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征远征三个儿子结局(远征远征观后思考)

#影视杂谈#《远征远征》几年前就看过,但是出于本人对战争题材影视剧兴趣不大,并未留下深的印象,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远征远征三个儿子结局?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远征远征三个儿子结局(远征远征观后思考)

远征远征三个儿子结局

#影视杂谈#《远征远征》几年前就看过,但是出于本人对战争题材影视剧兴趣不大,并未留下深的印象。

这次腾冲旅游,参观国殇墓园,撼人心魄。甚至旅游结束时过半月,仍无法从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拔出来,于是重看了《远征远征》。看后的心情很复杂,感受也很复杂,冷静下来,有几点思考

一、目标不一致的合作就是幻影

1941年12月就签署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议》,中国随即成立远征军,但是与英军协调未果,迟迟不得入缅。直至1942年2月16日,仰光危急,才应英方请求,中国远征军入缅,展开作战。但是已经错过最佳作战时机,导致1942年3月,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失利。为什么?因为缅甸是英国殖民地,不想让中国介入。

缅甸战场上,中英美战略目标不一致,各自有各自的“算计”如何能勠力同心。美国的目标是出钱出装备让中国军队正面抗击日军,减少美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压力;英国为保护他的钱袋子印度的殖民利益,主动放弃缅甸,屡次不战而退;中国想确保滇缅公路的畅通,以保障美国军援到达国内抗日前线,确保中国西南大后方的稳定。这种“貌合神离”,导致中美英盟军指挥层分歧严重,英军多次擅自撤退、美国指挥官无可奈何、中国远征军孤军血战的恶果。

二、自身实力够强拳头够硬才是根本

中美英盟军三方中,只有中国是迫切需要缅甸战场的胜利的。但是积贫积弱的中国空有血战的勇气,实力却是最弱的,武器弹药装备需要依赖美国,制空权需要依赖英军,犹如目前的乌克兰。仁安羌大捷,以少胜多,打出了中国军人的血性,看到了孙立人师长的卓越指挥才能,让远征军扬名立万。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为了这场战役,盟军提供了充足的武器弹药装甲车,因为盟军迫切需要中国军队打赢仁安羌之战。

对于中国军人的战斗力,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缅甸战区司令长官史迪威中将有个著名评价:“若有优良装备、严格训练和优秀指挥官,中国军人将世界无敌”。

若是当时的中国有此实力,保家卫国何须依赖盟军?

三、祖国强大才是海内外华人的坚强后盾,更需要所有人为之努力争取

远征远征片中不仅塑造了以段家为代表的几代铁血男儿,血洒疆场的抗日将士,还塑造了以水正源为代表的众多普通腾冲人。

水正源老县长我觉得是有原型的。一位是李根源先生,一位是张问德先生。两个人,均为清末秀才。生于斯,长于斯,他们与故乡命运息息相关。国之存亡的紧要关头,老人毅然挺身而出,敢于担当,支援抗战,用故乡情怀、民族大义激励民众,鼓舞士气,保家卫国。

马来西亚的华侨机工关键时刻,毅然回国支援抗战,他们明白:祖国是海外华侨的后盾,祖国若是灭亡海外华侨日子也会变得更加艰辛。边陲古镇腾冲是著名的侨乡,相信当时与华侨机工一样以各种方式投身抗战的大有人在。

多年以后,我们的祖国已经堂堂正正的站立于世界之巅,拥有了百余年来国人不懈追求的荣耀与尊严。人民若有记忆,记得亲,记得痛;国家若有记忆,识来路,知归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