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社会化(南宁建平台探模式)

南宁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围绕服务青少年成长发展主责主业,聚焦青少年思想教育引领,深入推进少先队组织建设、队伍建设、阵地建设,组织开展教育引导、才艺展示、实践体验、公益服务系列少先队主题活动,积极探索校外少先队工作机制、活动模式和服务载体,有效发挥团属青少年活动中心凝聚、引领、服务少先队员作用。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开创校外少先队工作新局面

——成立中心少工委。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意见》,于2021年10月16日成立南宁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工委,进一步完善中心少先队工作领导机构,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积极整合统筹校内校外少先队工作资源,推进中心少先队组织、队伍、阵地建设,着力研究新时代团属青少年活动阵地如何创新开展少先队工作,强化少先队工作项目设计和组织实施。一年来,在中心少工委的有力组织领导下,中心少先队组织体系不断完善,规范化建设显著提升,少先队工作队伍素质明显增强。

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社会化(南宁建平台探模式)(1)

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社会化(南宁建平台探模式)(2)

——创新辅导员队伍建设模式。探索“党员干部 专业教师 志愿辅导员”的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模式,充分发挥中心党员干部表率作用,在少先队工作中冲锋在前、啃“硬骨头”;选聘116名校外专业教师担任少先队辅导员,充分发挥业务优势进行思想教育引领;聘请政治素质过硬、热心少先队工作的专业人员担任志愿辅导员,有效延伸少先队工作手臂,形成了工作合力。强化队伍能力建设,实施“校外少先队辅导员能力提升行动”,邀请专家、教授、绿城红领巾巡讲团成员为中心辅导员开展专业培训;着力搭建交流平台,开展红色基因传承、“石榴籽一家亲”等少先队活动课程展示交流活动;组织观摩南宁市少先队辅导员专业技能比赛、风采大赛;按校外课程专业项目组织辅导员开展专题学习研讨,提升校外辅导员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履职能力。

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社会化(南宁建平台探模式)(3)

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社会化(南宁建平台探模式)(4)

——加强校外少先队组织建设。结合中心素质培训课程班级、社团设置中队、小队,进一步完善校外少先队组织体系,形成工作机制。以培训项目班级为单位建立中队,成立了唱乐团中队、童声合唱团中队、少儿艺术团中队、童馨文学社中队、书画团中队、航模队中队等491个中队,增强少先队员的组织归属感。组织开展少先队大队委、中队委竞选,让少先队员展示自我,提高自主管理能力,增强参与意识、民主意识和竞争意识。

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社会化(南宁建平台探模式)(5)

大队委竞选活动

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社会化(南宁建平台探模式)(6)

少先队员争章活动

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社会化(南宁建平台探模式)(7)

童馨文学社中队“寻访红色足迹”户外研学实践活动

联建共享活动阵地,搭建少先队实践育人新平台

——进一步完善场馆功能,夯实少先队阵地基础。推进中心总部场馆改造建设,建成一栋集课堂教学、才艺展演、主题活动、公益服务等多功能综合教学楼;提升文化艺术、科技普及、体育健身等学习活动场馆设施;推进五象分部场馆运营提质升级,探索“联建共享”模式,联合广西南国文体公司建成启用“漾动·五象中心”体育场馆,联合南宁市游泳协会启动运营游泳馆;联合良庆区建成“青空间”青少年服务平台和未来馆科普基地;进一步完善提升五象分部校外培训场馆设施,夯实少先队阵地基础,优化少先队员成长环境。

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社会化(南宁建平台探模式)(8)

南宁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总部多功能综合教学楼

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社会化(南宁建平台探模式)(9)

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社会化(南宁建平台探模式)(10)

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社会化(南宁建平台探模式)(11)

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社会化(南宁建平台探模式)(12)

五象分部场馆运营提质升级

——加强少先队阵地建设。积极创建广西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和广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青少年教育实践基地,充分整合挖掘资源,设置红领巾广场、红领巾科普馆、红领巾电视台、红领巾图书角、朱瑾花剧场等少先队活动场所和空间,规范队室建设,为组织开展少先队教育实践活动提供“有形”阵地,营造浓厚的少先队文化氛围。

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社会化(南宁建平台探模式)(13)

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社会化(南宁建平台探模式)(14)

少先队员在队室开展活动

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社会化(南宁建平台探模式)(15)

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社会化(南宁建平台探模式)(16)

——积极拓展少先队活动阵地。争取区、市科技馆、博物馆、群众艺术馆、新会书院、美术馆等科技文化教育基地和团史馆、革命烈士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园博园、地铁站、会展中心等公共服务场所的支持,为少先队员参与体验实践拓展活动阵地。

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社会化(南宁建平台探模式)(17)

少先队员到革命烈士纪念碑开展研学实践活动

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社会化(南宁建平台探模式)(18)

少先队员到共青团南宁市委员会旧址开展“学习百年团史,传承红色精神”研学实践活动

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社会化(南宁建平台探模式)(19)

少先队员参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南宁的生动实践历程展”

丰富主题活动内容,思想教育引领工作见实效

——在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中引领少先队员强信念、感党恩、跟党走。近年来,中心以 “六一”、“七一”、国庆、建队日等重大节庆为契机,通过主题队会、革命故事分享、“红色足迹”研学实践、红色歌曲快闪展演等形式,举办了“感党恩 跟党走”南宁市青少年系列主题活动。今年以来,中心大力实施青少年领航行动,组织开展“喜迎二十大 争做好队员”系列主题活动,通过书画展览、红领巾之声线上活动、“红领巾爱学习”党团队线上知识竞赛、“石榴花开向未来 同心共筑中国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活动,增进少先队员理解“两个确立”以及召开党的二十大的重大意义,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念信心,在广大少先队员心中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

