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为乾隆打下一个盛世(乾隆继承雍正秘密建储)

向敬之

清朝以满人入主中原,却在巨丰的汉文化传统及其宗法制观念的重重包围下,虽然坚守着崇满抑汉的既定国策,但又不得不做出改变。

就拿选择继承者一事来说,这关系国本。

清帝从关外的不定储君,到入关后的明立储君、暗定储君,到最后的不立储君。皇位继承制的多样化,蔚然大观。

秘密建储是清朝皇位继承制度改革的最大特色。康熙晚年实施秘密建储计划而来不及公示,雍正即位之初迫于不稳定的形势而秘密建储。作为第一个秘密建储的嗣君乾隆最后将此制度化,延续乾、嘉、道三代,咸丰帝即位作为了通过秘密建储即位的终结者。

雍正为乾隆打下一个盛世(乾隆继承雍正秘密建储)(1)

乾隆元年画像

作为定制者和传承者,乾隆帝即位之初即选择继承者,于元年七月,“循用皇考成式,亲书密旨,照前收藏”(《清高宗实录》卷二十二,乾隆元年七月甲午),并召集总理事务王大臣及九卿等,公开建储之事,令总理事务王大臣作为监督人,见证总管太监谨收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

乾隆继承雍正旧制,并对先帝创制歌功颂德:“在我皇考神明化裁,创举于一时,而朕继志述事,踵行于今日。”

但是,他又旗帜鲜明地指出:“此乃酌权剂经之道,非谓后世子孙皆当奉此以为法则也。将来皇子年齿渐长,日就月将,识见扩充,志气坚定,万无骄贵引诱之习,朕仍应布告天下,明正储贰之位。若夫以建储为嫌忌而不肯举行者,此庸主鄙陋之见,朕所深鄙者也。

同一份建储讲话,乾隆表达了两种态度:

一、他继承了雍正的秘密建储,但,不要求后继之君当做法则继承。

二、他一旦暗定储君长大成熟,他还是要公开册立储君,广而告之。

雍正为乾隆打下一个盛世(乾隆继承雍正秘密建储)(2)

康熙

他的皇祖康熙于十四年选择不足两岁的嫡长子为皇太子,结果储君渐长,皇储矛盾日深,严重削弱了皇权。

皇储矛盾和储位之争,吏治废弛,朝纲混乱,严重损害了康熙千古一帝的英名。

雍正在元年公开建储之事而不公示建储之人,杜绝了前朝皇子参预、干涉皇权执行,进一步集中和强化了皇权。

雍正紧张高压的政治环境,让后继之君乾隆即位后,迅速对前朝的政策安排进行了一系列更改,积极纠正了雍正朝的弊政:

一、雍正遗诏安排的顾命辅政大臣改为总理事务王大臣,虽然是大臣自请,但也是慑于新君。他们只是新君的办事员,而不是监护人。

二、罢军机处,设总理事务处。军机处是雍正一大辅政机构改革,却被乾隆上台不久废止。很快,乾隆体会到军机处对皇权集中和强化的好处,重建后,扩充人员,扩大权限,完善制度,形成定制。

三、豁免民欠丁赋及额赋,以儒家理念为指导思想,对老百姓实现有限的仁政。

四、改严苛为宽缓,以缓和雍正即位以来紧张的政治环境。如将雍正长期拘禁的允禵、允䄉等释放,重封爵位,调整皇族内部关系,妥善处理了年羹尧案、隆科多案的遗留问题,释放了雍正朝因贻误战机而被下狱待斩的名将岳钟琪、傅尔丹,并对官员进行较为宽松的吏治管理。这既缓和了统治阶层长期以来的尖锐矛盾,同时也为后来官场腐败埋下了祸根。

利弊相生,权利共存。

二十五岁登基的乾隆,自许成熟,乾纲独断,不惜冒着不敬天法祖的风险,对雍正秘密建储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是自己所鄙夷的“庸主鄙陋之见”。

迄至乾隆十二年十二月乙酉日,他还在说世祖以降,“皆未有以元后正嫡,绍承大统者”,而“朕立意私庆,必欲以嫡子承统,行先人所未曾行之事,邀先人所不能获之福”。(《清高宗实录》卷三百〇五)

虽然他说此话时,是在他的嫡次子永琮继嫡长子永琏之后,“嫡嗣再殇”,对诸王大臣表明自己再次考虑立嫡为储的心迹。

雍正为乾隆打下一个盛世(乾隆继承雍正秘密建储)(3)

雍正

乾隆所以要做出改变,不走乃父雍正择贤而立的老路,或者是将择贤而立与嫡子继统结合,也是有原因的:

一、雍正即位时,唯一的嫡子弘晖已于康熙四十三年病逝,他无嫡可择;而乾隆登基时,他的嫡长子已经六岁多。

二、雍正即位,面对满洲皇族宗室、八旗王公的集体抵制,他要选择一个可持续嗣君以备不虞之需;而乾隆接过了雍正清理干净的权杖,有隐患,但无需设大防。

三、雍正经历了九子夺嫡之争,深受前车之鉴的苦痛;而乾隆自视有能力、有魄力掌控皇储关系,后来事实证明,他不仅压制住了诸皇子权力纷争,而且在嘉庆即位后仍独揽皇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