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青羊正街小学 显正街记忆母校春晖

原创 麻建雄

《人文武汉》——是您了解武汉人文历史的窗口,请关注!

大屋里的伢们小学都在显正街小学念书。我母亲在那里教书,我六岁就上了小学。学习、课外活动、吃饭都在校园内度过。忘不了可敬的老师、幽雅的校园、一块成长的小伙伴,珍藏着丰富知识宝藏、编织我五彩童年梦幻的图书室和教务室。

成都市青羊正街小学 显正街记忆母校春晖(1)

1950—1960 年代,小伢们的课外活动,在某种程度上,比现在丰富有趣多了。而且带有群体性和竞争性,小伢们在一起争输赢,“不服周”(不服气或不甘心)。不像现在有些单打独斗,或与机器比高低,孤独乏味一些。

武汉三中,建在显正街南的高地三槐岭上。从西门口,到陶家巷西南约百米街面的那块高地,南望长江,东沐朝阳,是汉阳古城和这条老街的文脉,是荆楚学子成长的摇篮,是街上伢们的文化和精神高地,也是我追逐梦想的地方。

在校时,就有住显正街的学子成为全国理科状元,打破全国短跑少年纪录、获全国学运会女子百米冠军……走出三中的学子在中国政坛、文化艺术、科学技术、工业农业、经济商贸、教育体育、新闻出版、医药卫生等界别都大显身手。

显正街小学

我所读书的显正街小学,那幢主教学楼是西式教会建筑,新中国成立前,是天主教 1916 年开办的天恩小学。建筑平面呈马蹄形,三面围合,两层楼高,青砖大瓦,庄严雅致。围合中间是一个小庭院,小庭院三面是两层内回廊,青砖立柱,西式圆拱。

小庭院在教会学校时,就是按英式花园的风格设计的。没有修葺整齐的苗圃花卉,几棵高大的枇杷树和芭蕉树,低矮的玫瑰、月季、冬青和灌木,布置得犹如大自然的一部分,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与建筑之间的协调。从十多间教室的窗户透过一二楼回廊,都可看到满院青绿,闻到馥郁花香,听到鸟啼蝉鸣。枇杷收获的季节,在食堂吃饭的教师小孩总能“搭镶边”(沾光)有几颗尝鲜。

小学三年级,有一天,突然大风大雨。我急忙去关座位边的窗户,但用尽全力也关不上那扇高大的老式窗户。学校建筑的柱、廊、门、窗制式都很大、厚重敦实。

位于显正街上的学校大门也很精美,长长的条石台阶,拱形的大门。进门后经一个高大的前厅,光洁的青灰色水磨石地坪神秘而厚重。又是几级大条石阶下到小庭院,前厅左右可进一楼回廊、上二楼。建筑的体量,比现在保留下的西大街那幢白鹤村小学(圣母堂),L 形平面的教会建筑多一个 L 形围合。

教学楼的东端二楼,有一座木天桥连着一幢两层办公楼。木天桥下悬挂着一口大铁钟,上下课都可听到它悦耳的铛铛声,怎么也觉得比后来急促慌张的电铃声,沉稳从容、凝重优雅许多。

听老教师说,1950 年代,敲钟的守门校工是个尼姑。那时很多居民家中无闹钟,她为了提醒下河、扫街、做熟食等这些人起床,每天凌晨三四五六时各敲一次钟,分别按时间数敲三四五六下。冬季怕自己也起“冒”(晚)了,就在睡前烧支长香,让香在敲钟前烧到自己的手,把自己烫醒而不误敲钟。这种责任心和善良,时至今日回想起,都能让人感到心灵的冲击和情感的悸动。

走过天桥,后面是操场。从操场绕过办公楼后,还有一组教学和生活用平房,青砖黑瓦、圆木廊柱,有点像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教室。

我有幸在这座幽雅美丽的校园上小学,上中学时,又在食堂这里吃饭,共十二年。“文革”前,学校改造最先拆掉了这座教学楼,也拆掉了我青少年时代和显正街人温馨甜美的回忆载体。直到现在,它似乎还在我的视线中赫然耸立,难以消失。

2011年,我开始拍摄武汉逐渐消失的老街巷,走到显正街小学,发现西面还有一堵教会学校遗留的青砖老墙夹在民宅和学校宣传牌之中,感到十分亲切。旁边一棵古桃树结满果实,好像有意留了这点遗迹供人们怀念。那一刻,我对它凝视良久,过去的学习和生活,又翩翩而还,文化遗迹很奇怪,就这么一点点曾经的依凭,它竟让人流连了好久,舍不得离去。

显正街小学,还是当时汉阳的名校,汇集了很多优秀的老师。学校很懂小伢们心理成长轨迹,在课外建立了很多课外活动小组。有田径、足球、乒乓球、棋类、跳舞、唱歌、朗诵、乐器、画画、航模等。我从小喜欢画画,就参加了美术组。

时任显正街小学美术教师的黄河清老师,1960年代,就代表市教师参加过市美术展览。他教我们素描写生,先从静物的几何石膏模型画起。他告诉我们:谨毛而失貌。教我们从整体出发,从大处着眼,整体地观察物象,而不要从细小的局部零碎地去看。善于从整体到局部,再回到整体观察。

