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要怎么养脾胃(脾胃该怎么养)

序言 ,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平时要怎么养脾胃?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平时要怎么养脾胃(脾胃该怎么养)

平时要怎么养脾胃

序言

上一篇科普了解到了脾胃的重要,是“健康”的根,养好了它们就可以避免百病丛生,那这脾胃该怎么养呢?

图片来源:网络

五谷养脾胃

养脾胃一定是从饮食开始的。人以水谷为本,胃主受纳水谷,《黄帝内经》中的一句话:“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所以养脾胃最好的食物莫过于五谷。但要注意一点,养脾脏,要防湿。脾喜欢燥,不喜欢湿,在五脏与五行的相配中,脾属土,土是特别容易吸水的。而湿气一旦进入体内,最容易找上脾。湿气泛滥,使得水湿内蕴,从而伤害脾阳。因为湿性属水,水属于阴,因此湿是阴邪,容易耗伤人体阳气,脾阳当然是首当其冲的。养护脾脏,我们就得从日常饮食入手:作息规律、饮食有节、少吃生冷食物,吃早餐,吃主食,多吃一些健脾利湿的食物,尤其是白扁豆、薏苡仁、赤小豆等具有健脾作用的五谷,脾胃就不会总找麻烦。

食物治脾虚

中医中讲究五味入五脏,“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甘入脾,也就说脾主甘味,脾气虚、脾经弱时,甘味食物可以补益脾胃。当有脾虚症状时,可以适当多吃点甘的食物,但也不是说甘味越多越好,过度偏嗜则会造成脏腑功能失调,过犹不及。

“甘味食物”有哪些呢?是指自然有甜味的食物和淀粉类食物,比如红枣、南瓜、地瓜、甘蔗、葡萄、甜橙、糯米、黑米、燕麦、玉米、栗子、山药、芋头、莲藕等。在所有的甘味食物里,首推大枣、山药和莲藕。山药温补脾胃,大枣能补中益气、安中养脾,还能补气养血。莲藕:熟莲藕可以补益脾胃,益血生肌。现已立春,更要抓紧时间好好养脾,“春吃甘,脾平安”。

只是,“甘味”还可以细分为“甘温”和“甘凉”,如果阳气不足,要选择“甘温”的食物,比如面粉、糯米、南瓜、莲子、芋头等;如果是阴气不足,则需要“甘凉”的,比如绿豆、丝瓜、冬瓜、白菜、黄瓜等。另外,如果是脾虚,一般我们需要选择甘温食物,比如生姜,帮助升脾阳。如果是胃部有疾病,我们就需要选择甘凉的食物以助其降。具体的辨证,还是建议咨询医生比较好。

图片来源:网络

增强脾胃功能

如果脾胃功能健运,气血运行通畅,全身各个器官都会充满活力。大家可以对着镜子看看舌头,如果舌体呈现淡红色,舌头上有一层薄薄的白苔,那就说明脾胃功能正常;如果舌体比较苍白而且舌苔很少甚至没有,那就说明脾胃比较虚弱。

怎样增强脾胃功能?第一是早餐一定要吃热食,在夜间的阴气未除的时候用食物温暖身体,这样才能保护脾胃;第二是平日里可以适当多吃一点开胃的食物补中益气;第三,如果有脾虚的症状,可服用健脾胃的参苓白术丸。药膳调理可食用山药莲子粥。山药不燥不腻,可以健脾补肺、益胃补肾,莲子主治五脏不足,能补脾益胃、养心安神。有血虚症状的女性,还可以加点红枣和桂圆。

穴位调脾胃

脾虚

推荐太白穴,在于它是脾经的原穴,健脾补脾的效果比其他穴位都好。脾气虚,调理脾胃的时候,都可揉按太白穴。它位置在足内侧缘,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太白穴按起来是比较疼的,而且老去够脚也不是很方便,可找两颗大芸豆,用创可贴粘在太白穴的位置上,然后两只脚轮流着按压另一只脚的豆子。

如果觉得揉按太白穴不太方便,也可揉按足三里,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腧穴,是第一保健要穴。它的位置在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位置。

图片来源:网络

胃经

《黄帝内经》中说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35岁以后的女人面容开始憔悴,头发开始脱落,种种衰老迹象是因为“阳明脉衰”。阳明脉,是足阳明胃经,它属于胃,络于脾。一旦胃经衰弱 、血气虚亏,身体会把营养用来重点保障心脑肾等,而自动放弃最不重要的器官。最先是皮肤、头发,如果继续衰弱,其他器官不得不一个个地被慢慢放弃,人的身体状态也就越来越差了。所以一旦发现自己的皮肤、头发有问题,就要关注自己的脾胃了。

阳明经调理的方法最常见的是敲胃经。可握空心拳,沿着胃经的循经方向,从两眼眶下缘开始,沿面部、颈部、锁骨,顺着胸部,经过腹部,一直到大腿前侧,最后敲到脚面。敲打的时候要稍微用点力,有痛感的地方要重点敲,力度以感觉微微酸痛为宜。到了脚背也要重点敲,有效刺激足三里区,对于胃经的通畅是很有好处的。

胃火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餐餐大鱼大肉吃的人家不在少数,如果又爱吃辛辣食物,那就更容易让胃火旺盛了。如果同时存在胃酸、便秘、口臭的问题,那就说明有胃火了。

胃火大了怎么办呢?一、节制饮食,少食火气大的东西,少食甜腻的食物,多吃一些黄绿色蔬菜与时令水果。如有必要,还可以用川莲、灯芯花、莲子芯、麦冬等中药泻胃火。二、按压“内庭”穴。内庭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作为胃经的荥穴,内庭穴清胃泻火、理气止痛的功效是相当不错的。位置在脚底部位,第二脚趾和第三脚趾之间的缝隙交叉处。

此外,凡是上火引起的牙疼、头疼、口臭、咽喉肿痛等不适,都可以点揉内庭穴来缓解。

日常生活中,胃寒的人群可以喝点生姜水、热牛奶等一般都可以缓解。

胃胀的人群如果是由胃寒导致的可以服用良附丸;如果是由饮食引起的,就需从饮食入手了,少吃生冷、油腻和容易产气的食物,宜吃素食,如果效果不理想可以用焦三仙或茯苓煮水喝。有想排气的感觉,尽量不要憋着,把气体释放出来,帮肠胃缓解压力。吃完饭以后,不要马上坐着,更不要让肚子窝着,吃饱后,稍微走动一下,有助于消化,避免胀气。姿势调理法:身体平躺在床上,膝盖弯曲,用双手环抱住小腿,尽量将大腿贴近肚子。可有效帮助胃部排气,避免胃胀的出现。

如果食欲欠佳,一般来说,红色、橙色和黄色食物大都可以增进食欲,比如:山楂、橙子等,大家都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食用。至于开胃的中药,常用山楂、薏苡仁、莱菔子、扁豆等。

如要治疗因脾胃损伤引起的各种病症,就需要根据个人体质用药了,建议还是咨询大夫对症治疗。

END

(此处已添加医疗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我是董宏生医生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

关注公众号:董宏生杏林

私信:患友交流群。群内可以相互交流病情,定期做问题答疑

在这里我们一起交流,分享我的治疗经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