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爱好者自学(音乐爱好者的4个阶梯)

欣赏音乐也有不同的层次,以下是对古典音乐爱好者划分的4个阶段。

看看各阶梯作品的主要特点,找找你在哪个阶段呢?

第一阶梯

此阶梯的作品与中西文化差异的相关度最低,具有不同文化水平的人,普遍能够欣赏。

列入这一阶梯的作品大致有如下几个特征:

第一,大多短小,有些曲子是从大型作品中抽取出来的个别章节。

第二,较为具象,即用声音描摹视觉或听觉的意象,如库普兰的羽管键琴小品。

第三,大多是音乐会上最常见的曲目,虽无深刻内涵,但雅俗共赏,如施特劳斯家族的作品。

第四,大多节奏感较强。

音乐爱好者自学(音乐爱好者的4个阶梯)(1)

节奏感较强的,一是各种舞曲,二是进行曲。

进行曲的节奏与人类特有的步行节奏相吻合,即使是不喜欢音乐的人,如德国哲学家康德,也无法抗拒进行曲的魅力。

第五,少数属于大部头作品,如柴科夫斯基的《天鹅湖》《胡桃夹子》等。

这些所谓大部头,其实不过是精致小曲的集合体。

再有,这些作品不需要音乐基础知识和欣赏经历作铺垫,任何人听了都会被感动。

音乐爱好者自学(音乐爱好者的4个阶梯)(2)

第一阶梯里还收入了少数短小、流行于二十世纪的作品,民间歌曲、电影插曲等。

广义的古典音乐作品,即经过时间考验的音乐作品,与流行音乐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

数十年前的作品,至今仍脍炙人口,久唱(演)不衰,而且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仍不会被人忘却,亦可以视为古典。

第二阶段

第二阶梯的作品数量最大。

首先是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时期的多数优秀交响曲和协奏曲,包括海顿的晚期作品、贝多芬的全部交响曲和协奏曲,以及莫扎特、舒伯特、门德尔松、勃拉姆斯、柴科夫斯基等作曲家的大量同类作品。

这类作品具有强大的感染力,但由于结构较复杂,多乐章,需要聆听过一定数量的作品作为铺垫,才能真正喜欢。

巴洛克时期的与宗教无关、或关联不密切,且易于欣赏的大多数作品也列入这一阶梯。

如巴赫的几首小提琴协奏曲、《管弦乐组曲》和《勃兰登堡协奏曲》,亨德尔的《水上音乐组曲》《皇家焰火音乐》,维瓦尔迪的大量协奏曲。

巴赫是个公认的难度较大的作曲家,却有大量作品列入第一或第二阶梯。

其实,真正的巴赫正是如此。

不止成熟的乐迷喜欢巴赫,稚嫩的入门者同样也能从他那里找到大量适合于自己且百听不厌的佳作。

肖邦的各类钢琴曲绝大多数都列入了第一或第二阶梯。

肖邦的音乐柔而不弱、哀而不伤、甘而不腻,精致、细腻、灵动、优雅,色彩丰富且诗意浓厚,将钢琴的表现潜能发挥到了极致,几乎首首都是雅俗共赏的精品。

音乐爱好者自学(音乐爱好者的4个阶梯)(3)

有些奏鸣曲,包括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等人的不少钢琴奏鸣曲与小提琴奏鸣曲,以及某些室内乐作品,由于旋律动听、感人,易于欣赏,也列入这一阶梯。

歌剧作品中有少数脍炙人口的作品也列入这一阶梯,如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与《魔笛》,比才的《卡门》,威尔第的《游吟诗人》《阿依达》《茶花女》《弄臣》《纳布科》等。

第三阶段

列入这一阶梯的作品包括部分难度较大的钢琴、大提琴、小提琴奏鸣曲,以及大多数室内乐作品,如钢琴三重奏、四重奏、五重奏、弦乐器重奏、弦乐器、管乐器与钢琴混合重奏等。

巴赫作品中的部分协奏曲、奏鸣曲、组曲也列入第三阶梯。

这是其宗教背景以及巴洛克时代音乐的普遍特征所决定的。

即使与同时代的维瓦尔迪和亨德尔相比,巴赫也更为“内向”,偏于理性和逻辑,不少作品显得平淡、沉闷,似乎总在唠唠叨叨地反复。

尤其是习惯于柴科夫斯基音乐的浓丽与煽情的人,较难接受巴赫音乐的素雅与清淡。

音乐爱好者自学(音乐爱好者的4个阶梯)(4)