当我画得有点进步了,黄老师总是鼓励我。有一次他讲课时,表扬了几个学校画得最好的学生,低年级的点到我。我那时其实不算画得最好的学生,于是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成为学校画得最好的。后来我成为班上、学校出墙报、办黑板报画刊头的主笔,画还送到市区儿童画展参展。读中学了,小学老师还把我叫回来,帮忙写校门口那座大语录牌。

成都市青羊正街小学 显正街记忆母校春晖(2)

一天晚上,黄老师的婚礼在学校举行,母亲带着我去参加。教学楼的一间教室,课桌围成方形,老师们围坐四周。桌上摆着用食堂盘子装的瓜子、花生和糖果。教室天花板下用色彩皱纹纸装点得五彩缤纷。黑板上用各色粉笔写着“新婚志喜”之类的大字,正中贴了张用大红纸剪的大喜字,十分醒目喜气,还临时加装了两个大的汽灯,挂在天花板下还嗞嗞地响,把教室照得通亮。

主持人要黄老师介绍谈恋爱的经历,几位女老师也滋滋地七嘴八舌,把书生气的黄老师逗得满脸通红。一位男老师唱了电影《冰山上的来客》插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位女老师不甘示弱,唱了首湖北民歌《回娘家》。来宾又拉拉歌,自娱自乐,婚礼十分简朴热闹。

与黄老师的接触,使我对画画更着迷了,显正街上也有一些美术工艺的铺子,我特别喜欢去看,天主堂隔壁的刻章子铺、青石桥口的写招牌铺、西大街的开明照相馆、画像铺。像铺用炭精画,把齐白石像和一瘦一胖两个相声演员的肖像画活了,现在还浮现在我脑海里。还有一种“代笔”的小摊,两个很大的字就是招牌,老远就可看到。专门帮人写家信、告状纸和文书,我们有时也瞅过去看师傅写字。

有一天,课外活动是老师与学生赛乒乓球。有趣的是把乒乓球台从乒乓室抬出,放在教学楼小庭院的正中间。小庭院被西式教学楼的马蹄形和教务楼围成一个长方形,满院的各种绿色把墨绿色的乒乓球台托起,乒乓台上勾的那圈白边分外醒目,在这里打乒乓球真是别开生面。

“开始了!开始了!”四边西式楼房的一二楼回廊和木天桥上,站满了助威观战的师生。我和住在三槐岭的同学徐世立站在一楼观战,徐世立的巴掌拍得最响。原来出场的是学生们喜爱的、徐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洪学忠老师,和学生中的乒乓球冠军。洪老师是打削球的,学生冠军是打攻球的,一攻一守,胜负难分难解。近百双眼睛盯着小小银球在花木丛中飞来飞去,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像西式教学楼的一二楼回廊的半圆拱顶。尖叫声、呐喊声在校园上空回响。

成都市青羊正街小学 显正街记忆母校春晖(3)

洪学忠老师是教语文的,阳刚帅气,多才多艺,在区教育局《年青的一代》话剧中扮演肖继业。我特别喜欢他那一手钢笔字,与小学其他老师的字大小一致、正正楷楷不一样,他的字有大有小,错落有致,按现在的说法是楷中带行。我常到他那里请教,他和黄河清老师都是男学生心中的偶像,估计他们也是女生心中的偶像,但我那时看不出来。后来洪老师成为市教育局党校校长,黄老师成为市《芳草》杂志美术总编,徐世立成为市文联著名作家。

显正街小学,还有学生们很敬畏的喻德化、杨玉松校长,高士泉、刘齐贤主任,很尊敬的杜贵珍、彭瑞芬、郑红美、徐保文、何凤云老师,很活跃的陶德圣、姚春兰、余声芬等老师,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无私奉献,启蒙教育了街上一代代的伢们。

现在,由于种种原因,小学教育中男教师太少。但小学教育这阶段,男教师特别是对培养男生热情勇敢、阳刚自信、思维开阔这些特质太重要了。

小学阶段,难忘老师带我们到宏伟的中苏友好宫看抗美援朝的上甘岭展览,带我们到武汉体育馆观看全国乒乓球赛,带我们到中南民族学院看少数民族风情展,也带我们到龟山做找宝藏的游戏,到南门河(鹦鹉湖)采集植物的标本,还带我们到郊区三里坡农村访贫问苦。

四年级时,学校参加全市少儿歌咏比赛。参赛唱的“我们长大干革命”那首歌至今还在我脑海中回响,“要像董存瑞、黄继光那样勇敢,像雷锋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的歌词总在激励我前行。当时吹笛子的张正汉同学,领唱的雷平、张再满同学,后来都成为三中文艺宣传队骨干,张正汉还当了宣传队队长,后曾任市群艺馆馆长,领导全市群众文化多年。

资料链接:

【显正街小学】显正街小学的前身为1916年由天主教举办的教会学校——天恩小学。1949年武汉市解放后由武汉市人民政府接管,转为公立小学,更名为显正街小学,在1985年前改名为群建路小学,学校门牌号码为群建路1号。

成都市青羊正街小学 显正街记忆母校春晖(4)

成都市青羊正街小学 显正街记忆母校春晖(5)

打捞江城记忆 串起散落的珍珠

钩沉三镇往事 回眸过眼之烟云

成都市青羊正街小学 显正街记忆母校春晖(6)

汉阳

编辑:水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