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剧整本铡赵王(谈王和齐在晋剧牧羊卷的表演)

细致入微 一丝不苟谈王和齐在晋剧《牧羊卷》的表演陈瑛

晋剧整本铡赵王(谈王和齐在晋剧牧羊卷的表演)(1)

“婆媳们走荒野踏遍雪地!”后台一句激昂的大介板行腔,将朱氏婆媳推了出来。一阵大风雪袭来,挡风,“前滑步”,婆媳俩被风雪冲散。婆婆被风卷走,舞蹈式大旋转,倒地。这确是一个打破老旦表演程式的成功尝试。接着,挣扎而起。不见媳妇,拼命寻找,拄杖跪行:浑身打颤,双目“立睁”,两膝着地,向前挪动,其一拄、一滑、一娜、一抖,无不表现婆婆在风雪中的艰难挣扎。一招一式,扣人心弦。

婆婆挣扎再起,终因年迈体弱,经不住这风雪侵打,饥寒折磨,“足脸子”、松弛、打晃、昏倒在冰雪地上……当观众完全沉浸在此情此景中时,何曾想到所以使你身临其境,全赖于演员表演的功力。

在死一般的寂静中,突然一声虎吼,又一声惨叫。昏昏迷迷中,婆婆以散光眼惊视,用接近于生活的呼喊声呼喊:“媳妇、媳妇!”又一声虎啸,婆婆以特快的“跑场步”跑圈子,其速度之快,在老旦的传统表演中实属罕见,这种特快的跑场节奏,使观众不由得随之心律加快,提心吊胆,紧张万分,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接着,遇虎,“啊!既然媳妇已被吃掉,……我这把老骨头就喂了你孽畜吧!”一个“吊猫儿”向虎扑去!这又是一个打破老旦传统表演程式的成功尝试,观众无不为此瞠目。

直到“事到如今也只好如此了!”婆媳俩决定逃往外地乞讨求生,观众才算松下一口气来。

总观朱母(即婆婆)的整个表演,细腻丰富,一丝不苟,有层次,有棱角,有继承,有发挥,将规范的传统程式与真实的人物感情、丰富的生活实际熔为一炉,重新提炼出适合于特定角色、特定情境的特定表演,把朱母悲愤激越的情感,慈祥柔韧的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看罢这折戏,观众不禁要问,那个扮演朱母的演员是谁?不是别人,正是当年名扬晋中一带的“十三旦”,真名王和齐。

“十三旦”何以能达到如此的功力?皆因他爱艺如命,多得名师指教。从九岁上学戏起,三十七年如一日的苦练基本功。

为了演好《牧羊》这折戏,他曾一个人到冰上练功,并且专拣风雪天去练。那时,县剧团练功用不起彩毡,为了练好“跪行”,他把棉裤磨穿,把膝盖磨破,一跪一个血印,一挪一道血迹。同志们劝他休息,他不。硬要是练,练!一鼓作气,勤奋不息,夜以继日!且不说他的技艺孰高孰低,就这个苦、就这个功,就这点精神、难能可贵啊!现在他掌握了生、旦、丑、末五花八门的传统演技,并能融汇贯通,运用自如,自由发挥,大胆创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