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有礼需要怎么做(文明有礼这样养成)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孙宏阳

见面问候说“您”,排队上车不争抢,爱护公共环境,礼让斑马线……都说老北京人说话办事儿讲究“有里儿有面儿”,不仅家里有家规,走出家门也得守社会上的“规矩”。但任何规矩的树立、文明意识的养成,都不是一朝一夕,需要久久为功、代代传承。

从上世纪80年代劝阻、处罚随地吐痰,到本世纪初引导球迷自觉抵制“京骂”,再到近年来的“文明观演”“礼让斑马线”,不同阶段的文明引导,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翻阅《北京日报》,可以读到一部北京人文明有礼“养成记”。

成为最早的“文明引导员”

两年前,一段视频火遍网络,超大客流的地铁站台上,乘客先下后上、秩序井然,发布者称这是国外的车站,但迅速被眼尖的网友辟谣:“这就是北京西二旗地铁站!”有序排队、文明乘车,只是城市文明的一个侧面。将文明固化为北京市民的行动自觉,经历了不同阶段的持续宣传引导,党报也成为最早的“文明引导员”。

1982年3月1日,《北京日报》刊发了《首都要做文明礼貌的榜样》整版图文报道,200多万人打扫卫生、维持交通秩序、宣传文明礼貌、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以浩大的声势揭开了“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的序幕。倡导制定《首都人民文明公约》、公交文明礼貌车组车站命名、12万少先队员上街站监督岗……“文明礼貌”自此成为《北京日报》上的“热词”。

当时,《北京日报》头版刊发了《小小一口痰 细菌千千万》,“白衣战士”走上街头劝阻吐痰行为。随着宣传的持续,本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当年北京站吐痰入盂的人多了,地上的痰迹大大减少。

1982年4月1日《北京日报》头版头条《“全民文明礼貌月”过后怎么办?》一文,本报记者体验京城部分商店服务,提醒全社会防止“热一阵”,文明礼貌还需持续养成、巩固进步成果。随后,《北京日报》开辟专栏,邀全市人民讨论“文明公约”。

在每次讨论中,在每篇报道里,文明意识成风化人,凝心聚力。

曾经,等车不排队,开门就一哄而上,人没到先扔个包占座儿……这样的不文明现象广受诟病。2007年,以迎接北京奥运会为契机的“排队日”活动展开。《北京日报》连续跟踪报道,月月不落。2008年7月11日让北京日报记者童曙泉印象深刻,那是奥运会召开前最后一个“排队日”,他在采访中发现,“排队礼让”渐渐成为北京市民的一种习惯,不再需要刻意提醒。

文明有礼需要怎么做(文明有礼这样养成)(1)

1982年3月1日,《北京日报》4版

文明有礼需要怎么做(文明有礼这样养成)(2)

2007年11月12日,《北京日报》1版

社会在进步,文明引导也在与时俱进。

1982年刊登在《北京日报》头版的《首都人民文明公约》一共八条,其中包括:讲文明,讲礼貌,敬老爱幼,邻里团结,家庭和睦,不说脏话,不耍态度;讲清洁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脏物,不乱倒垃圾,消灭蚊子、苍蝇、蟑螂、臭虫、老鼠……38年后,《北京日报》全文刊登《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时,“文明行为”已经与时俱进。在维护公共卫生方面,“不乱扔脏物,不乱倒垃圾”变成了“参与垃圾减量,减少垃圾生成”,“不随地吐痰”的要求也升级为“在公共场所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

文明有礼需要怎么做(文明有礼这样养成)(3)

2017年7月17日,《北京日报》倡议认领爱心斑马线。

“本报倡议” 一呼百应

“本报倡议”,四个大字,彰显着党报的责任担当。每一份倡议书,言简意赅,真情流露,充满强大的号召力和感染力。

“观众有维护赛场秩序、创建赛场文明的责任。尽管赛场常常让观众激情迸发,但表达激情的方式有很多,不一定就要选择光膀子。”2005年5月24日,在“人文奥运 文明礼仪——系列专题报道”中,《北京日报》发出《赛场上请不要做“膀爷”》的倡议。经过持续呼吁和宣传,不仅在赛场上,北京街头“膀爷”的身影也很少见了。

“昨天是教师节,网上‘谢师帖’刷屏,真正去看望老师的不多”2014年9月,《北京日报》发出的《有空,多回去看看老师》的倡议引起广泛关注,也得到多位教育专家的赞同。当时的花市小学校长郝海鸥对这份倡议深有感触:“那些常有学生去看的老师最令人羡慕。”

