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字辨识(篆字识读夕)

「篆字识读」第二辑:

与节气节日有关的部首及篆字(第3讲):除夕

在前文篆字识读·小年:“年”是一只怪兽?但我们为何还喜欢过年 里,我们解读了“与节气节日有关的篆字”:小年。明天就是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今天我们解读“除夕”二字。

3、除夕

除夕是一年的最后一天的夜晚,即大年三十的晚上。称为“岁除”,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亦即“辞旧迎新”。

篆字辨识(篆字识读夕)(1)

3-1、除

读音:chú,直鱼切。

《说文解字》:殿阶也。从阜,余声。

“除”为形声字,甲骨文和金文均缺。

此字始见于战国秦简;《石鼓文》也有“除”字出现。

“阜”(阝)表意,表示台阶像渐次高起的山阜。“余”表声,通“徐”,表示徐步登台阶。

“除”本义为“台阶”。

“余”又通“馀”,有“去除”、“去掉”、“根除”之意。始上台阶,上去一级,减掉一级,这倒也跟许慎的解释相合。

战国秦简有“阜”、“余”构成。

《石鼓文》篆文字形承袭秦简而来。

篆字辨识(篆字识读夕)(2)

阜、余、除

虽然“除”字在甲骨文、金文里缺,但此字的组成部件“阜”和“余”在甲骨文里均有出现。

甲骨文“阜”,本义是土山。最初的字形像土山的样子,不过是竖起来写的,倒也符合关于“台阶”的释义。

甲骨文“余”,字形像原石居民在树上搭盖的住屋,上为屋脊,下为屋柱,颇像西南少数民族的吊脚楼。甲骨卜辞借为第一人称代词,即“我”。通“馀”。

小篆“除”,两个部件分别承袭了甲骨文、金文的形体。结合在一起,树上的住屋配上梯子,以便上下,契合许慎释义。

篆字辨识(篆字识读夕)(3)

3-2、夕

读音:xī,祥易切。

《说文解字》:莫也。

莫通“暮”,本义是“傍晚”、“夜间”。

甲骨文“夕”“月”通用,“夕”是“月”的本字,都用半月形表示。在此例举两个“夕”或“月”,上面表月亮之意,下面表傍晚之意。

金文承袭了甲骨文的形体。

小篆“夕”,沿袭了甲骨文、金文的形体,只是已失去了甲骨文、金文形象直观的形体。

大家好!

我是【听琴山馆】王万平,古琴、书法职业教师。读书、弹琴、写字,略有心得,愿与您分享交流。欢迎关注【王万平书法】,您有任何批评、意见及建议,请在下方【评论区】留言,我们共同探讨,共同学习,共同提高。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