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历史优秀人物(民盟先贤谷霁光)

民盟历史优秀人物(民盟先贤谷霁光)(1)

谷霁光

谷霁光(1907年—1993年),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乌石镇景泉村,家境较为殷实。1929年,他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次年转到历史系就读;1933年,于清华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36年,从清华大学历史系调至天津南开大学任教;1938年,到厦门大学历史系任教;1945年,到国立中正大学任教;1958年,调到江西大学任教。历任江西省教育厅副厅长,江西大学副校长、校长、名誉校长,江西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名誉主席等。1951年11月,谷霁光加入民盟,曾任民盟江西省委会主委,民盟中央委员、参议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江西省政协副主席。

诲人不倦、甘为人梯的教育家

1933年,谷霁光从清华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就投身教育事业,20世纪40年代在厦门大学担任教育管理工作。到江西任教后,长期担任系主任、教务长、副校长,教育厅副厅长、校长等职。他在长期的教育工作中,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如他曾经就怎样使学校上层次问题发表过独到的看法,他说:“一个大学应当有一批名教授、名专业,培养出众多的名学生”“高校要抓好教师队伍、教材建设、科学研究三件大事。”他常说:“教学是基础,科研是主导,教学促科研,科研提高教学,二者互为因果,而其中的关键又是教师”。身为学校领导,他既以此律己,也以此教人,几十年如一日,身体力行,未曾松懈。

谷霁光的学生数以千计,而登门求教或来函提问的,为数更多。他的态度是来者不拒、有求必应、有问必答,经常一谈数小时,一信百千言。一年的信件,不下数百封。对送来的文稿,他更是认真批阅,不厌其烦地三番五次提出意见,直到文章修改到满意为止。1979年,江西省水电工程局工人朱道清携自撰的80万字《中国史通志》书稿请教谷霁光,谷霁光不仅没有瞧不起这位非科班出身的研究者,还称朱道清是个奇才,夸赞朱道清是一个从没有上过学堂,却又精通中国历史、哲学和古代水利史的饱学之士。

谷霁光对学生们的指导教诲,注重基本功,强调循序渐进,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道路和吸收最新科研成果,并要求有自己的创见,解决历史上的疑难问题。同时,注意因材施教,既帮助解决理论上与专业上的障碍,又指出前进与奋斗的目标,在治学方法上有一系列辩证施教的思想,使学生们受益匪浅。谷霁光上课极为认真,深受学生欢迎。他常说:“上课是非常严肃的工作,不可些微有误,害人子弟。”学生们曾说:“谷教授常为我们批注修改文章,有时候万把字的文章,他老人家可以写出一二千字的修改补充意见……”谷霁光甘当人梯,把一批批年轻学人送上史学研究的前沿。

学生周銮书回忆说:“谷老是我的恩师,我1953年开始做谷老的助教。他对我们的要求真严,要求我们没有心得,万勿发议论。为此,我们写文章,大都要修改五六次。我有一篇文章,谷老竟要我反复修改了十四次……先生强调史德、史才、史识的辩证关系。他认为从事历史研究,德、才、识缺一不可。并告诫: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同时,要有广博厚实的综合学科基础,要甘于孤独、甘于寂寞、甘于坐冷板凳。切忌浮躁,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浅尝辄止。我们得益匪浅。”学生左行培回忆:“谷霁光先生常对我讲,上讲台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在讲台上,不可讲得不好,更不可有些微错误,以免误人子弟。因此,我第一次上课的讲稿,他亲自审阅了六七次。就在上讲台的前一天晚上,他在办公室还陪着我,要我反复修改,熟悉讲稿,并一次一次试讲,直到深夜十二点钟。这些情景,今天还清晰记得。”

“学人不治学,虽活犹死”

谷霁光从事历史学研究长达60多年,且有很长一段时间兼任教育管理领导职务,他对时间抓得特别紧。他常对身边人讲:“智慧加勤奋,乘以时间,等于成就。”当然谷霁光关于珍惜时间最有名的名言是:“要在研究上作出成绩,在工作上取得成就,一定要在八小时以外奋斗终身。”他说:“用什么态度和方法从事工作,各个时代的原则和方式都不同。封建社会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资本主义社会是八小时工作制,八小时之内资本家剥削已经很残酷,八小时之外不给工人自己支配,人都累死了还去剥削谁呢!社会主义完全是崭新的事业,人民当家作主,大家自觉工作的热情很高,人们常常在八小时之外,为工作努力不懈。我们搞科研,搞教育,一定要把八小时以外全部精力贡献出来,应研究八小时以外如何搞好工作的问题。俗语说:‘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要珍惜每寸光阴,否则,出不了成果。比如一个医生,面前站着许多病人,八小时之内忙完了,八小时以外不去考虑临床经验,他就只能看好一部分病人,在科研上会无所成就。早年,我在清华大学做学生、当助教达七年之久,只看过梅兰芳、程砚秋两次戏,看电影也是半年只看两三次,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学习和研究。后来到厦门大学当教授的七年也是如此,白天八小时不离研究室,晚上还坚持工作四小时。有人说:‘你的成绩不是凭聪明搞出来的,而靠的是勤奋。’这话不错,我聪明才智不如人,只好靠勤奋来补偿。目前,国内许多专家、学者之所以受到党和人民的尊重,都是在八小时以外奋斗不息搞出了成就的结果。不是一天两天,而是几十年如一日。这一条很重要,一定要坚持下去,才能作出更大成绩。”

