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资科二背过了还是记不得怎么办(七天背完教资科二简答)

早早早~

中学篇

1.简述如何在教学中应用注意的规律。(三级)

(1)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1.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2.注意讲演、板书技巧和教具的使用;3.注重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2)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提高学习的自觉性。1.要经常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2.要合理组织教学活动,采取具体措施使学生保持有意注意;3.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3)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交替使用不同的注意形式,保持学习活动。

口诀:无意(无意注意)有意(有意注意)相转换(相互转换)

2.简述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注意力。(二级)(2015下考过)

(1)培养学生善于与注意分散作斗争的能力;

(2)培养学生稳定而广泛的兴趣;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培养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5)使学生能分析自己在注意方面的优缺点,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口诀:斗争(注意分散作斗争)兴趣成习惯,保持状态扬优点

3.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三级)

(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这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

(2)要有充分的观察准备,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制订观察的计划。

(3)在实际观察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良好观察习惯。

(4)要引导学生学会记录并整理观察结果,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可以从时间去记,观察前:明确目的、计划;观察中:个别指导;观察后:总结。

4.简述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三级)

(1)强度律;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被我们清晰地感知。(2)差异律;当知觉的对象与背景在颜色、形态、声音等方面有较大差别时,知觉的对象容易被感知。(3)活动律;我们知道,在静止的背景上,活动的对象容易被感知,也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4)组合律;在时间上彼此接近、在空间上彼此接近或相似的刺激物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

5.简述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二级)(2015年上考过)

(1)学习材料的性质;(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的大小;(3)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4)识记的方法;(5)时间因素;(6)情绪和动机。

口诀:人(任务)才(材料)请(情绪)发(方法)誓(时间)

6.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二级)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2)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3)对材料进行精加工,促进深度理解。(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材料。(5)运用多重编码方式,提高加工质量。(6)注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口诀:多(多重编码)方(复习方法)经(精细加工)理(理解材料的意义)组(组块化)目的(明确目的)

7.简述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三级)

(1)记忆容量逐渐增大,短时记忆的广度接近成人;(2)记忆的有意性加强;(3)意义识记成为主要记忆手段;(4)抽象记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口诀:量大有意意义抽象

8.简述遗忘的原因。(二级)

(1)痕迹衰退说(自动消退):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衰退,以至于最后消退的结果。

(2)干扰抑制说:认为遗忘是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

(3)动机说(压抑说):认为遗忘是由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

(4)提取失败说:认为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无法回忆,是因为个体在提取时没有找到适当的提取线索。

(5)同化说:认为遗忘实际上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即用高级的概念与规律代替低级的观念,使低级观念发生遗忘,从而减轻记忆负担。

9.简述思维的品质(二级)

(1)思维的广阔性;指善于把握事物各方面的联系,全面细致地思考和分析问题。

(2)思维的深刻性;指善于透过表面现象把握问题的本质。

(3)思维的独立性;指善于独立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

(4)思维的批判性;指根据客观标准进行思维并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

(5)思维的灵活性;指善于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机智灵活地应对变化。

(6)思维的敏捷性;能单刀直入地指向问题核心,迅速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7)思维的逻辑性;指考虑和解决问题时思路清晰,条理清楚,严格遵循逻辑规律。

口诀:广深独批灵敏逻

10.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一级)

(1)问题情境。

(2)心理定势与功能固着。

(3)已有的知识经验——迁移。

(4)原型启发。

(5)情绪与动机。除了上述因素,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口诀:稳(问题情境)定(心理定势)工(功能固着)作,千(迁移)元(原型启发)请(情绪)不动(动机)你

11.简述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二级)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4)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口诀:思(思考)恋(练习)良(数量与质量)方(方法)

小学篇

1.简述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的表现【一级】

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1)学校教育对于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口诀:严(延时价值)规范(社会性规范),塑(加速)个性(发展个性)

2.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二级】

(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它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不同的年龄阶段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3)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个体的发展并不总是按相同的速度直线前进的。

(4)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这种互补既体现在身体机能和身体机能之间,也体现在身体机能和心理机能之间。

(5)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这种差异体现在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两个方面。

口诀:不断补顺差

3.简述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二级】

实质: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内在)的和实质性(非字面)的联系。

条件:1.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2.有意义学习的心向;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口诀:想(心向)有(旧知识)意义(逻辑意义)

4.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具体观点【一级】

(1)知识观。知识并不准确,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2)学生观。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与差异性。(3)学习观。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

口诀:建构三观知(知识观)两学(学生观 学习观)

5.简述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级】

(1)建立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

(2)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在第一课堂及第二课堂中共同培养兴趣。

(5)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口诀:课堂中准备学科问题的改进方法

6.简述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一级】

(1)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2)课堂中正确引导

(3)注重激励与表扬,对学生进行正强化教育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5)发挥家长的作用,形成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合力

(6)分层渐进,注重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7)建立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评价体系口诀:正强化在课堂活动中引导家长做个别评价

7.简述小学生品德不良的原因【一级】

(1)客观原因:1家庭的不良教育。2社会的不良影响。3学校教育的疏漏。

(2)主观原因:1.缺乏正确的道德认识。2.表现异常的情感反应。3.存在明显的意志薄弱。4.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5.性格上的某些缺陷。关键词记忆:客观原因——学校、家庭、社会;主观原因——知情意行 性格

8.简述学校美育的基本任务【二级】

(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3)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4)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教资科二背过了还是记不得怎么办(七天背完教资科二简答)(1)

图源网络,侵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