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任天皇的年号是令和(寓意再深也比不上日本历史上这两个年号的意义重大)

5月1日零点,日本将启用新年号“令和”,这也意味着“平成”时代的结束。据日方报道,这是他们首次从本国古籍中选取的新年号,而在此之前,日本年号都取自中国古籍。

现任天皇的年号是令和(寓意再深也比不上日本历史上这两个年号的意义重大)(1)

日本公布新年号,“令和”

对于年号,我们其实并陌生。这项由汉武帝开创的独有的纪元方式,在我国已经沿用了两千多年,直到一百多年前的1912年,年号纪元才被废除。而曾经深受中华文化圈影响的国家,如越南、韩国等,如今也都废除了年号。

然而作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日本却保留了年号纪元,成为世界上唯一还保留年号的君主制国家。

那么,日本为什么没有废除年号,反而一直使用至今呢?

因为年号已经成为日本文化的重要构成,被广泛使用在钱币、报纸、政府文件等主流社会信息媒介中。而且日本历史上有过两次划时代的改元(改换年号),正是这两次改元,对日本社会和国民思想的冲击是很大的,这也成为日本国民精神的一种强烈象征;正是这两次改元,改变了日本,改变了世界,时至今日,已经成为日本国民无法忘却的记忆!

现任天皇的年号是令和(寓意再深也比不上日本历史上这两个年号的意义重大)(2)

印有“平成”年号的商品

第一次改元,年号“大化”!

大唐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日本孝德天皇从《尚书》中取“施教化,大治天下”之意,制定了自己的年号“大化”,这是日本历史上第一次使用年号,同时也意味着中原文化开始进入日本,成为日本上层建筑学习的对象。

大化二年,熟读中国典籍,并对中国古代圣贤的治国思想有着深刻认识的孝德天皇,开始效仿唐朝的政体和经济制度颁布了《改新之诏》,以革除国内陈陋旧习,加强中央集权为目的,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现任天皇的年号是令和(寓意再深也比不上日本历史上这两个年号的意义重大)(3)

大化改新从一只鞋子开始

这场改革确立了儒学在日本的地位,也开启了日本向唐朝学习的先河。

孝德天皇能够向唐朝学习,还在于他仰慕中原文化的强大。事实上,日本和中原王朝的交往历来已久,我国史书上第一次明确记载日本,出自班固的《汉书.地理志》中:乐浪海中有矮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

乐浪海就是指今天的日本海。西汉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汉朝灭了卫满朝鲜后在半岛上设置了乐浪、玄菟、临屯、真番四郡,乐浪治所在卫满朝鲜都城,这里也是汉朝了解东北亚周边部落和国家的窗口。

只是当时的日本不但处于奴隶制社会,而且还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这和汉朝的大一统是无法比拟的,也是日本列国不敢仰视的存在。

现任天皇的年号是令和(寓意再深也比不上日本历史上这两个年号的意义重大)(4)

汉四郡

东汉光武帝时期,日本使者(实际上是日本列国中一个名叫倭奴的小国使者,代表不了整个日本,此时的日本正处于弥生时代的分裂期)第一次踏上中原土地后,为了得到汉朝的支持,从而能够成为统一日本的领袖,于是接受了汉光武帝册封,得到了“汉倭奴国王”金印,以此作为汉藩属国自居。

“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光武赐以印绶。安帝永初元年,倭国王帅升等献生口百六十人,愿请见。”

岛国的本性铸就了日本从骨子里仰慕强者的基因,只是这个名叫倭国的小国,并没有完成统一日本的大业。公元3世纪中叶,日本本州岛中部出现了一个名叫“大和国”的国家。它经过长时间的扩张和吞服,完成了日本的统一大业。

现任天皇的年号是令和(寓意再深也比不上日本历史上这两个年号的意义重大)(5)

汉倭奴国王金印

但统一的大和国并没有改变日本奴隶制社会,而且皇权旁落,国家大权被豪族权臣所垄断。社会经济发展不要说和中原王朝相比,就是和当时朝鲜半岛上的新罗、百济相比,也是非常落后的;皇族和权臣之间的矛盾、奴隶主和奴隶之间的矛盾,造成了日本社会的混乱和动荡。

期间,日本也尝试过一些改革,如编户齐民改革、推古改革等,均遭到顽固派的阻扰而失败,日本依然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奴隶制国家。

直到公元645年(日本皇极天皇四年),被架空的日本皇室在中大兄皇子的主导下,联合底层贵族发动政变,杀死权臣苏我入鹿后,将苏我氏一族连根拔起,为“大化改新”扫清了阻碍,史称“乙巳之变”。

现任天皇的年号是令和(寓意再深也比不上日本历史上这两个年号的意义重大)(6)

乙巳之变

大化改新的成效是非常显著的,不仅加强了日本的中央集权,还完成了日本由落后的奴隶制国家向封建国家的质变,是日本历史上的一次大变局。

正是这场改革,让日本有了干涉他国,参与对外战争的实力。

唐龙朔三年(公元663年),日本应百济残余势力求援(显庆五年,公元660年,大唐名将苏定方灭百济)出兵四万余人,试图和唐朝争夺东北亚的控制权。

虽然在白江口一战被唐军杀得大败,此后近千年间日本都不敢对中原有任何的非分之想,但也由此可以看出,大化改新带给日本的影响!