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社会化(南宁建平台探模式)(20)

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社会化(南宁建平台探模式)(21)

——在艺术学习展示中展现少先队员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中心联合多部门深化“希望之星”青少年文化艺术节、“希望的声音”大型公益音乐活动品牌,开展“壮乡小百灵”红色歌曲大赛、红领巾电视台“十佳小主播”比赛、“琴韵之星”器乐比赛、公益音乐课堂等比赛展演活动,为城乡少先队员提高艺术素养提供平台。

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社会化(南宁建平台探模式)(22)

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社会化(南宁建平台探模式)(23)

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社会化(南宁建平台探模式)(24)

“希望的声音”大型公益音乐活动

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社会化(南宁建平台探模式)(25)

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社会化(南宁建平台探模式)(26)

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社会化(南宁建平台探模式)(27)

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社会化(南宁建平台探模式)(28)

“希望之星”青少年文化艺术节

——在实践体验中引导少先队员历练本领、增长见识。强化少先队实践育人作用,以“红领巾成长体验营”为统揽,拓展少先队实践活动项目和载体,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少先队活动的组织实施,立足中心,组织少先队员走进社区、乡村、公共服务场所开展社会实践、研学体验活动,有效推动少先队实践活动社会化发展。通过开展“蒲公英的夏天”公益夏令营、红领巾音乐夏令营、“童眼看南宁”、少年警校、模拟法庭等系列主题实践活动,为少先队员创设情境,增强队员的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队员探究精神,让少先队员在体验实践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陶冶情操、提高综合素质。

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社会化(南宁建平台探模式)(29)

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社会化(南宁建平台探模式)(30)

红领巾成长体验营

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社会化(南宁建平台探模式)(31)

“模拟法庭”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社会化(南宁建平台探模式)(32)

“蒲公英的夏天”公益夏令营

——在公益服务活动中促进团结、助力成长。结合精准扶贫、乡村振兴、落实“双减”任务要求,进一步深化“流动少年宫”活动品牌。通过开展“情暖童心”流动少年宫活动,加强对社区、乡村、学校的辐射支持作用,将义教帮扶、手拉手结对、素质拓展体验、文艺交流展演、红领巾阅读推广等实践活动以及文化、艺术、科技、体育等校外课程不定期送进校外活动相对缺乏的县区、社区、乡村学校,送到留守少年儿童身边。针对路程较远,需求迫切的农村学校,中心专门为马山县古棠小学、隆安县那桐镇中心小学开设远程书画课堂,远程授课300多个课时,现场授课20余次,举办了3届画展,有效展示了教学成果。组织开展南宁共青团流动少年宫“希望课堂”公益活动,深入隆安县粤桂小学、马山县电白小学、上林县明亮镇中心学校明澄校区3所易地扶贫搬迁配套学校,组织声乐、朗诵、戏剧表演等专业校外志愿辅导员为易地搬迁儿童开展持续8周的素质教育培训,同时进行思想引领和心理辅导,推动易地搬迁儿童全面发展和城乡儿童事业均衡发展。截至目前,中心累计为2万人次乡村少先队员提供体验课程,让乡村少年儿童在活动中收获知识、得到关爱,快乐成长。

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社会化(南宁建平台探模式)(33)

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社会化(南宁建平台探模式)(34)

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社会化(南宁建平台探模式)(35)

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社会化(南宁建平台探模式)(36)

“情暖童心”流动少年宫活动

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社会化(南宁建平台探模式)(37)

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社会化(南宁建平台探模式)(38)

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社会化(南宁建平台探模式)(39)

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社会化(南宁建平台探模式)(40)

南宁共青团流动少年宫“希望课堂”公益活动

打造校外思政课堂,拓展少先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

——探索思政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依托中心校外教育培训课程,将中华传统文化、民族团结、传承红色基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通过阅读、表演、体验、交流、互动、展示进行有温度的思想政治引领,打造符合青少年身心特点的“活动式”课堂。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通过开展音乐思政课竞赛展示、打造《粘土民族娃娃》美术课、少儿壮族舞蹈《广西尼的呀》、苗族芦笙舞《花满盈》等精品示范课程,帮助少先队员在“润物细无声”的校外思政课程学习、实践中加深理解,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在寓教于乐中将思想引领和素质教育有效结合。

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社会化(南宁建平台探模式)(41)

南宁市青少年活动中心音乐思政课精品课程竞赛

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社会化(南宁建平台探模式)(42)

“党史故事我来讲”“红色经典故事”阅读分享主题活动

——提高教师“专业 思政”教学能力。通过培训、教研、竞赛等形式,增强中心任课教师责任意识,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思想引领和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充分发挥专业加思政的课程组合力,增强教师实施专业教学和思政教育相融合的课堂教学驾驭能力。

——以理论研究推动思政课程改革创新。围绕“专业 思政”课程模式,中心联合南宁师范大学开展《南宁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双减”背景下校外教育现状调查及其发展对策研究》课题,调研南宁市青少年校外教育发展现状和需求情况,总结中心校外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对校外培训课程改革和思政教育融合进行理论研究,提出对策措施,推动中心校外教育及少先队工作高质量发展。


作者:团南宁市委 、南宁市青少年活动中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