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市的十大姓氏(沧州文化沧州姓氏文化漫话)

三、沧州历史上记载较早的古老姓氏及其明初移民

沧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史上人才辈出,史不绝书。现将史书记载的较早名人整理如下,由此可以窥视沧州古老姓氏文化之一斑。同时我还顺便讲一下这个姓氏明初移民情况,让大家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1、秦姓

秦姓主要出自嬴姓,为颛顼帝的后裔,以囯为氏。颛顼后人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赐他姓嬴,伯益的后人中有个叫非子的,被周孝王封在陇西秦亭,建立嬴姓秦国,遂成为周代诸侯之一,史称“后封之秦”。秦国的一些公室族人,以国名为氏,称秦氏。历史上的秦姓分为两支,一支为陕西秦,一支为山东秦。山东秦为非子曾孙秦仲所传。周宣王时秦仲徙居山东,创车马之礼乐。从此,始有车马礼乐侍御之好。周人称赞“变风始作”。

沧州市的十大姓氏(沧州文化沧州姓氏文化漫话)(1)

沧州一带的秦姓,除去战国前来自陕西支的古老秦姓外,山东别宗一脉的秦姓,也有进入沧州的。据东光《秦氏族谱》记载;东光秦村镇一带的秦姓,系宋辽时期,由山东迁入东光县,后因辽金兵燹,又有一部分人迁往江浙地区。

此外明初大移民时,有一些外省秦姓人迁入沧州。但这部分秦姓有个特点,即大部分人家联宗。据献县单桥和泊头市望江店《秦氏家谱》记载,他们这支秦氏系明朝初年,奉诏由山西平阳府野鹊村迁来中原开荒屯田。初来时弟兄三人,一支落在了献县南街,一支落在了邢台县秦家庄,一支落在了泊头市望江店。明朝天启间,献县南街支又分支迁往单桥、秦中旺和泊头市秦村。

沧州市的十大姓氏(沧州文化沧州姓氏文化漫话)(2)

清光绪年间,泊头望江店秦宏业与献县单桥秦显升联手,经认真调查考证,使交河(今泊头)与献县、河间、沧县四县秦氏合谱。从而使献县、泊头、河间、肃宁、沧县、任丘等地的秦氏源流播迁更趋条理。

秦氏的堂号名“乐善”,语出孔子“秦门乐善”。两千多年间,沧州一带的秦氏遵循祖训,乐善好施,忠孝节义,留下了不少佳话。这里有为献县明代大石桥建造做出突出贡献的秦堡父子,有为泊头“铸造之乡”奠定基础的清人秦玉清及其子孙,有为保卫边疆安宁,血洒西域的前清武进士秦步云等,这些秦姓古人以及解放后,在各条战线被评为省级以上劳动模范的秦殿军、秦玉楼、秦树明、秦立周、秦玉才、秦桂英等沧州籍秦姓人士,分别在不同时期,不同战线为建设美好沧州,与其他姓氏一起默默奉献着自己的聪明和智慧。

沧州市的十大姓氏(沧州文化沧州姓氏文化漫话)(3)

2、张姓

张姓是一个人口过亿,在中华100个大姓中位居第三的姓氏。张姓的得姓始祖叫张挥,关于他的身世,史书上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是黄帝的儿子,另一种则认为是黄帝的孙子。不管哪种说法,都可以确定张挥是黄帝的后代。据史书记载,张挥是弓箭的发明者,官名弓正,又叫弓长。因发明弓箭有功,黄帝就把他的官名“弓长”合成了一个字“张”。赐给他做姓。由此可知,张姓是以官职为姓。“张”字是象形字,象一个张弓欲射的人。《说文解字》这样解释:张,就是拉的意思,指拉开弓弦放箭,这就是张字的本义。弓箭一直使用到清代,在原始社会的重要性是可想而知的。它在生产中,可以猎射飞禽走兽,解决生活的来源;战争中,它可以决定胜负和部落的存亡。这在当时是一项伟大的发明,“张”姓就是对这项发明专利的一个确认。

沧州市的十大姓氏(沧州文化沧州姓氏文化漫话)(4)

张挥的居住地在尹城国清阳,清阳因在清河以北而得名,即今天的邢台市清河县一带。因此有“天下张氏出清河”的说法。

考证沧州地区张姓先民,最早的应推西汉赵王张耳的子弟。据史书记载,张耳被汉王刘邦封为赵王后,派他的儿子管理赵地河间。张耳的后代在古河间发展、繁衍,形成了当地大族。唐代宪宗元和年间,林宝撰《姓纂》,张姓在全国共有43个郡望,其中河间郡为重要郡望。东汉永和初年(公元136年),著名天文学家张衡到河间国担任相国,又为古河间张姓增添了新的支派。三国时期,这支张姓还出了名将张郃。据《三国志•魏书》介绍,张郃是河间鄚人,即今天的任丘人,他在曹操麾下南征北战,与张辽、徐晃、于禁、乐进并称“魏国五虎将”。

