硬、智慧、富足。

我目前在以色列公司已经工作五年,去过不少次以色列,有过时间长短不等的会议与培训,最近几年来一直与犹太人打交道,所以应该多多少少算是对犹太人和以色列有些了解。很多中国人喜欢问我以色列如何?期间也会提到我上面列举的这些观点与想法。就以上问题与观点,我与很多犹太人做过讨论、观察与研究。我发现,我们对以色列人有不少无端的羡慕、崇敬与神化了。

关于《塔木德》,这是个系统性的书集,相当于犹太人第二《圣经》,为什么说它是个系列?它有50多卷,250多万字。中国目前没有完整的翻译,只有很少的一些部分章节的翻译,但这远远不是它的全部。其实,现在的以色列,只有个别大学有这样的专业,主要针对那些立志于从事传统教育的人才会去学习,年轻人学习的很少很少,部分以色列人很奇怪,问我: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要学这个?很多内容对于以色列人讲也是相当的晦涩难懂,年轻人都不要看它。所以,我们所了解到的《塔木德》只是冰山一角。《塔木德》有它价值,但不至于上升到一个特定的高度。中国人如果好好研究一下自己的历史,你会发现,我们有很多历史书籍,价值不输于《塔木德》。

关于读书:我看到过这样的统计,说犹太人一年平均读64本书。首先要承认一点的是,犹太人的确喜欢读书,无论你在机场、飞机还是日常休息日,你总会看到很多人读书。但平均到64本上,我还是怀疑的(这个话题我将有专门的读书调查,在此不做过多的解读),我问过不少以色列人,也与他们一起工作,有些人甚至一年都不怎么看书,也许是移动通信太发达的原因,通信工具低头族不只是在中国,全球都一样。以色列的工作节奏很快,每个家庭又是2-3个小孩,平时照顾小孩的时间都很紧张,那里有更多的时间读书?如果非要找出读得多的犹太人,应该是部分保守派犹太教,他们有一些人专门从事传教工作,平生只干二件事情:读书、传教。

关于教育:每年10%左右的国民收入用于教育。目前,以色列约有820万人口,其中犹太教约600万人。以色列人的学生压力之大,一点也不输于中国。这里我们共识的一点是,犹太人对的教育不只是重视,而是相当重视。以色列出名的不只是我们知道的农业,还盛产律师,一些律师因为找不到工作,常常转行做销售、服务等工作。大学你要想毕业,是得下苦功夫的,大三之前,基本上你不要想在业余工作上挣多少钱,因为学业太繁重,毕业论文想通过不是那样容易,而且本科是远远不够的,双学位,MBA是基本款。对外语相当也重视,这方面与我们有别,我们哭着喊着要在高考中消灭英语,真是无语了。虽然希伯莱语是以色列的官方语言,但大多数人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英语是首选,当然还有其他小语种,比如俄语,阿拉伯语。就人才的综合素质方面,以色列人是比较强

关于母亲在犹太人教育中的位置:很多书强调了母亲在教育中的位置,其实不管是以色列还是中国,教育中任何一个角色都是不可缺少的。大家可能想不到,以色列的离婚率在30%以上。这里我不想讨论女同志离婚与教育小孩之间有什么必然的关系,因为在中国,大多数家庭所谓为了小孩而不愿意离婚,说是怕影响到小孩教育。另外有一点:以色列离婚时,一般情况下,女同志会得到更多的补偿,所以不少以色列男人离婚后,就不怎么愿意再婚了,碰到合适的就在一起。去年我还看到一篇文章,说是以色列人不会请保姆照顾小孩,也许有保持这样观点的以色列人,但我知道的情况是:很多人需要请钟点工,因为二个人都要工作,以色列男人67周岁退休,女子60周岁退休。老人也需要工作,才能维持日常生活。

