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手工油面制作(传承百年的古老秘方)

张占立,土生土长的武汉黄陂人。

天气尚好,凌晨3点,他便会摸黑起来,开始一天的工作:做油面。

工序简单也繁琐:搓揉、摔打,再揉、再摔,如此反复持续一个多小时,才能停下。用张占立的话说“要做到面光手光盆光”。

湖北手工油面制作(传承百年的古老秘方)(1)

面团“揉熟”后,盖住盆,让面团触摸自然的温度,进而开始醒面。

面醒好后,切条、盘条。将擀好的面团切成宽1cm左右的长条,而后进行搓条,边揉边刷油。

湖北手工油面制作(传承百年的古老秘方)(2)

“油面” 名字就是这么来的,因为在制作工序中加了油,其实口感并不油。

再进入到最最辛苦的一道“上筷”,耗时4小时。从面箱子中取出盘好的条,挂上面筷子,然后插在面架子。一般弄完便快到了中午。

湖北手工油面制作(传承百年的古老秘方)(3)

最后用恰到好处的力度慢慢拉面,一挂面两根面筷,一根插在面架上端,一根自然下垂。

一次抓住挂面下面的筷子,有节奏的一上一下,不能用力过猛,也不能一次性拉得很长。面条拉好后,还要用筷子“分面”,以免面条粘在一起。

将拉好的面条晒在阳光下,面细如丝、空如竹,如同一道风景画。

湖北手工油面制作(传承百年的古老秘方)(4)

看似并不复杂的工序,但做起来,每一步都需要瞅准“火候”。比如晒面时要判断风力,风大了不行,一拉就断,没风也不行,干不了。

这样重复、繁琐的工序,张占立做了40年。十几年前,村里做油面的师傅还有十几家,由于不赚钱,许多人放弃做这一行当。

湖北手工油面制作(传承百年的古老秘方)(5)

从太爷传给爷爷,爷爷又传给他,他再传给儿子,制作油面,他们传了一百多年。

但张占立坦言:“不赚钱,都没能给儿子买一套房,很愧疚。”他自己算了算,现在他和老伴刘桂华一天12个小时做下来,也不过50斤的产量。“也想多做一点,但手工只能做这么多。”

湖北手工油面制作(传承百年的古老秘方)(6)

“为什么还要坚持?”“想延续这一传统吧。”“没人传承怎么办?”“希望还是有人做下去吧。”

张占立透露,上世纪80年代时,村里开始兴起筒子面,油面的生意不好,做油面就变少了,“但我还是在坚持。”

湖北手工油面制作(传承百年的古老秘方)(7)

“现在,人们又开始怀念起这一味道。”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儿时的记忆,是不可或缺的美味。武汉伢每天过早吃的热干面前身,其实就是黄陂手工油面。

如今,在几乎所有的传统食品都被放到工业化流水线上被复制的今天,手工油面的味道,反而让人怀念。

湖北手工油面制作(传承百年的古老秘方)(8)

有武汉伢专门跑到黄陂找张师傅买面,可惜他不在家,别人只好原路折返。

一个星期后的周末,别人又找来,但正逢节气,现做好的面都是别人提前半个月预定的。禁不住别人哀求,张占立让了三斤面。事后,这位武汉伢还发圈感概:“这年头,想吃点纯手工的不容易啊。”

湖北手工油面制作(传承百年的古老秘方)(9)

大概是故乡的味道永远是一剂最好的强心针,张师傅透露,每到春节时,都有人特意打电话,让他再做一点,“过年必须要吃上这一口呀”。

有时,远方的游子,回家乡时也会满满地装上一袋,一缕缕手工油面,像纽带,一头是远方,一头是家乡。

湖北手工油面制作(传承百年的古老秘方)(10)

脾胃连土地,五谷通人情。在中国人的味蕾记忆中,面条,最能一解乡愁。

但张占立不确定,手工油面未来将会怎样?儿子虽然耳濡目染学会了这门手艺,但是作为年轻人,并没有把这项技艺当成生计来源。“在外面随便打点工,都比这赚钱。”

湖北手工油面制作(传承百年的古老秘方)(11)

下雨不出工的时候,夫妻俩就在家修整面筷。

制作油面,一是费时,二是看天吃饭。比如,下雨天就做不了,因为空气湿度太大,做出来的面不是那个味。万一要的人多,也只能利用加湿器稍微做一点点。

湖北手工油面制作(传承百年的古老秘方)(12)

下午两点,将厚重的面架扛进屋,一天的活计已近尾声。

张占立说:“我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吧,做到做不动就不做了。”

湖北手工油面制作(传承百年的古老秘方)(13)

谦虚而内敛、专注而沉静,也许只有这种品格才能在急功近利的社会中择一事,终一生。

来源:武汉晚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