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沙棘树(家乡的胡杨树)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家乡总是令人魂牵梦绕,这里不仅仅有家乡的亲人,家乡的老屋,家乡的老井,还有家乡的胡杨树等等。

在我的家乡宁夏国营灵武农场场部门前,静静矗立着两颗胡杨树,它们没有农场渠边上的白杨那样高大,也没有果园里的果树那样壮硕,更没有路边的垂柳那样婀娜多姿,但在夕阳的余辉中,它们像镀了一层金,像一对无比忠诚的卫士,那样的神圣而不可侵犯,默默地捍卫着农场的门户。寒冬酷暑,胡杨树演绎着它们自己的春华秋实。风霜雪雨,胡杨树见证着灵武农场的荣辱与兴衰。许多中青年农场人都知道这两棵胡杨树在农场存在的岁月很久,却很少有人知道它们的年轮和来历。前几天笔者有幸在‘灵农之友’微信群里,通过严纪彤、蒋生俊和王文昌等几位老人的聊天信息里知道了这两棵胡杨树的来历。现分享出去,让更多的灵农人知道胡杨树的年轮和来历,也让后人知道它也代表着第一代灵农人勤勤恳恳、默默无闻、艰苦奋斗的精神。

那是上世纪的1956年,灵武农场杨材亮园艺师去新疆开会学习,看见新疆的盐碱地上生长着许多胡杨树,了解到胡杨树能忍受荒漠中干旱、多变的恶劣气候,对盐碱有极强的忍耐力等特点,怀揣着对胡杨树精神的敬畏之心,从千里之外的新疆小心呵护得带到了灵武农场,并且亲自栽种在农场场部门前。六十二年的岁月很快过去,第一代灵农人已寥寥无几,胡杨树却生机盎然。我觉得这两棵胡杨树不再是树坚强生命的象征,它更像代表了第一代灵农人一种精神,锲而不舍,百折不挠,坚韧顽强,固守着千年不变的信念。开沟挖渠时,被铁锹、背娄摧残得遍体鳞伤,只好用脚下的黄土来为自己抹平伤口;装卸庄稼时,上百斤沉甸甸的麻袋压在脊梁上,从不喊累,只有回到家里躺在土炕上才呻吟几声,以缓释身体上的压力;炎热的夏季农田除草时,身体机械式的站立、蹲下,仿佛体内蕴藏着无穷的动力,一天又一天,不知疲倦在耕作;深秋的粮场上,紧张而忙碌的身影加班加点到深夜凌晨;严寒的冬季,呼啸的西北风也阻挡不了他们奔向田间的足迹…。第一代灵农人正是拥有像胡杨树一样的精神与品质,成功克服了严寒酷暑、荒无人烟的恶劣环境和难于想象的困难,风餐露宿、披星戴月以顽强的毅力顺完成了国营灵武农场的修建任务。

故乡的沙棘树(家乡的胡杨树)(1)

故乡的沙棘树(家乡的胡杨树)(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