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去不厌的一座城(说的就是这座城)

百去不厌的一座城(说的就是这座城)(1)

春光明媚,春风正好,又到了放风筝的最佳季节。每年这个时候,#放风筝还得看山东#就会成为微博的热搜话题。

不同于人们印象中风筝纤薄、小巧的外形,山东的风筝花样百出,可以翩若惊鸿,也可以威武如航母。每到风筝节,放风筝的场面更是堪称壮观。

百去不厌的一座城(说的就是这座城)(2)

有“鸢都”之称的山东潍坊是名副其实的世界风筝之乡,持续稳定的海风带来了放风筝的古老传统。

相传两千多年前,第一只木制风筝“木鸢”从这里起飞;如今,世界上70%以上的风筝自此出口。

1984年,第一届国际风筝节在山东省潍坊市体育场召开,从此开始,风筝节也成了一年一度的春日盛会

百去不厌的一座城(说的就是这座城)(3)

第一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开幕式现场。/潍坊档案馆

在潍坊,万物皆可飞。连成一串的葫芦娃、巨大的八爪鱼、蹬自行车的人……各种光怪陆离的风筝,让围观群众啧啧称奇。

百去不厌的一座城(说的就是这座城)(4)

百去不厌的一座城(说的就是这座城)(5)

百去不厌的一座城(说的就是这座城)(6)

可以随风转动的龙头蜈蚣,是潍坊风筝最具代表性的样式。其制作技艺十分复杂,当地的风筝手工艺人王兴胜说,一只直径15厘米的龙头蜈蚣一般需要157根料,光是一根龙角就需要13根料、37个夹子固定粘贴点。

一只龙头蜈蚣风筝的长度可达到上百米,放飞时要从龙尾到腰身依次托起,缓缓放入空中。

百去不厌的一座城(说的就是这座城)(7)

正在放飞中的龙头蜈蚣风筝。/大众日报

坐落于潍坊坊子工业发展区的王家庄子村被称为“中国风筝第一村”。上百家风筝扎制厂聚集于此,每年要为世界各地提供9000多万只风筝,市场份额占全国80%以上。

在潍坊,就连火车站都是风筝的形状。2007年潍坊火车站在原有基础上新建了以蝴蝶风筝为元素的新站舍,潍坊北站则选择了盘鹰风筝的造型,两只翩翩欲飞的风筝仿佛寄托着人们对这座城市的美好希望。

或许风筝是大部分人远道而来的理由,但不要因此错过潍坊的更多面孔。

古琴、年画、核雕、嵌银漆器、丝绸等传统工艺在这里代代相传,2021年11月,潍坊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

深入潍坊各地,你会发现随处都是惊喜

百去不厌的一座城(说的就是这座城)(8)

和大多数摩天轮不同,白浪河上的渤海之眼是少见的无轴摩天轮,运行时转动的不是轮盘,而是轿厢所在的轨道。/图虫创意

潍坊下辖的青州作为中国古九州之一,曾是山东地区的心脏,绝对值得专程前往。

穿过青州古城的重重牌坊,沿着南阳河向西走到青州博物馆——别看这只是一家县级单位,它不仅是国家一级博物馆,还是文博人心里的白月光

百去不厌的一座城(说的就是这座城)(9)

龙兴寺遗址出土的北齐贴金彩绘石雕佛立像。/青州博物馆官网

青州博物馆馆藏文物四万余件,国家珍贵文物一千余件,包括明万历二十六年状元赵秉忠的殿试卷、东汉“宜子孙”玉璧、战国玉人等。镇馆之宝是龙兴寺遗址造像,其华美程度曾让前大英博物馆东方部主任杰西卡·罗森深深折服。

不少人还会前往离青州不到40公里的寿光市。这个由潍坊代管的县级市,用84万亩蔬菜生产基地撑起了400万吨的蔬菜年产量,身负着中国菜篮子的重任。太空蔬菜的种子源自寿光,又给这里贴上“宇宙寿光”的名号。

百去不厌的一座城(说的就是这座城)(10)

从空中最能感受“宇宙寿光”带来的视觉震撼。/视觉中国

百去不厌的一座城(说的就是这座城)(11)

寿光盐场正在晒盐。/图虫创意

选择来到寿光的人都清楚,此行的意义大于观光:疫情期间,寿光多次用成千上万吨免费蔬菜驰援疫区,成为无数家庭安全感的来源。

寿光地方不大,却不容小觑。当地人笑称“山东济南、中国青岛、世界潍坊、宇宙寿光”,这个小小县级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这句话中没有提到的那些地名,或许还拥有更多隐秘的宝藏。

等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倒春寒”彻底过去,不如跟随风筝的引线走进潍坊的4区2县及6个县级市,你将解锁一场截然不同的旅程。

百去不厌的一座城(说的就是这座城)(12)

参考资料

[1] Kite/Wikipedia

[2] 老电影里的首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潍坊档案

[3]“追风”手艺飞舞新花样/大众日报

[4] 潍坊的天空中,魔幻风筝永远不会缺席/狂丸研究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