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动技能有哪些(你家孩子会了吗)

小学劳动技能有哪些(你家孩子会了吗)(1)

小学劳动技能有哪些(你家孩子会了吗)(2)

主持人 金琳婷 视频 华苗

  近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 并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今秋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其中包含有:三、四年级要掌握1—2种家禽饲养方法;五、六年级要学会西红柿炒鸡蛋;七到九年级能用螺丝刀等工具对家电进行简单维修……

  新课程标准引起各大央媒纷纷转发,相关话题也冲上了微博热搜第一,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5月14日,本报官微(fyrb63344556)邀请大家一起聊聊关于孩子劳动的那些事儿、晒晒大家经历过的劳动教育,文章发出后不少“70后”“80后”网友直呼“劳动课回来了”,也有不少家长担心此类劳动教育会停留在打卡拍照的表面功夫上。记者在富阳街头采访了一些市民,大多数人都认为新方案的实施会给孩子带来更完整的童年和更实用的生活技能,不过也有家长有着担忧,一起来看看吧。

  ■新劳动课回归

  近年来,大学生入学时不会套被子、中学的家长要给孩子班级请保洁等新闻频出,从一定层面折射出新时代劳动教育、劳动意识的缺失。的确,随着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也随着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劳动似乎悄然退出了成长的课堂。当此之时,让劳动课回归,可谓充满了现实意义。

  新发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

  在该标准中,分出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大版块,共设置十个任务群,每个任务群由若干项目组成。

  日常生活劳动版块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四个任务群;生产劳动版块包括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四个任务群;服务性劳动版块包括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两个任务群。

  也就是说,任务群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劳动比重各有侧重,学校可结合实际,自主选择确定各年级任务群学习数量。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不仅是要培养学生自主生活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劳动价值观,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

  ■记忆中的劳动课

  对于“70后”来说,曾经的劳动课大多是“力气活儿”,作为必修课人人都要参加,手搬、肩挑、拖拽、弯腰一样不少。后来的劳动课轻松了一些,“80后”的记忆中,手工制作成为主流。制作衣架、扫帚、风筝、毽子……劳动课上能学会许多手艺。对于很多富阳“80后”来说,课堂上边学边玩做手工、放学后打扫教室卫生、定期进行学校大扫除,是记忆最深刻的劳动教育。再后来劳动课便逐渐消失了……

  其实,劳动教育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以贯之的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实施渠道是开设劳动教育课程,并辅之以课外劳动、与有关学科教学的结合。劳动教育已经在中小学教育中经历了40年的变迁,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劳动技术全新亮相,小学四、五年级每周一节劳动课;第二阶段:劳动成为全面发展的重要板块,中小学校建起劳动基地;第三阶段:取消独立设置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课,劳动课趋向地方特色化;第四阶段:劳动教育纳入相关课程,每周不少于1课时。

  在“童年滤镜”的加持下,过去几代人记忆中的劳动课,很容易唤起形形色色的美好回忆。不过,倘若深究起来,当时的中小学劳动课程多少有些粗糙。当时,虽然多数学校都开设了劳动课,但基本上是门“校本课程”,每个学校的学生体验的内容都不尽相同。条件好一些的学校,可能会带学生种点植物、做些木工,也有一些学校单纯就是把学生拉出教室,到外面扫扫操场,清清花坛。在临近升学的班级,劳动课还可能被文化课程占用,变得形同虚设。

  ■对于新劳动,网友说法五花八门

  ●观点1:支持开设劳动课程

  狼多肉少:希望新的劳动课能够更加精细些,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劳动带来的满足和快乐。提倡孩子们主动承担家务活实在太重要了,毕竟生活不只是阳春白雪,更是锅碗瓢盆。

  杭州孙小军:现在的孩子课余时间只知道玩手机,你让他学一些家务活,根本就叫不动,等你开始发火,他就眼泪一挂,家里的长辈还要站出来说你对孩子太过严苛,孩子就继续玩他的手机。希望通过开展劳动课,让孩子们“动”起来。

  我不听:不亲手做一顿饭,不会知道美食的不容易,更不会有成功的自豪感。不亲手种一颗植物,不会知道烈日下除草浇水的艰辛。不陪伴动物成长,不会知道动物和人一样也有丰富情感,也会撒娇。只有经历播种、浇水等一系列劳作,才会明白“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只有在广阔的田地里走走,才能晓得“稻粱菽麦黍稷”的区别。只有喂养宠物,才能让内心情感丰满。在劳动中,提升的是孩子参与感,培育的是专注力。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劳动课获赞的原因,是让孩子们在劳动的过程中,对课本上的知识理解更深刻,了解更形象。

  月亮:每周1课时太少了,学校应该多安排几节劳动课。如果有条件,学校最好能划出一片空地给孩子们学习种菜、养花,这样的劳动课才是参与感满满的。

  无绪:支持开设劳动课,希望家长要适当示范,并且不能去替代学生劳动,否则就会起到反作用。家长本身要有这种意识,同时要为孩子劳动创造机会、提供条件,这是很重要的。家长把什么事都包揽了,孩子的劳动机会就会严重缺乏,那么他的自理自立能力也会随之淡化。

