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燕山夜话(邓拓与燕山夜话)

《燕山夜话》是邓拓以马南邨为笔名,出版于1963年3月的杂文集。

1961年,正值风雨如磐的三年困难时期的最后一年。

大跃进、大炼钢、公社化、大食堂的折腾,使国家元气大伤,百姓食不裹腹。

何谓燕山夜话(邓拓与燕山夜话)(1)

但是,政治空气却十分凝重,人们不敢轻易表达自己的意见。此时,应《北京晚报》要求,邓拓开设了《燕山夜话》这个专栏。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读书、丰富知识、开阔眼界、振奋精神为宗旨,结合当时社会实际,先后发表了150多篇杂文。

何谓燕山夜话(邓拓与燕山夜话)(2)

邓拓夫妇

内容包括劝学励志、务实求是、养生之道、古史探索,甚至宇宙航行等广泛内容。作者以渊博的学识,正直的胸臆,洗练的笔力,写出一篇篇烩炙人口的“精神菜肴”,给人以深刻的教诲与启迪,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何谓燕山夜话(邓拓与燕山夜话)(3)

吴晗

何谓燕山夜话(邓拓与燕山夜话)(4)

廖沫沙

此后,他又与吴含、廖沫沙合作,以“吴南星”为笔名,在《前线》杂志上开设了《三家村札记》的专栏。这些杂文旗帜鲜明,爱憎分明,切中时弊又短小精干,妙趣横生,富有寓意,博得了广大读者的欢迎。

何谓燕山夜话(邓拓与燕山夜话)(5)

《燕山夜话》教益多,正气浓,人气足;但是,“树大招风”。后来,《燕山夜话》变成“反党黑文”,《三家村》被打成“反党集团”。面对淫威,邓拓宁折不屈,以死抗争;1966年5月18日晚,愤而自杀,时年仅54岁,留下无尽遗憾!

何谓燕山夜话(邓拓与燕山夜话)(6)

1961年至1963年,邓拓同志在北京晚报《燕山夜话》专栏写了150篇杂文。

文坛斗士邓拓,1912年出生于福州的一个书香世家。他从小酷爱文学,多才多艺。早年投身革命,办报办刊,一生写下许多益世利民的篇章。抗战期间,历任《晋察冀日报》社长、晋察冀新华总分社社长等职。他常在马背上构思,在倥偬间成文,为民族解放而呐喊奋斗;建国后,先后任《人民日报》社长、总编辑和北京市委文教书记等。政务繁忙,仍笔耕不辍,倡导学识、针砭时弊、催人奋进。正如夫人在再版序言中所说:“浏览他一生所作,字里行间无不跳动着一颗对党、对革命赤诚的心,充满着对我们伟大祖国和中华民族的忠贞之爱,表现出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对错误思潮、歪风邪气疾恶如仇,不可调和的战斗精神。”

“岂有文章倾社稷,从来倿辛覆乾坤”(廖沫沙挽邓拓诗句)。时光如涛,砥柱触天。今日重读《燕山夜话》,愈见醒世之言的光辉,作者感人至深的人格魅力。

何谓燕山夜话(邓拓与燕山夜话)(7)

邓拓在拟定《燕山夜话》这个栏目名称的时候就说:“燕山,是北京的一条主要山脉;夜话,是夜晚谈心的意思。”读《燕山夜话》,感觉像是与一位和蔼可亲、真挚热情、学识渊博、循循善诱的长者聊天。它言辞朴实,朴实得几乎说不上有什么文采,读来却有一种难得的舒畅和愉悦。最浅近的字词,最直白的话语,就把事情说得清楚明白,决不故作高深,故弄玄虚。

何谓燕山夜话(邓拓与燕山夜话)(8)

《燕山夜话》的文章都不长,大抵千字左右,但都写得扎扎实实,言必有据,不肯含糊。老舍先生还不知“马南邨”就是邓拓时,就曾称赞《燕山夜话》是“大手笔写小文章,别开生面,独具一格”。邓拓学识广博,正如《欢迎“杂家”》中所说的,他自己就是个“杂家”。读《燕山夜话》,很容易感觉到作者的博学,不仅话题涉猎广,引证也极丰富,无论马列著作还是历史典故、诗文名句,总能够信手拈来,恰当运用。据统计,在《燕山夜话》的150多篇文章中,古代典籍的引用多达470余处(王必胜《邓拓评传》)。要知道,邓拓当时身居要职,公务繁忙,而《燕山夜话》每周二、周四要准时出刊,那时又没有电脑和网络检索,一切材料都等临时去翻是不可能的,只能依靠早年和平素阅读的积累。

何谓燕山夜话(邓拓与燕山夜话)(9)

《燕山夜话》就是这样一部洋溢着读者意识的作品。它在《北京晚报》上连载时就引起了热烈的反响,一年之内读者来信多达400余封;结集出版后更是一时间洛阳纸贵,“文革”前即印行30余万册,“文革”后更是超过百万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