现任天皇的年号是令和(寓意再深也比不上日本历史上这两个年号的意义重大)(7)

白江口之战

第二次改元,年号“明治”!

大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日本睦仁天皇选中出自《易经》“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寓意而制定的年号,改元“明治”,开启了日本历史上第二次改革,即“明治维新”。

自1603年(明万历三十一年)德川家康在江户创立幕府后,因为西方航海时代所带来的思想冲击,日本开始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只保留了长崎一地作为对外贸易的窗口,这样严重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经济生产方式的发展。

现任天皇的年号是令和(寓意再深也比不上日本历史上这两个年号的意义重大)(8)

明治维新

1840年世界第一强国英国以贸易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战争。当时的日本虽然锁国,但对这场西方列强挑战东方强国的战争都十分关注,甚至对战争的结局都做出了预测,如日本水户藩主德川齐昭认为“清国无论如何乃一重要之大国,夷狄不敢轻易问津。”

但结局却给日本人带来了巨大的思想反差。作为中华文化圈的主导和精神领袖,一直是自己敬畏的存在,大清不仅没有赢得这场反侵略战争,反而被“洋夷”打得签下屈辱的城下之盟,以赔款、割地而告终。这引发了日本学者的思考,即往昔强大的清王朝为什么会失败,如果日本遇到“洋夷”船坚炮利该如何自处。

现任天皇的年号是令和(寓意再深也比不上日本历史上这两个年号的意义重大)(9)

1863年萨英战争,日本炮击英军

当然,日本学者总结的原因很多,如:

盐谷宕阴认为清朝失败的原因在于清朝统治者的无知,在意的只是天朝上国的那份虚荣,首先在心理上就已经输了。

“英知清,清不知英,清以华自夸,英以见夷而怒。怒则备,夸则忽,未战而胜负见矣。”

杉田成卿则认为清朝的失败在于统治者自大,他们对日新月异的世界一无所知,还沉浸在天朝上国的梦中无法自拔。

“满清夷视英吉利,而不察其技巧之所有,率然结兵,屡取败衄,非鉴戒乎?”

实际上,对于清朝在鸦片战争失败后不知变革,依旧沉浸在过往的辉煌中无法自拔,再次引发了日本学者的深虑,如果继续坚持儒家学说,坚持华夷论的那一套,日本是否也要步清朝的后尘。

现任天皇的年号是令和(寓意再深也比不上日本历史上这两个年号的意义重大)(10)

美国佩里开日

故而,日本著名思想家佐久间象山对清王朝面临的困局,提出了日本如果遇到同样的问题该如何应对的看法。

“唯知本国之善,视外国为贱物,侮为夷狄蛮貊,而不知彼之熟练于实事,兴国利,盛兵力,妙火技,巧航海,遥出己国之上。”

而加藤弘之在1861年对清朝开启洋务运动作出了评价,他认为清政府顽固守旧又不思变革,毫无积极进取之心,只是被动的去做一些有利于自己的事,从来没有想过主动去融入这个世界,白白浪费了二十年的时间。

“如自二十年前之鸦片乱后,即采用此良策,当不致陷入 于如今之危局,彼毫无兴革衰政之志向,而唯行偷安之策。”

正因为如此,1853年美国海军将领佩里闯进江户湾,逼迫日本幕府签定不平等条约后打开了日本的国门,从而引发了日本有识之士的倒幕运动,即支持开国,但必须还政天皇。

现任天皇的年号是令和(寓意再深也比不上日本历史上这两个年号的意义重大)(11)

倒幕四藩

倒幕运动的成功,宣告了日本结束了封建统治。

明治维新则宣告了自大化改新以来日本一直坚持“华夷秩序”理念的崩溃,把在科学、工业制造等领域没有实用性的儒学定义为塑造国民道德品格的工具,而不是富国强兵的手段,从此日本走上了向欧美国家学习的道路。

道德、仁义、孝悌、忠信之教皆从中国圣人之模训,而天文、地理、航海、测量、万物之理、炮兵之技、商法、医术、机械、制造等皆以西洋为主,集五大洲之所长,而成皇国之大学问。

明治维新的成功,让日本从封建社会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并通过甲午战争从清朝的手中夺取了东亚的话语权,通过日俄战争成功进入了世界列强的行列,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发言权。

现任天皇的年号是令和(寓意再深也比不上日本历史上这两个年号的意义重大)(12)

浮世绘倒幕运动

结语:

客观的说,日本其实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国家,无论是大化改新,还是明治维新,都是在务实的思想下寻求强国的方法,也确实改变了日本的命运!

而正是日本的这种改变告诉我们,故步自封、盲目自大,到底有多可怕,所以时刻保持一颗戒骄戒躁的心,时刻保持学习的状态,是多么的重要!

个人如此,国家亦如此!

参考资料:

崔昆仑《试析鸦片战争时期日本士人的中国观》

【我是江东汪郎,带给你不一样的历史视觉!坚持原创,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