  风神飞扬:让学生从课本中走出来,学工学农学军,是我们“60后”的学生经历。四五十年过去了,依然觉得学生应以学为主,兼学别样,会让学生生涯更丰富多彩,对以后的成长更有帮助。

  诸头:劳动课里的“整理与收纳”真的太有必要了,可操作性极强,易推广和普及。既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也锻炼其耐性,有益静心。

  ●观点2:不少学校已开展相应的新劳动课程

  骆驼祥子:可以到富春七小去学习观摩一下,他们很早就在这样做了。我们家的孩子在七小老师的指导下,养了猫、狗、仓鼠,还种了向日葵和茄子。

  蔓蔓青萝:我女儿是“00后”,当时她小学三四年级,老师布置做一天“小当家”的作业,要自己安排菜谱,买菜烧菜和洗碗。我女儿那天的食谱就是中午番茄炒蛋和炒青菜;晚上木耳炒青菜和纯炒蛋。因为其他菜对她来说难度太大……

  对方没在输入:这点好!我儿子现在3岁,幼儿园老师就开始教简单的甜点制作了,学会以后不仅能教我做,还能教他外婆做。

  你是恩赐亦是劫:我家小孩暑假寒假都有类似的“劳动作业”,厨房灶台上地板上,全部整得乱七八糟,做一个菜全程一小时,但事后收拾起码要两个小时。

  燕:我家女儿去年寒假就已经有炒蛋炒饭的作业了,还要求拍照上传到“校圈”。

  ●观点3:顺应时代发展,劳动课需要多方协调

  紫藤萝:劳动课是必须要有的,但也要看实际情况。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我们小时候六七岁就会照顾弟妹,站在凳子上煮饭、炒简单的菜,当时学校还会组织割稻、种田、采茶……这都跟当年的生活条件有关。现在的新劳动课程,学校还是要以传授文化知识和培育学生德智体美为主,劳动虽然是一项必修技能,但若是穿插在学生学习中养成,会给家长、孩子、老师都造成很大的压力。所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吧,避免过犹不及。

  小鱼:我们孩子的劳动课都是在家里完成的,就是辛苦了家长。9月起实行新劳动课程,如果还是要家长教、老师教,那么有没有这课还是一个样。

  梦郎老先生:关键是落实,靠白纸黑字写出来的劳动教育,实在要不得。

  李颖:具体的劳动课希望能在学校里开展,不要把压力都给家长。

  小宫山:新疆的孩子会种树、会摘棉花,希望我们的劳动课能够更接地气,因地制宜。

  画:孩子学会做饭还要有家长的“后勤保障”,就怕孩子一个人偷偷自己做,毕竟在厨房开火风险会比较大。

  顺其自然:时代变了,想要找回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上劳动课的样子恐怕没那么简单。记得我一二年级的时候,班里养了一只长毛兔,我们都利用课余时间采草去喂它。劳动教育需要有大的社会背景和自然的生态环境,希望现在的“新劳动课”不要瞎参照。

  老杨:农村或许还能实行,城里很难说了,毕竟学校的场地有限。

  (以上观点来源于街采和网友留言)

  记者手记

  让劳动课成为童年生活美好的记忆

  劳动是一门人生课,上的是课,培养的是劳动意识、动手能力和实践精神。让孩子们真正懂得劳动的意义,更加明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朴素道理,体会到幸福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从而把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扣好。

  直观来看,劳动教育能培养人的生存能力,为优质的日常生活提供基础性支持。就学科知识而言,劳动过程中接触的花草树木、锅碗瓢盆,都是将理论投入实践的最好老师。学生在厨艺锻炼过程中能够看见水达到100摄氏度后的沸腾状态,能够看见从锅底到锅面的气泡大小变化;在穿针引线时能够意识到针尖的锐利,明白这是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的结果;在洗衣后能够更加注重个人形象,保持衣冠整洁。当学科知识邂逅劳作场景便会擦出融会贯通的火花。

  换个角度看,劳动对于孩子们的个性成长,也有着重要意义。学校教育从来就不限于知识传授,培养健全的人格、强健的精神,也是现代教育的内在要求。吃一碗面条、煮一碗面条、擀一碗面条,给孩子们带来的心理感受肯定不一样,对孩子们成长的意义也肯定不一样。劳动过程中,孩子们能对食物中凝结的人类劳动有更多敬仰和珍惜,也能更深刻地体会到自立自主的价值。

  劳动创造美,劳动是将思想变成现实的过程,从小培养爱劳动的习惯,不仅能丰富学生生活,更能帮助孩子培养独立生存能力。劳动可以包括艰辛付出的过程,也可以包括战胜挫折的过程、团结合作的过程、持之以恒的过程。在这些过程中,意志得到磨砺、精神得到锤炼,各类优秀品质也如种子般悄然撒播在了孩子们的心田。

来源:富阳日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