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杀妻解密(家仆夜杀夫妇12岁丫鬟开门)

清代,刑部官员多公,掌管数司事务,断案明察敏锐,在满朝刑狱大臣中,首屈一指。某年,审决一桩大案,行刑之后,他回府歇息。夜半时分,忽闻咚咚的敲门声,多公以为是官署的公差有事,正要询问,就见家仆持信匆匆而来。阅过书信,他突然起身,索取衣物穿戴,随即骑马出门。有一隶役在前引路,坐骑飞奔,不向西而朝东。多公不免疑讶,因为自己的宅第在京城东面,平常去刑部都是向西,如今反而朝东,虽然心生疑虑,但这时他也没法究问。

很快来到一座城门前,重楼煊赫,雉垛巍峨,正是京师齐化门。多公越发惊骇,暗想半夜城门关闭,坐骑总不能飞越过去。待到城门洞口,锁钥依然高悬,在隶役的指引下,骏马竟然从门缝间飞驰穿出,毫无阻碍,多公更为之震惊。出城再行一里左右,见到一座金碧辉煌、仿如东岳庙的官署时,隶役回身禀报:“到了!”多公下马,由隶役指引,进衙后向南走到一处院宅,颇像刑部的一个分支。隶役请多公在院外稍候,自己则入内禀报,旋即有人出来延请。

杭州杀妻解密(家仆夜杀夫妇12岁丫鬟开门)(1)

多公刚走到正堂外,早有十数位官员下阶相迎,衣服冠带的样式与自己相近,举止谦虚有礼,然多公一个也不认识。众人热情地请他来到正厅,谦逊地让其端坐客席,多公推托不了,只得顺从。仰视堂上匾额,白底朱文,名曰“考勘司”,多公也不知这究竟是个什么官署。众人列坐左右,侍从奉上甘美香茗,多公询问大家的官职和传召自己的缘由。东侧首座有位品秩相仿的官员答道:“您是阳间官员,我等皆是阴间官吏,在冥司中与您同僚多年。我们审阅案卷,曾见识过您的断事英才,极为折服。近来有桩死刑案子,微涉不平,所以特意请您屈驾来此,还望莫要见怪。”

多公闻言惊怖,疑心自己已死,急忙起身恳请放还性命。大家延请复坐,笑而安抚:“您阳寿还很长久,怎会想到这里去?”随即让小吏呈上卷宗,原来正是多公刚刚审决的那桩大案。事发一官宦人家,小妾与仆人私通,主人发现后,痛打仆人一顿,而不忍心立即辞退。当晚仆人持刀闯入屋内,杀死主人夫妇。官府调查事情原委,了解到夜里给仆人开门的是一十二岁的丫鬟,案情明朗,多公判决小妾与仆人凌迟,小丫鬟也因同谋按律处死。丫鬟死后,深觉冤枉,向冥司控告,东岳大帝特命考勘司复审,所以才请多公来此。

杭州杀妻解密(家仆夜杀夫妇12岁丫鬟开门)(2)

多公阅过卷宗,微笑道:“上天虽有好生之德,然而以下弑上实是人神共忌的大罪。丫鬟论死,可能近乎严厉苛刻,但以《春秋》所记载的事例来参考,这并不算太过分。”随后自诵所拟判词:“户不开,则主不死,引狼入室而无罪,怎能让人信服?从小就不安好心,长大岂不更为恶毒(少既獍而长亦枭)?焉能因为年幼而不严加治罪?”还没念完,众人纷纷首肯:“罪证确凿啊,我等虽无这般见识,但也知她并非无辜。早前已让她转世投胎,只是案子悬而未结,故而麻烦您前来一证。如今闻您判词,越发令人无从置喙。”

多公起身致谢,准备告辞,大家也不挽留,只是拱手道:“这里也有您的一席之地,回去断狱,望公更加仔细审慎。”多公应允下阶,众人本欲相送,他力辞不受。走出考勘司,隶役正牵马等候,多公遂沿原路返回,途经齐化门,仍从门缝穿过,五更过后方抵宅第。这时马匹忽欲解溲,当即屎尿落地。多公下马进屋,豁然惊醒,原来只是一场梦而已。他急呼仆人到门外查看究竟,长街幽静深远,马尿的痕迹宛然可见,马粪还冒着蒸腾热气。再看马厩中的马,身上还有一层细微的汗珠,多公由此惊叹不已。

杭州杀妻解密(家仆夜杀夫妇12岁丫鬟开门)(3)

作者文末留言:世上最难做的大概就是刑狱官了!一个十二岁的丫鬟死了,鬼神都要为之留心查询,更不用说比丫鬟还重要的人物了(矧其重于此者乎)!多公虽然刑狱经验丰富,审理各种案子非常慎重,却还是不免被考查一番。至于那些审案时随心所欲、徇私枉法的官吏,纵然能从考勘司中安然走出,但能像多公这般深受礼遇、返魂回生的,又能有多少呢?这些人难道不该感到恐惧?不该有所警惕(可不惧哉?可不戒哉)?

-------------------

此案译自《萤窗异草》中【考勘司】一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