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车站看到的小姐姐(我只钟情那个二姐姐)

大年初五凌晨5点,坐上从石家庄出发到天津的旅游大巴。我们的故事始于这辆大巴车,终止于N年后的天堂。

N年后,我生命终结的那一天。没有意识,没有思维,今世的所有遇见与分离,不再记得。

在车站看到的小姐姐(我只钟情那个二姐姐)(1)

有的人,看一眼就入了心,很难忘怀

天津人,无论男女老少,都钟情"二"字。见面打招呼,一句"二姐(二哥),您吃了吗?",是尊称,也是真挚问候。当然,回答必须是:我吃了(我很好)。

二姐姐,和我都坐大巴车最后一排,我和她之间只隔一个座位,她靠窗,一直望着窗外。

二姐姐,身穿黑色长款修身羽绒服,凹凸有致;垂在腰际的乌黑秀发,低低的束于脑后;一枚纯银精巧戒指,戴于右手无名指......

显然,二姐姐是单身未婚女青年;貌美肤白,身材有样,绝对生活作息规律,锻炼有素;为人低调,却也精致。

​​有的人,举手投足间,自带光环

团体旅游,行程中总是有多一半的时间在路上。大巴车上,我总会把头转向左侧,每每这时总会看到望着窗外的二姐姐。

偶尔,导游讲解天津三绝(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煎饼果子),天津五大道,天津之眼......二姐姐听得认真,不时莞尔一笑,似懂非懂的样子,很耐人寻味。

一座城都会伪装自己,何况血肉有情之品的人。了解一个城市的风土人情,要多久?懂一个人,又要经历多少日久见人心的磨砺?

有缘的人,无论天涯海角终会再聚,我和二姐姐的故事还在继续。我们都在路上,旅途永远不会结束。

在车站看到的小姐姐(我只钟情那个二姐姐)(2)

有格局的人,短短数分钟的交谈,也受益匪浅

我有一个小姑,结婚生完小孩不到一年就离婚了。之前的她,很避讳谈及这段无疾而终的婚姻生活。

今年见到小姑,她很坦然的谈及婚姻,说:之前姑父家连一本杂志都没有,一家人交流只能是吃喝拉撒,柴米油盐酱醋茶,很是没意思。

婚姻最该有灵魂的共鸣,方可白头偕老,恩爱如初。

小姑推荐木心先生的作品«文学回忆录»时这样说:读了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还可以从这个角度理解那本书。

很喜欢刘胡轶«从前慢»中的歌词,看木心先生的诗集,才知道歌词的出处。

«从前慢»~~~木心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小姑大专毕业后一直在上海谋生,上海的钢筋水泥多么冰冷,去过的人才知道。独自一人带着小孩在上海过活,其中的艰辛,旁人没有发言权。

小姑,还谈及国内与国外的医疗差别,科研思维,电影投资......谈吐从容,举止淡雅。

和有格局的人交流,总是舒心的,受益的。做个有思想的人,才算真正"丰衣足食"。

每一次的遇见,一座城也好,一个人也罢,都是幸运,值得珍惜。

致谢90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