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银的作用竟然这么大)

作者:广东省药学会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刘国栋


银在中国的应用已有4千多年的历史,银在《尚书·禹贡》编中已有记载,银与金、铜合称唯金三品,秦汉时期银被称为白金,所谓黄金为上、白金为中、赤金为下就是分别指“金、银、铜”。

银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银的作用竟然这么大)(1)

银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银的作用竟然这么大)(2)

银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银的作用竟然这么大)(3)

唐宋以后,银才逐渐作为货币流通,现在最大的金融机构依然叫银行。相对于白花花的银子,人们更偏爱黄澄澄的金子。黄金确实价值更高,如果我们抛开世俗的眼光,从实用的角度来看,就会发现生活中银比金的用途要广得多。在某宝网上随便搜索,与银相关的商品琳琅满目,银首饰、银餐具、银水壶、银茶具、银水杯、含银内衣裤、含银袜子、含银防辐射衣、含银空调滤网、含银滤芯、银离子净水器、含银消毒液、银离子或纳米银喷鼻剂/喷剂/敷料、卤化银感光剂等等,真是穷不胜穷。

银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银的作用竟然这么大)(4)

您也许不知道金属银释放出来的银离子是最强效的杀菌剂之一,甚至不需要1ppm(百万分之一)的浓度,就能灭活绝大多数的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银离子是金属银失去一个以上电子而生成的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失去电子越多抗菌效力越强。

银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银的作用竟然这么大)(5)

银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银的作用竟然这么大)(6)

研究表明,银离子杀菌的机理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

1、银离子与微生物内的含巯基酶结合,影响其能量代谢,使其缺氧缺能。

2、银离子是自由基,与水发生自由基反应,产生过氧化氢而灭菌。银离子只是一个原子那么小,可以自由出入微生物体内,而且它特殊的抗菌机理,使它极少产生耐药性。

很久以前,人们发现用银餐具保存食物,食物不易腐败;银壶煮水能净化水质;银针能试毒;甚至认为银能辟邪,如果说细菌、病毒是一种邪的话,这也说得过去。银还广泛地应用于医疗上:一百多年前,德国医生就应用硝酸银滴眼来治疗结膜炎;后来牙医把银溶在汞里形成银汞合金非常适合填补龋齿;卤化银在X光片中有着广泛应用;还有作为烧伤药的扛把子的磺胺嘧啶银,磺胺加上银,作用增强50倍,治好无数烧伤病人;最后,当然还有近十几年内曾经非常热门的纳米银和银离子制剂。

银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银的作用竟然这么大)(7)

纳米银是纳米级别的银单质,现在的纳米银颗粒最小的只包含十几到几十个银原子。普通银变成纳米银后,产生了很多新的特性,如:

  • 纳米银高度分散、表面积大,更易离解出银离子,抗菌活性大大增强;
  • 纳米银粒径小,甚至可以透过皮肤吸收和经过呼吸道吸入,在肺部沉积等。

纳米银曾制成气雾剂、敷料、溶液等,在烧伤、妇科、产科等应用。但所谓成也纳米、败也纳米。随着纳米银的滥用,纳米银引起学界很大的争议,纳米银改善了银的特性,令其可以方便使用,但纳米银不易降解,易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纳米银易吸收并在体内蓄积,动物实验表明过量的纳米银可引起动物肝、肺的损害,银是贵重金属但也是重金属,难以排出体外。现在市面上的纳米银制剂批准文号多为卫消字或卫械字,即只批准其作为消毒剂和医疗器械而不是药品,不得非法宣传,可短期应用,不建议长期连续使用。纳米银颗粒制成纤维,与纺织物混织可制成防菌面料,制作内衣、被单、袜子等,可杀菌防臭;含纳米银的净水滤芯应用于高端净水器,可杀灭水中绝大多数微生物,2016年一位美国人发明了一本可过滤处理污水的书(书本式滤水器),能使非洲人们易于获得洁净水,获得“金智奖”,引起人们广泛关注,这本书就是用含银材料制成的。纳米银应用广泛,也让如何将其回收处理变成一个重要问题,因其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国外曾有纳米银长期滥用中毒的报道。银中毒主要表现为皮肤变蓝,特别是使人脸色变蓝,像“阿凡达”一样。提起阿凡达,就让我想起张家界,那里的苗族姑娘嗜银如命,生活中用的都是银器,那为什么却不会银中毒呢?那是因为与纳米银相比普通银器是安全的,它们难以被吸入,它们离解的银离子极少,而且就算银离子进入胃里,也会与胃酸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银而难以吸收。

银离子是非常活泼的阳离子,极易被还原为金属银,而且也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所以非常难以生产、保存和运输。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日本改进了电解法生产出浓度达几百ppm的银离子溶液并能使其保持稳定,使银离子在医疗和日常的应用成为现实。银离子溶液也可通过制剂技术制成凝胶或敷料而方便使用。银离子制剂浓度非常小、含银量比纳米银少得多,相对纳米银安全,不易引起体内银蓄积。银离子制剂主要用于创囗保护、防止感染,批准字号也多为卫消字和卫械字,所以不能滥用,非感染性或没有感染风险的疾病不适宜使用,如过敏性鼻炎等就不建议使用。

想不到你是这样的银!对于银这种有财又有才的白富美,大家喜欢吗?


审稿:广东省药学会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彭晓青

以上为“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志愿者的原创作品,如若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药盾公益】以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药学会,中华医学会等共同发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组织——PSM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广汇资源,凝聚力量,促进公众用药安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