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的夜景原来这么美(广州记忆穿上它)

唱曲看戏,曾经是老广们深爱的一种休闲娱乐的生活方式。以前跟着爷爷奶奶看戏,年纪还小的我,不懂得欣赏婉转动听的曲声,反而被那些五颜六色的服装、闪闪发光的头饰吸引住了目光,事后还会跟小伙伴们披上床单,过一番扮演戏中人物的瘾。

“人靠衣装”,说到粤剧,当然不得不说起这些华丽的戏服了。

曾经熙熙攘攘的状元坊,是众多“80后”“90后”广州仔女的回忆。当年读书的时候,大概人人都挤过拥挤的人群,去选购走在时尚尖端的精品(回顾状元坊点这里)。但是,很少人知道,在状元坊成为“时尚一条街”之前,曾经还是“戏服一条街”,街内布满了各种制作戏服的手工作坊。

如今,状元坊不再人头攒动,戏服店更所剩无几。而位于状元坊出口处的状元坊戏服厂,是目前广州内为数不多的“前店后厂”的戏服作坊了。

广州的夜景原来这么美(广州记忆穿上它)(1)

何凤婷是状元坊戏服厂的接班人,也是广州戏服制作技艺的新生代,师从自己的阿姨,也就是省级非遗项目广州戏服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董慧兰。属于“90后”的她,至今已经入行6年。

何凤婷介绍说,广州戏服制作继承了广绣的技艺,融合了绒绣、线绣、珠绣、亮片等,特具岭南风格。

广州的夜景原来这么美(广州记忆穿上它)(2)

与很多工艺不一样,戏服制作需要多位师傅的共同努力,多人合作一起完成一件作品。从设计画图、印图,到绣花、车缝、裁剪,再到整烫、钉珠等等,一件戏服的制作要经历十多个步骤,若是全手工制作,即使是多人合作,也需要花费6个月到1年,甚至更多的时间。

广州的夜景原来这么美(广州记忆穿上它)(3)

从最初的全手工绣戏服,到五、六十年代兴起的珠片戏服,再到后来的半机器半手工的手推绣戏服,广州戏服随着科技的发展、审美的变化而变化。

广州的夜景原来这么美(广州记忆穿上它)(4)

以珠片戏服为例,五、六十年代的舞台灯光不发达,演出常常是在室外露天舞台上进行。而大老倌们为了吸引观众的眼光,便在行头上花费一番功夫,让整件戏服密密麻麻布满了珠片,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格外吸引眼球。

而现在的戏服,将传统与时尚结合得更加淋漓尽致。戏服厂中有一套名为“凤游花城”的服装,外披是带有大拖尾的传统戏服,绣有大片的凤凰图案,里裙则是修身的晚礼服,用广绣的手法绣有代表广州的木棉花和素馨花。整套戏服华丽高贵,用色大胆丰富,穿上它,你就是在舞台上最有气势、最抢眼的一位。

广州的夜景原来这么美(广州记忆穿上它)(5)

粤剧戏服是广州戏服最具代表性的服装。“很多人觉得,广州戏服就是做粤剧戏服。在这几年来,其实已经接触到了电影、舞台剧、舞蹈剧等的服装。”何凤婷介绍说,只要是用于舞台表演的服装,都可以称之为“戏服”,而广州戏服则更多是以广绣为基础,这也是其最大的特色。

广州的夜景原来这么美(广州记忆穿上它)(6)

在戏剧行业里面,有一句话叫“宁穿破,莫穿错”,也就是宁愿穿着一件破洞的戏服,也不能穿不符合角色的戏服。戏服因戏而生,为角色服务,是角色性格、品质、地位的外在表现。台上角色是忠是奸、是主是次,观众一眼就能看出来。

何凤婷印象很深刻的一次,是为一位小朋友制作的舞台服装。她们不知道,原来小朋友需要做一个抬腿的动作。直到试衣服的时候,才发现裙子做得窄了,小朋友根本没办法完成抬腿的动作。

广州的夜景原来这么美(广州记忆穿上它)(7)

所以,一件戏服的完成,不仅仅需要精湛的工艺,更需要设计者、制作者对戏服背后的角色有深入的理解,了解演员的动作,配合舞台灯光和道具,这样才能制作出符合角色特征的服装,为演出锦上添花。

广州的夜景原来这么美(广州记忆穿上它)(8)

虽然有一位作为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阿姨。但其实很长一段时间里,何凤婷对广州戏服,甚至粤剧文化都是一窍不通的。当年,剧集《还珠格格》大火的时候,何凤婷就到自己阿姨的戏服店穿上古色古香的戏服来拍了一套好看的照片,让其他小朋友非常羡慕,与戏服的接触也仅限于此。真正接触到广州戏服制作技艺,是一次很偶然机会。

在多年前的一次广府庙会期间,戏服厂人手不足,董慧兰想请何凤婷来戏服厂帮忙。想着自己正值空闲时候,何凤婷便同意了。谁能想到,从此,她就真正开始了与戏服的接触,并逐渐爱上了这一行。

广州的夜景原来这么美(广州记忆穿上它)(9)

“正因为不是科班出身,所以要花费的时间、精力更多。”在这几年的时间里,何凤婷从头学起,从设计、刺绣、裁剪,到选料、采购,每一道工序她有所参与,亲力亲为。有时候,在拥挤的布匹市场里奔波一个多星期,被烈日晒得通黑,也只是为了寻找一块合适的布料。她也曾想过放弃,但是在这么多行业前辈老师的指导、鼓励之下,在顾客们的肯定和赞赏之下,她最终还是坚持下来。

“现在最大的成功感,来自于看着顾客们穿着自己的戏服在舞台上赢得观众的掌声,以及他们对自己的肯定,是这一份成功感使我继续下去。”

广州的夜景原来这么美(广州记忆穿上它)(10)

前两年,由于店面租金上涨,又恰逢生意冷淡时期,戏服厂经历过很艰难的一段时间。随着近年来各界对非遗项目的重视,目前戏服厂的经营状况有所好转。平时,戏服厂会开展各种传播、推广广州戏服文化的活动,包括体验课、展览、校园推广等等,也会推出各种面向年轻人的文创产品,让广州戏服这一技艺在保持传统韵味的同时,更容易被新一代人接受。

广州的夜景原来这么美(广州记忆穿上它)(11)

“这一两年里,有了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了这一行业当中。我们相信,通过政府的推广、我们的活动,会有更多年轻人愿意从事这一非遗项目的。我相信这个项目会越做越好的。”

戏服为舞台而生,它们就应该在舞台上享受着所有的鲜花和掌声,而不是压在箱底之下,无人问津,渐渐变得黯淡。现在,广州戏服制作技艺重新被新一代的年轻人拾起,美丽的南国戏服,将被灯光重新唤醒。

出品:广州日报大洋网

文:吴雪莹、陈海敏

图:袁世杰、陈海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