很多人还记得,三年前那场声势浩大的“文明观演”倡导活动。2019年11月8日,即将登台演出《暗恋桃花源》的黄磊在网上发了一篇长文,痛陈手机给演员表演造成的巨大干扰。北京日报文化新闻部记者王润敏锐地发现,这是一条好新闻,连续两天推出报道《别让“掉手机”成为剧场新陋习》《收起手机管住嘴 安安静静看演出》。

业界对这一话题反响强烈,很多观众、艺术家以及剧场管理者纷纷发表意见和建议。2019年11月14日和15日,《北京晚报》和《北京日报》先后刊发《本报发起管好手机文明观剧倡议》。文明倡议通过京城各家剧场的官方微信转发,瞬间霸屏,一呼百应。很快,对文明的呼唤从剧场扩展到了电影院、图书馆等更多公共文化场所。

2019年11月22日,由首都文明办、北京日报社等单位联合发起的《文明观演公约》正式发布。公约内容共十条,以通俗易懂、幽默诙谐的语言讲述剧场文明,希望每一位走进剧场的观众,都能做到讲文明、重礼仪、有修养,共同为营造良好的观演氛围而努力。“文明观演”由一纸倡议变成了可遵循的行为准则。

文明有礼需要怎么做(文明有礼这样养成)(4)

文明观演倡议得到了广大演艺机构和演员的支持。

“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和公信力,依然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北京日报文化新闻部主任贾薇感慨道,“一些音乐节、机构也曾有过类似倡议,但反响寥寥。许多演艺名人是冲着党报的良好声誉来的,他们纷纷录制视频,为党报的这次活动代言。”同时,这次倡议活动中,《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日报客户端充分发挥媒体融合的优势,在三个端口滚动报道,联合发力,以消息、通讯、综述、评论、视频、系列漫画等多种形式和手段呈现,放大了文明引导的效果。

带动近4万人守护斑马线

北京,经过多年文明引导的努力,随地吐痰、乘车不排队早已成为历史。但随着城市发展、交通量增长,各大路口、斑马线前,抢行、混行的现象仍时有发生。

文明有礼需要怎么做(文明有礼这样养成)(5)

1982年2月28日,数千名国家干部、解放军战士和学生在复兴门立交桥附近打扫卫生整理市容。 胡敦志摄

“作为党报记者,我们有责任站出来,同时也想向前一步,将文明倡导从笔尖延伸至路面。”北京日报城市新闻部主任赵中鹏回忆道,2017年7月17日,由北京日报社发起,联合首都文明办、团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市交管局、市交通委共同推出“认领爱心斑马线”活动,将参与社会管理、志愿服务与党建工作相结合,为党报记者创造了报纸之外传播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平台阵地。

仅仅两个月,就有近100个单位、团体报名,实现46个示范路口认领全覆盖。各单位、团体组织路口文明引导近400次,参与人员超过4000人次。参与单位广泛,除了市委宣传部、市城管委等30余家党政机关、群团组织,各大企业、街道社区、志愿者团队也积极行动起来,参与认领。绿色啄木鸟、永红志愿团队等将此项活动列为长期活动项目。

北京日报编辑部第一时间认领了崇文门路口,采编部门的20余个党支部,逢周二、周四早高峰,利用休息时间,轮流到崇文门路口开展文明引导。

活动发起后,北京日报安排专人负责报名、路口志愿活动接待事宜,并制作了开展文明引导的活动贴纸、引导小旗。每天,记者在早上7点之前赶到志愿者服务的路口,带领各单位首批志愿者同路口交警、文明引导员交接,接受培训。记者还陪同志愿者开展文明引导活动,并对当天活动进行专栏报道。

文明有礼需要怎么做(文明有礼这样养成)(6)

本报记者参加爱心斑马线文明引导活动。 邓伟摄

《斑马线前,礼让才能共赢》《路口点赞礼让,伸出拇指有点难》《一个微笑示意,唤醒守序意识》《过马路的三个陋习该改改了》……每天一篇稿件,角度各不相同,营造文明守序的社会氛围。

“认领爱心斑马线”活动成为本市“礼让斑马线”活动的重要项目。如今市民经过示范路口时,还能看见手拿小红旗引导文明出行的斑马线志愿者,有些单位还特别定制了马甲、帽子,打出潮流标语牌。斑马线,成为首都生动的文明课堂。礼让斑马线,成为街头新时尚。据统计,自2017年至今年8月26日,全市累计发动39654人次参与礼让斑马线、礼让行人志愿服务,累计服务时长334253小时。

文明引导,不同时期有不同命题。无论身处哪个时代,党报都肩负着引导舆论、服务大局、激励斗志的神圣使命。做文明有礼北京人,在党报数十年的宣传倡导助力下,已经内化为北京人的行动自觉,“写”在首都城市名片上。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 ↓

文明有礼需要怎么做(文明有礼这样养成)(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