关于他们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我将这个问题抛给了很多犹太人,很少有人承认他们是世界上最聪明的,而且很反感这样的说法。他们认为自己只是因为更勤奋、更用心与更努力而已,再说犹太人笨的也很多,工厂中很多人只能从事基本的操作工,一些人换个岗位就适应不了。去年以色列原本计划从中国招聘一批建筑工人,但由于国内强烈反对,放弃了部分计划,你就可以看出,他们对低技能的劳动岗位有多大的需求。我们不要光看他们光鲜的一面。是有不少犹太人得了诺贝尔奖什么的,但他们只是其中的一些佼佼者,不能代表全部犹太人。而且这当中很大一部分在工作在世界各地,而不只是在以色列。

关于犹太人掌握了世界上绝大部分财富:这个问题,至少我了解的以色列人是相当的不认同而且反感。至少他们认为,在以色列生活压力是相当的大。而且没有任何官方的数据能说明犹太人掌握了世界上绝大部分财富,这样的观点对犹太来讲是相当危险的,部分人认为,就是因为很多人错误的认为犹太人聪明,才导致二战时,那么多的犹太人遭到屠杀。他们也会提及,中国现在有很多富豪,中国人现在很有钱,全世界买、买、买,我真是不知道如何反驳他们呢。至少,我们大多数人认为钱是判断一个人成功与不否的观点,为大多数犹太人所不接受。在很多以色列人看来:健康、平安与家庭的幸福才是一个人成功的标准。

─ 关于安全:以色列并不是我们想的那样每天在打仗,除了南部加沙地区相对安全级别低一点外,其他地区还是相当安全的,我每次去看到的都是很平和的场景,安检相对严格一些,但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以色列军队的强硬是大家公认的,这却却是对民众最好的保护。另外,以色列有完善的社保体系,国民能够享受到很好的医疗保健。吃的东西很安全与健康。

关于创新:我们通常对犹太人的三大人生法则很是感冒:智慧、幸福与创新。以色列对创新的扶持是相当的大,我们可以看到纳斯达克上市的高科技企业,美国第一、以色列第二、中国第三(也不错)。你只要有一个好的点子,很多孵化器就给你提供资金,让你的想法变成现实。在以色列的海法与特拉维夫二座城市,世界上著名的高科技均在此设有研发中心,每天在利用以色列的高技术人才不断创新。应该说在这方面,他们真的走在前面。但以色列人自己都会经常说,他们的高科技企业通常没有办大,已经给人收购了,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Facebook 以150亿美金收购了以色列本土企业Whatup.

关于生活成本:以色列的平均生活成本要高于我们,但他们的人均收入属于次发达国家水平,年平均收入约32000美金左右(这个数据可能会因为不同的统计机构而不同,但差异不大)。今年由于通胀的原因,房子价格也是一路上涨,主城区平均房价格35000-40000左右,一般地区28000-31000每平方(但他们是净平方,没有什么公摊面积),日常吃的用的,略高于我们,洗化用品价格比我们低。房租的价格要高些,车子与汽油价格比我们要高,他们车子的购置税一般是车价的40%左右,所以在以色列你看到的大多数是小排量普通车,豪车真是不多见。

关于犹太人的性格与对中国人的感情:我个人感觉,犹太人很多方面与我们中国人蛮类似的,讲原则时很讲原因,不讲原则时,变通的又非常快。精于算计,保持适度的神秘与低调,很少有以色列人会请你到他家里去做客,这是一种习惯与内在的传统。至于大家说以色列人对中国人感觉很好,我只能说也许吧,不坏,但我看到的没有什么特殊的待遇,很多以色列人对中国的现在并不了解,对中国的产品也缺少信心,对中国的很多事情并不知悉。事实是无论是中国与以色列对彼此双方的宣传做的都不够。

以色列地方小,人口也不多,它的成功有其自身原因,也离不开外界的帮助。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大的国家,管理这样一个国家显然难度大于任何一个国家,其他国家不要比,跟印度比看看,如果你去过,你就知道这当中的差异有多大了。

当然,一篇文章不足以将以色列全部描绘,但他们有生活真的与我们想象有很大的不同

每个国家都有他的特色,如果你真的想深度了解,还是自己去看一看。

我个人的感受是:与国外人打交道,做为一名中国人,不夜郎自大,但也不要妄自菲薄,我们的确有很我问题需要解决,但也不要忽视已经有成绩,始终对自己的国家充满信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