沧州市的十大姓氏(沧州文化沧州姓氏文化漫话)(5)

东汉永和初年(公元136年),著名天文学家张衡到河间国担任相国

除去古代的土著张姓外,明清期间大量外省的张姓迁入沧州。据南皮双庙村《张氏族谱》记载:他们的祖先原是山西洪洞人,明朝永乐二年迁来南皮,落户东门里,即今天的双庙村。这支张姓晚清时出了两位名人,合称“南皮二张”。一是张之万,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状元,历任翰林院侍读学士、礼部侍郎、闽浙总督、兵部尚书等,晚年授东阁大学士。二是张之洞,张之万的族弟,清同治二年(1863年)殿试探花,是晚清洋务运动重要首领,近代重工业的创始人,晚清著名教育家。他在任湖广总督时,开办洋务,修建平汉铁路,创办汉阳兵工厂,兴建汉冶萍公司,南通沙厂,使武汉成为当时的重要工业基地。后调北京任军机大臣,是一位影响重大的历史人物。

沧州市的十大姓氏(沧州文化沧州姓氏文化漫话)(6)

晚清洋务运动重要首领、近代重工业创始人张之洞

肃宁张大人庄《张氏族谱》说:他们的先祖原籍河南尉氏,后迁河南祥符,明朝永乐初年,迁河间府肃宁县辛庄。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族人张泰考中进士,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吴桥张家圈《张氏家乘》记载:始祖张名桂,山东即墨人,明永乐二年奉上级指示迁河北屯田,入籍吴桥张北岭村。后因兵荒马乱,为防匪盗,围村筑墙,改村名张家圈。此外,另据《张氏族谱》记载,也有张氏迁自浙江、湖北、南京、小兴州等地,看来沧州张氏也是个来自五湖四海的大家庭。

3、丁姓

丁姓源自姜姓,据《姓氏考略》说:齐太公姜子牙的儿子叫姜伋,是姜子牙之后的齐国国君,姜伋去世后,国家给予他的称号“丁”,历史上叫他齐丁公。按照当时的习俗,诸侯的子孙后代们,除去继承爵位的外,其他支系子孙只可与公室同姓两代,从孙子以后,不能再姓公室的姓氏,必须自己选择姓氏。因此,齐丁公的后代中有一部分人以他的称号“丁”为姓,称丁氏,史称丁氏正宗。此外还有一支丁姓系孙姓所改。据《三国志•吴志》记载:孙权的族人孙匡,因过失造成军粮仓库失火,贻误了战机。孙权大怒,不许孙匡再姓孙姓,孙匡及其后代子孙被迫含泪改姓丁姓。这是丁姓的另一支来历。

沧州市的十大姓氏(沧州文化沧州姓氏文化漫话)(7)

丁姓主要产生于山东,后来慢慢向各地发展,沧州历史上的丁姓始祖,应首推乐成侯丁礼。据《汉书》记载,丁礼是汉高祖刘邦的同乡,他随高祖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特别是汉王四年(前203年),潍水之战中,他在韩信的指挥下,斩杀了项羽第一大将龙且。为后来的垓下之战,彻底打败项羽奠定了基础。战后因功于公元前206年封乐成侯,食邑一千户。乐成县是今天献县的前身,在献县城东河城街与河间国一地办公。丁礼在位26年,死后由儿子丁马从,孙子丁吾克,曾孙丁义相继继承侯爵。汉武帝时期,皇帝崇信神仙,一些不三不四的术士,乘机迷惑武帝,骗取名利地位。当时有个叫栾大的术士,靠如簧巧嘴,竟被武帝封为五利将军、乐通侯,腰配五颗金印,并娶了武帝的女儿做妻子,成为了驸马爷。元鼎三年(前114年),乐成侯丁义上书武帝,揭露栾大是骗子、赌徒、恶棍。武帝以议论侮辱五利侯的罪名将丁义处死,同时取消乐成侯国建制。丁礼的乐成侯国在献县前后传四代,87年,其子孙在沧州一带大量繁衍。

沧州市的十大姓氏(沧州文化沧州姓氏文化漫话)(8)