声乐占较大比重的音乐,如艺术歌曲、歌剧、带有大量声乐的交响曲,多列入这一阶梯。

艺术歌曲、歌剧与器乐或管弦乐曲不同,与民族文化和语言的联系要紧密得多。

一般说来,从幼年开始,声乐对人们的熏陶远大于器乐,尤其是管弦乐。

而民族音乐的一些典型特征,乃至民族情感本身,都更强烈地表现在声乐(尤其是民歌)上。

在人的童年,听得最多的是家乡人唱的歌。

这种歌的风格、旋律、特定的音阶、音程与节奏深深地印在脑子里,就像故乡的山水、居住过的老宅,有一种深入骨髓的亲切感,而对于异域的歌,则多有陌生感。

如果是异域民间流传久远、旋律朴素优美、节奏欢快动人的歌曲,最初的陌生感会逐渐变为新鲜感,成为受欢迎的所谓异域风情。

但艺术歌曲和歌剧里大部分唱段却是经过艺术加工的,运用的艺术形式更多样、更细腻、更高雅,表达的内容也往往更复杂而深刻,多属于“阳春白雪”的范畴。

音乐爱好者自学(音乐爱好者的4个阶梯)(5)

再就是语言的隔膜。声乐与语言密不可分。

不懂歌唱使用的语言,即使借助翻译,已知其大意,严格说来,仍是一种瑕疵,使欣赏难以完美。

舒伯特、舒曼、弗雷等人的大部分艺术歌曲列入第三阶梯。

即使是列入第三阶梯的歌曲,也经过了挑选,保留下来的多是对于中国人来说可听性最强的一部分。

听惯了传统中国歌曲或俄罗斯民歌的旋律,可能对法、德、奥的艺术歌曲不大适应。

理想的歌剧听众,最好满足四点要求:

第一,对该剧的剧情了如指掌。

第二,对该剧的历史背景有大概的了解。

第三,对西方歌剧的重要特征有大概的了解,并对美声唱法初步形成了欣赏习惯。

第四,若做到真正完美的欣赏,最好熟悉剧中使用的语言。

对大多数观众而言,如果前三个要求还比较容易满足,第四个要求就勉为其难了。

第四阶段

列入这一阶梯的,首先是大多数现代主义音乐作品。

这种音乐打破了传统音乐的基本法则,常常超越了人们的听觉和音乐欣赏习惯,故而欣赏难度最大。

如勋伯格的《月迷皮埃罗》,刻画的是一个精神错乱者,她的歌声怪异、梦魇一般地令人毛骨悚然。

虽然这是一部大师级的作品,但让人们在清静闲暇中以此怡情悦性,恐怕不切实际。

巴托克、艾夫斯、欣德米特、韦伯恩、梅西昂等人的许多作品亦可作如是观。

其次是宗教性的大型声乐作品。

如巴赫的《b 小调弥撒曲》和《马太受难曲》、维瓦尔迪、亨德尔、海顿、贝多芬、勃拉姆斯、布鲁克纳、威尔第等人的同类作品。

这种音乐对没有基督教传统的中国人来说,相当隔膜。

欣赏这种歌曲并非不可能,但除去要具备多声部合唱的基本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能体会宗教感情。

音乐爱好者自学(音乐爱好者的4个阶梯)(6)

如果连教堂的门都没有跨过,对基督教与《圣经》、对僧侣的生活一无所知,欣赏的难度就较大了。

此外,由于作品使用的是陌生的语言,需要事先了解作品的内容。

再有,对歌唱者的发声方法、节奏、速度、旋律等需要一个熟悉的过程。

巴赫的几部重要名作也列入这一阶梯。

《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及古组曲》和《无伴奏大提琴组曲》难度较大。(参考阅读:巴赫的音乐是为了唤醒人心中的神圣)

音乐爱好者自学(音乐爱好者的4个阶梯)(7)

尤其是后者,初听起来,会觉得它们平淡、枯燥、繁冗,好像一个人在独自呻吟。

说得过分些,像是一个木匠在锯木头。但专家们却对这套曲子的评价极高,称之为“大提琴的圣经”。

这样的评价确有道理,只是这类作品对欣赏者的要求较为苛刻。

著名的《平均律钢琴曲集》也列入这一阶梯。

听这些曲子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因为平时听到的大多数乐曲毕竟都是自然音程。

弦乐四重奏大多列入这一阶梯。

音乐爱好者自学(音乐爱好者的4个阶梯)(8)

弦乐四重奏是古典室内乐的最高形式,以细腻的织体和精妙的韵味见长。

但寥寥四件弦乐器合在一起,音量仍嫌太弱,难与一架钢琴匹敌,而且音色显得过于单调。欣赏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结语

如果说某一作品是否易于接受,主观因素其实是占了很大分量,只能以大多人的感觉、口味为准,做一个大概的判断,没有绝对的客观标准。

个人的感悟与个人的性情与经历紧密相关,而个人的性情与经历则千差万别。

对音乐的感受,多是难以言传的,即使勉强言传,语言与文字往往显得很笨拙,显得力不从心。

所以,人们常会发现,对于同一作品,即便是音乐评论家,他们的感受也有差异,甚至大相径庭。

觉得好听,为音乐所动,即使说不出所以然,实际上就已经初步达到了欣赏的目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