1984年,他患病以后,大家都劝他应以休息为主。他却说:“学人不治学,虽活犹死。”依旧读书作文,没有间歇。他自嘲地说:“至于我,写文章是小农经济,经不住灾害,抢收抢种,一季到手就算数,只要一息尚存,决不荒废。”并补充道:“哀人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可见他对时间看得很重很重,抓得很紧很紧。

信念坚定、忠诚担当的民盟盟员

1951年11月,谷霁光光荣地加入中国民主同盟,这是谷霁光人生又一重要转变。此后四十多年,谷霁光既用心于教书育人,又专心于学术研究,同时还积极投身盟务工作,对江西民盟各项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1959年7月6日至12日,民盟江西省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会议的71名代表,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谷霁光为主任委员。此后,谷霁光分别在1963年2月、1980年6月、1984年6月召开的民盟江西省第五次、六次、七次代表大会上连续当选主任委员。谷霁光担任民盟江西省委会领导人前后累计时间长达25年,除“文革”期间,民盟各项组织活动出现过停滞外,江西民盟的各项工作总体上在不断地发展进步。

1980年,《江西盟讯》复刊,谷霁光非常高兴,欣然为该刊物撰写了一篇复刊词——祝《江西盟讯》复刊。他在复刊词中毫不掩饰自己的欣喜,流露出一个盟员对自己组织的热爱和忠诚。他在文章中说:“历史条件形成了盟作为党领导下的一个民主党派组织,也逐渐规定了他的性质与任务,这都不是以人们的主观想象或主观愿望所能办到的,而是客观历史条件的必然发展。理论与实践已经表明:跟共产党走,走社会主义道路,得一跟到底,不能半途而废。当前我国正进入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历史时期,祖国在召唤,党在号召,民盟又怎能中途退出,早卸仔肩!”“即使是十年动乱时期,盟员无论在城市或在乡村,学习和工作,也仍然是一步一个脚印的,盟员一心向往党,一心向往社会主义,对盟也会时萦于怀,此情此景,记忆犹新。一旦党中央拨乱反正,盟组织的恢复、发展也很快,经历过崎岖坎坷,更加珍重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今日盟员,温故知新,豪情满怀,都想要竭尽绵薄,为社会主义大厦添砖加瓦,此情此景,又何等动人心弦!”

谷霁光利用《江西盟讯》复刊的契机,教育全省盟员,要学习、研究和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他指出,党在各个时期的方针政策及其理论原则,要贯彻到各项工作和业务中,都有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动的艰巨过程,都有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要把学习、研究和宣传融合在一起,对党的方针政策学得深、学得透,执行起来也就生气勃勃,卓有成效。

针对盟员学习认识上的差异,谷霁光利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敏锐地指出:“这是正常现象,应该容许共鸣之中有争鸣,争鸣之中求共鸣。共鸣是政治上根本一致的表现,争鸣乃是认识上暂时差异的反映。”他提出,要提倡各自思考、各抒己见,同时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党的原则精神办事,按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办事。由此可见,谷霁光念兹在兹的仍是党的领导,党的方针政策以及民盟的作为担当。正是基于此,他告诫盟员,要加强自我教育、自我改造。他在文章中说:“自我教育、自我改造的经验,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很宝贵,个人的体会也很深,今天讲‘四化’,为‘四化’服务,得更加重视这条经验,在新的形势下,还应该提出新的要求。”“在我们老一辈当中,应该说更应引起重视和警惕,决不可以放松自我教育、自我改造。”

以知识和学养服务国家、奉献社会,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使命和担当,也是谷霁光一以贯之的情怀和风格。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兴起,古村古镇这种承载着历史内涵的载体前景堪忧。1991年,85岁高龄的谷霁光对学生、时任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周銮书谈了江西省乐安县流坑村的保护问题。谷霁光说:“多年的战乱,将许多有价值的村子毁坏了,这个村子能保存下来很不容易,文物古迹那么多,是一个活的历史博物馆,值得我们珍视。同时,流坑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中国封建社会那么长,这种一村一姓延续千年不变的村落,就是它坚固的根基。我们应该解剖它的封建土地制度、小农制度、宗法制度、科举制度、宋明理学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流坑村是一个典型。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首先解剖商品,商品是资本主义的细胞,从细胞入手,最终才把问题搞清楚。我们研究封建主义,必须从解剖村子开始,村子是它的细胞,过去我们忽视了这一点,现在应该补救。今天,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如何将流坑这类村子搞上去,同样是需要花大力气认真研究的课题。”在谷霁光的鼓励下,周銮书深入流坑,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写出了《千古一村——流坑历史和文化的考察》,为流坑的古村落文化保护及推广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邹锦良 单位:南昌大学谷霁光人文高等研究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