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父母立碑的称呼(给父母立碑有哪些)

现时生活中,对于传统文化,特别是丧礼、祭礼等礼仪文化,由于不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要求,官方不倡导推介,所以与人们的知识体系越来越远,绝大部分人已经不懂,极少数懂的人都是吃公家饭的专家学者,又说不得或者不能随便说。而一大批敢讲敢说的人,绝大部分都是不懂的人或半懂不懂的人,只不过喜欢好为人师、以讹传讹罢了。对于看起来传统的东西,是不是正统和正宗,要找依据,即古典典籍和资料文本。不要听风是雨,人云亦云,道听途说,拾人牙慧。

对于立碑,女性常用的敬词是“孺人”。孺人是有典的,《礼记--曲礼下》说:“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妇人,庶人曰妻。”唐宋时期,孺人是对妻子的统称。明清时期,孺人的命妇的称谓,即七品县令等妻子或母亲的诰命封号。立碑称女性为孺人,有敬美之意。但注意:孺人就是孺人,是专用名词,前面不能加“太”“老”的修饰词。老孺人、太孺人,什么都不是。说你是个县令,老县令、太县令是啥?说你是个皇帝,老皇帝、太皇帝是啥?啥都不是!

男性常用的敬词是“公”“府君”“大人”等。公很好理解,是古代爵禄的一个等级,所谓公侯伯子男。后世对人称公,有尊重敬美之意。但使用“公”时,有人喜欢或习惯在前面加修饰词“大”,肯定错了,“张公”是对姓张的尊称,“张大公”“张二公”“张老公”等,啥都不是。“大人”也很好理解,古时候,老百姓称当官的为大人,立碑用“大人”有尊敬溢美之意。有人喜欢在“大人”前面加修饰词“老”,肯定也错了,大人是专有名词,“老大人”什么都不是。汉代称太守为府君,后来府君演进为对一般人的尊称。如中学课本《孔雀东南飞》中就有“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的句子。“府君”在古代就多用于碑板文字,表示对人的尊称。但注意,府君是专有名词,不能拆开用。

归结一下,举个例子,如果父亲姓名李承业,母亲姓名张玉芬,加敬词的碑位为:“先考李公讳承业府君之墓”,“先妣张氏讳玉芬孺人之墓”。

正面碑位:

对父母立碑的称呼(给父母立碑有哪些)(1)

背面碑文:

对父母立碑的称呼(给父母立碑有哪些)(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