明清时期,也有一些外省丁姓迁沧州落户。据东光运河一带《丁氏族谱》记载,始祖迁自山西,明朝正德年间,山西连年灾荒,兄妹二人丁万一、丁千一由山西迁来东光,至今已500多年。随着时光流逝,家族不断发展壮大。北至黑龙江,西至新疆,南至福建,都有这支丁氏族人的后裔。青县《丁氏族谱》记载,他们的始祖是山东即墨人,明朝永乐年间,奉上级指示迁河北开荒种田,入籍河间府青县,初来时弟兄三人,老大落户青县,老二落户盐山,老三落户阜城。除汉族丁姓外,回族丁姓迁自江南。据孟村沧县《丁氏族谱》记载,明朝永乐二年,始祖迁自南京二郎岗。这支回族丁姓,清朝时出了两位名人。一是丁发祥,孟村丁庄子人。他自幼习武,技艺超人。清康熙十五年,有两个俄国大力士在北京摆下擂台,并张贴海报,侮辱中国人,声言打败天下无敌手。当时丁发祥正寄居北京,闻讯大怒,赶赴擂台与洋人较量。狂热中的洋人,并没把丁发祥放在眼里。丁发祥看准机会,在二人贴身的刹那,一个暴肘猛击一洋力士,被击中的洋力士一声惨叫,口喷鲜血趴在擂台上。另一洋力士见状,挥拳扑向丁发祥,丁发祥身子一闪,躲过攻势,顺手突发铁拳,打的洋力士噔噔噔站不住,一头栽下擂台。两个狂妄至极的家伙再也不敢比试,灰溜溜狼狈逃窜。丁发祥为国扬威,群情振奋,康熙皇帝大悦,御封“铁壮士武侠”。

沧州市的十大姓氏(沧州文化沧州姓氏文化漫话)(9)

二是丁德山,直隶沧县人。清光绪年间,他抓住商机,在北京王府井开办“东来顺”羊肉馆,在爆、烧、涮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具有独家风味的熘、炸、扒、炒等烹调技法,使“东来顺”至今仍驰名京城,享誉全国。

丁姓,一个人口不多,却名人辈出的姓氏。

4、吕姓

吕姓的起源比较简单,主要出自姜姓吕国。据《史记•五帝本记》介绍:炎帝的后人伯益,在虞舜的时候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封到吕地,即今河南省南阳市董吕营一带,建立姜姓吕国。后来,吕国又分出一支,在今天河南省新蔡一带建立东吕国。这两个姜姓吕国在春秋末期,同时被楚国攻灭。吕国公族宗室为了不忘故国,按照人们当时以邑为氏的习惯改姜姓为吕姓,吕姓从此诞生。

沧州市的十大姓氏(沧州文化沧州姓氏文化漫话)(10)

吕氏图腾

考证沧州一带的吕姓,最早见诸史册的是西汉中水侯吕马童。据《史记》、《汉书》等史书记载,吕马童是西楚霸王项羽的老乡。秦末,参加了项梁领导的农民起义,后来投奔到刘邦麾下。公元前202年,参加了著名的垓下战役。当时,韩信在九里山布下了十面埋伏,迫使项羽演出了“霸王别姬”的悲剧。面对大批包围上来的汉军,项羽认出了同乡吕马童。他对吕马童说:“听说汉王出千金,封万户侯买我的人头,我把这个人情送给你吧!”说完就自杀了。吕马童向后喊道:“这就是项王!”在场的汉将谁也不愿意让吕马童独享大功,大家一拥而上争抢项羽尸骸。最后吕马童与其他四人各抢得项羽一部分肢体,向汉王报功。汉王验明正身后,遂分封5人为侯,其中吕马童被封为中水侯。据《太平寰宇记》介绍,中水侯国在献县城西北16公里,与河间、肃宁交界的地方,至今遗址犹存。西汉中水侯共传5代,侯国存在了近百年。如今献县陌南镇窦三疃村东的五王山汉墓,即是西汉中水侯吕马童及其后继者的墓葬,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沧州市的十大姓氏(沧州文化沧州姓氏文化漫话)(11)

献县陌南镇窦三疃村东的五王山汉墓群

沧州地区的的吕姓,除去西汉繁衍下来的古老土著外,明朝初年也迁来了不少外省吕姓。据献县陈高官、交河(今泊头)老庄子、沧县杨码头的《吕氏家谱》介绍,这三个地方的吕氏原为一家,系明朝永乐年间,由山西洪洞县入吴乡第五甲迁徙而来。据说当时迁来弟兄三人,一个落在了沧县杨码头,一个落在了交河老庄子,一个落在了献县陈高官。现在这三个村的吕姓都是大姓,三村联谱,互相走动。献县城西八里庄也是吕姓居住集中的村庄之一,其家谱毁于1956年的洪水。据现存的祖坟残碑记载,这支吕姓于明初洪武年间迁自山西。任丘吕公堡乡毕村《吕氏族谱》记载,他们的先祖原籍塞外小兴州,明朝初年奉上级指示举家内迁,落户毕村。入籍后与原住户毕家结成儿女亲家,村名一度称吕毕村,后来慢慢演化成毕村。

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章转自沧州文化研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