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佚名注释(老周箧中旧稿重读)

重读箧中旧稿——

注释古代典籍远非易事(附《关雎》注释)


关雎佚名注释(老周箧中旧稿重读)(1)

图片来源于百度图库

古代典籍,尤其是古代典籍中的名篇,历代前贤多有注疏。所以许多人误认为,今天我们再来注释这类文章容易得很,无非就是把前人的注疏用白话再复述一遍罢了。

其实,事情远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

前贤对古代典籍中某篇文章或某文中的某段文字或某句话、某个字的解释释,往往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而且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聚讼纷纭而迄无定论。而我们要在这些莫衷一是的说法中“择善而从”,那首先就得把前贤的相关注疏,尽量全面详尽地搜集起来;我们知道,越是经典名篇,前贤们的注疏就越多,这么多不尽相同的注疏中,自然有的正确些,有的不正确些,孰是孰非孰优孰劣,那是要比较、鉴别后才能够做出判断的。而要保证这判断的准确,我们就必须下大功夫,特别要下大量“注释外”的功夫,下全面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修养的功夫。

古代典籍中的有些内容,前贤们的注释众口一词,没什么大分歧——这样的文字,我们总可以照抄前贤了吧?

未必!真理可不是靠“少数服从多数”就能得到的。对前人注释对不对,可不可以采信,必须经自己的脑袋进行思考、判断,而不能“鸭子过河随大流”,哪种说法人多就跟着哪头跑。另外典籍中有些内容在前贤眼中很好懂,所以未加注释,而对于早已时过境迁的后人来说,要读懂这些文字,已变得相当困难了。所以历代文人才都会对古代典籍的注释增加一些新的内容,我们作为今天的注释者,自然也不例外。还有,古人的注释大多简奥,往往惜字如金,只讲其“然”而不讲其“所以然”,而要把这“所以然”搞明白,并对今天的读者讲清楚,同样需要下很大的功夫……

有感于近年来大量涌现的各种古代典籍“今注”本,多有注释粗窳难从者,于是与同事们共同编写了一本供本校学生阅读的《中国古代文学文选》。在编写过程中,对“注释古代典籍远非易事”这一论点,大家都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古代典籍注释,做得好功德无量,做得不好,则会上辱祖先下害子孙。

但愿我们正在从事或计划从事古代典籍注释工作的文化人,都能对得起我们的民族文化,都能做承上启下之人,行功德无量之事!

附《诗经•关雎》及其注释如下:

关 雎

关关雎鸠⑵,在河之洲⑶。窈窕淑女⑷,君子好逑⑸。

参差荇菜⑹,左右流之⑺。窈窕淑女,寤寐求之⑻。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⑼。悠哉悠哉⑽,辗转反侧⑾。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⑿。

参差荇莱,左右芼之⒀。窈窕淑女,钟鼓乐之⒁。

【注释】

〔1〕《关雎(jǖ)》,篇名。《诗经》各篇皆以首句中的某几个字(一般为两字)为篇名。《关雎》是《国风•周南》的头一篇,也是《诗经》的首篇。以《毛诗序》为代表的传统解释,认为该诗是在颂扬“后妃之德”。对这种牵强附会的说法,现代研究者已多予摒弃。《关雎》其实就是一首描写“君子”思慕和追求“淑女”的情歌,此说己成为今人共识。

〔2〕关关,象声词,摹拟雎鸠和鸣之声。王先谦引《鲁诗》:“关关,音声和也”,又引《玉篇》曰:“关关,和鸣也”。雎鸠,据朱熹《诗集传》,水鸟名。孙作云先生指出:《诗经》中,“往往用钓鱼、食魚来象征恋爱,寻致成为一种专门性的隐语”;并认为《关雎》首两句是以捕鱼的“魚鹰”来比喻男子向女子求爱:“清多隆阿《毛诗识小》(卷上)列举八证以证雎鸠为鸷鸟,即鱼鹰。此诗用鱼鹰隐喻,与《候人》用鹈鹕、《九罭》用‘鸿’同,皆用水鸟食魚来象征恋爱与婚媾”(《诗经恋歌发微》)——据此,《关雎》的表达方法应当是“比”,而不是前贤普遍认为的“赋”。

〔3〕洲,水中陆地。王力《古代汉语》(修订本)第二册认为,“这里以在小洲上叫的雎鸠引出下文两句话,这种表达方法叫做兴。”但据孙作云的研究结论(参阅注释〔2〕),这两句诗的表达方法,应是“比”而不是“兴”。

〔4〕窈窕(yǎo tiǎo),美好貌。旧释“善心为窈,善容为窕”,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引《方言》:“美心为‘窈’,美状为‘窕’”。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对的。“窈窕”为联绵词,即用两个音节来表达的一个词素(相当于一个“字”),就 是说它是一个双音节的单纯词,故不得拆作两个字来讲。它的两个书写用字,仅仅是用来记录两个音节语音的记音符号,而与这两个字的字义无关,所以一个联绵词,可以有不同的书写形式,比如“窈窕”便有“窈窱”“杳窱”“杳窕”“囗[上穴下叫]窱”“窈娆”“妖娆”“妖饶”“窈褭”“要囗[左女右䍃]”“窈窅”“窈怮”“窈杳”等等数十种不同的书写形式。淑,善也、美也、好也(多指品德)。

〔5〕好逑(qiú),佳偶。好,美好。逑,“仇”的假借字,名词,配偶的意思。闻一多《新义》:“‘逑’‘仇’古通……‘君子好逑’,亦即君子匹俦也”。“仇”古字本作“雔”,取形于并立的两只“隹”(字义为“鸟”),恰与前两句诗中和鸣的雎鸠意象,相映成趣。本章韵脚:鸠,洲,逑,韵在幽部。

〔6〕参差(cēncī),长短不齐貌。荇(xìng)菜,一种水草,嫩叶可食。

〔7〕流,求取。朱熹《诗集传》:“顺水之流而取之也”;陈奐《诗毛氏传疏》则认为“古‘流’、‘求’同部”,故“‘流’读与‘求’同”,‘流’是‘求’的假借字。这两句诗,是以勉力求取荇莱,喻“君子”对“淑女”的追求。

〔8〕寤寐(wù mèi),睡醒和睡着。寤,睡醒;寐,睡着。一说“寤寐”即“梦寐”(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亦通。本章韵脚:流,求,韵在幽部。

〔9〕思服,一般按《毛传》的说法(“服,思之也”),解释为“想念”。但“服”字本无“思”义,疑其乃“愊(bì)”字的假借,服、愊二字上古音近(愊/服:职部叠韵,帮並旁纽),故可假借。愊,至诚也。

〔10〕悠,思念。《毛传》:“悠,思也。”

〔11〕辗转反侧,翻来覆去(难以安眠)。辗转、反侧同义,皆来回转动、反覆的意思。本章韵脚:得,服,侧,韵在职部。

〔12〕琴瑟,古代的两种弦乐器。琴,五弦或七弦;瑟,二十五弦或五十弦。“琴瑟”这里用如动词,“演奏琴瑟”的意思。友,这里用如动词,“亲近”的意思。“友”的古字形,取形于两只方向、姿态一致的手,故有亲近、交好义。本章韵脚:采,友,韵在之部。

〔13〕芼(mào),择取。一说“芼”“流”“求”三字同义,都是“求取”的意思。亦通。

〔14〕钟鼓,用如动词,击钟敲鼓。乐之,使动用法,使之快乐。本章韵脚:芼,韵读在宵部;乐,韵在药部。宵药合韵。

2007年9月10日写与杭州

2020年1月23日校于杭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