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鲜丰水果(常州争鲜)

来源:【常州日报-常州网】

盛夏模式开启,水果争“鲜”上市。

常州市新北区的各大农场、果园,也迎来丰收的好时节。水蜜桃、西瓜、蜜瓜、蓝莓、梨子、葡萄、火龙果……鲜果缤纷,酸酸甜甜,才是夏天的味道。

蓝莓 新北果园的“新晋流量”

常州鲜丰水果(常州争鲜)(1)

眼下,地产蓝莓还能抓住采摘的尾巴。

走进罗溪镇的贝特蓝莓采摘园,粒粒“蓝精灵”缀满枝头,散发出诱人果香。贝特蓝莓园占地100余亩,园内有上万株蓝莓果树,品种主要包括密丝缇、奥尼尔、迪克西等。

采摘园主人孙智慧是“半路出家”。他说,多年前有一次带孩子去超市,买了一盒蓝莓回来吃。但就是那么小小一盒蓝莓,价格却不便宜。正好原本的厂房要升级转型,他索性也转型做起了农民,开始种蓝莓。

刚开始时,因为土壤不合适,孙智慧还专门从东北订购了不少草碳,改善土壤酸碱度。又到外地学习种植技术,并把农业专家请到园内,进行指导。

作为我区规模最大的蓝莓种植基地,贝特蓝莓园亩产约400斤。如今,蓝莓园业务覆盖蓝莓采摘、果酒酿制、酵素等深加工产业链。由于其蓝莓果新鲜、品质高,常州市区及周边镇江丹阳地区的游客纷纷慕名而来。

另一边,新桥街道的蓝精灵蓝莓合作社也是近年来新北果园“新晋流量”,种植面积有130余亩,其中蓝莓面积45亩,共有蓝莓树8千余棵,亩产值7-8万元。园内主要有奥尼尔、密斯提、杜克、布里吉塔4个品种,今年是该基地种植蓝莓的第一个丰产期。

“‘奥尼尔’属于早熟品种,个大味甜,果肉质硬,是南部高丛蓝莓品种中香味最大的。”合作社负责人孙建忠介绍,他们的蓝莓种植不用药物除草剂和化学肥料,而是采用人工割草和以草治草的方式,每年冬天还会不断给果园土壤增加天然有机材料,以此提高果品有机质。“蓝莓种植土壤和有机质含量很关键,这直接关系到果实的口感,我也是经过近10年摸索,才实现了如今的品质。”

水蜜桃 无公害赢得好口碑

魏村街道闸北村桃园里,一颗颗鲜嫩欲滴、味美多汁的桃儿藏在密叶中,让人“桃”醉。果农们正忙着采摘、分拣、装运,踩着节点让新鲜水蜜桃及时上市。

这两天,闸北村佩奇果园的湖景水蜜桃陆续进入采摘期,桃园负责人牟官考一边忙着挑选、包装、发货,一边介绍:“这片桃园占地30多亩,主要种植水蜜桃、油桃和黄桃三个品种。种桃7年多以来,我们用防虫新设备、有机肥等无公害标准化管理,种出的桃子果形漂亮、香甜多汁,很多外地客商都提前下单预订。”每颗水蜜桃经过果农新鲜采摘精心挑选后,用泡沫网套严密保护,泡沫托盘打底包装再送到客户手中。开箱后,浓郁香甜的桃味便勾人馋虫。

桃园的好口碑主要得益于该桃园果子的口感与品质,桃子如拳头般大小,果皮白里透红,果肉甜香扑鼻。咬一口,清甜渗入舌尖,为炎炎夏日平添了几分“甜蜜”。

“这几年,村里大力提升人居环境,村道变宽敞了,交通方便,环境优美,吸引了大量顾客自驾前来采购,体验果园摘鲜的乐趣。”牟官考说。

甜瓜 瓜农的“甜蜜”致富经

提起盛夏时节的瓜果,肯定少不了全国人大代表、常州市润土瓜蔬专业合作社社长张道衡的地产甜瓜。

2002年,张道衡在奔牛镇成立合作社,大面积种植甜瓜。当时,当地农户并不认可,认为常州地区雨水较多,瓜的品质、产量都不好。但张道衡研究发现,主要还是源于瓜的品种。

他从以色列、日本等地引进了适合本地种植的优良新品,使江南湿润的土壤和气候反成优势,种出的甜瓜水头足,又甜又脆爽,且产量高。多年来,张道衡成功繁育适合地产的优良瓜蔬品种近百个。

以往,奔牛种甜瓜需要频繁轮作,同一块田5年内只能种一年瓜,其他4年只好轮种其他农作物,否则瓜的品质和产量都会大幅下降。轮作需要每年拆迁大棚,重新租地,成本很高。张道衡在自家田里反复试验,终于解决了这一难题,并把技术无偿推广给大家,每年每亩地可为瓜农节省成本2000元。在张道衡的推动下,奔牛地产甜瓜渐渐有了名气,还销往全国各地。润土合作社果蔬种植面积扩大到8000余亩,千余农户跟着合作社致富。

如今,得益于成熟的“合作社 基地 农户”的产业模式以及多年累积的线下销售渠道,克服疫情带来的影响,加强在新品种培育方面的人力物力投入,销售额又创新高。

梨子 高标准选育新品种

常州鲜丰水果(常州争鲜)(2)

下午5点,西夏墅镇润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80亩梨园里,燥热的暑气被树荫消减大半。梨树下,公司负责人陈金元和工人正将一只只香气浓郁的“苏翠一号”装进快递箱里,准备当晚空运到北京。第二天中午,就能送到北京市民的家中。

24小时“从枝头到舌头”,这条“超短链”的背后,是农业产业链与价值链的重新构建。链上发力,除了稳供应,还得稳品质。

据介绍,“苏翠一号”是江苏省农科院自主选育的梨子新品种,为探索种植新技术,润果农业率先试种。相较于市场普遍的翠冠梨,“苏翠一号”有三大优势,一个是成熟更早,要比翠冠梨提早20多天上市,一个是石细胞含量少,吃到嘴里没渣,另外就是品相更好看。产品一经推出受到市场喜爱。

为进一步擦亮“苏翠一号”品牌,经区农业农村局“牵线搭桥”,润果农业与省农科院“联姻结亲”。从2014年起,在省农科院专家的指导下,润果农业陆续完成了园区标准化改造,推动了果园机械化建设和冷链仓储设施建设等。

“标准化改造围绕‘降树高、抽行数、限产量、提质量、增效益’进行。”省农科院专家杨青松介绍,标准化改造后,梨树看似少了,但优质果更多,优果率高达95%。

果园机械化建设则集生产机械化、防控绿色化于一体,实现了梨树种植的精细化管理。陈金元说,像水肥一体化灌溉设备,模拟“自然降水”过程,水柱细密均匀,既不伤土壤和梨树,同时大大提高了水肥的有效利用率。在完成机械化改造后,原来要20人负责的梨园,现在只要4个人,亩产值可达4万元,每亩收益增加1500元。

在稳供应、稳品质“双线”齐驱下,润果农业打造了新北梨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样板,出产的“苏翠一号”两度荣获江苏省优质早熟梨金奖。去年,省农业农村厅认定润果农业为江苏省农产业技术体系新北(梨)推广示范基地。

文字 吴燕翎 侯正萍 徐蕾 尹梦真

图片 张海韵 杨嘉文

本文来自【常州日报-常州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