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牛角吹的乐器(白雪遗音真实存在)

古代牛角吹的乐器(白雪遗音真实存在)(1)

我们现在把”娱乐”的范围定义越来越窄了。

现在很多人提到娱乐,想到的就是娱乐明星或者想到的是某个台热播的连续剧,以及某一个热播的网剧。

但是,娱乐实际上所要涵盖的范围和东西非常多。包括我们传统的音乐(文化)知识,以及我们现代的一些音乐文化相关的东西,都应该是在“娱乐”这个范围里面。

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是那些在郭德纲老师相声中出现的,与传统音乐知识有关的知识。

相声是一种艺术表演,并不会像纪录片那样把每一个提到的相关音乐(文化)的点,都像老师教学生那样按教科书去讲解。

但是,因为郭德纲先生的相声太出名了,有一些人会通过相声中听到的某个词或者某个概念去搜一下。这样一来,除了欢笑外,还更多了解到我们传统的音乐(文化)艺术的东西。

在娱乐中传承,在传承中娱乐,更符合当代人的需求,也顺应我们的国风文化传承。

小音也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相声中出现的传统音乐(文化)相关的一部分知识点,希望咱们在边听相声边长知识。

古代牛角吹的乐器(白雪遗音真实存在)(2)

NO1.《白雪遗音》是真实存在的。

其实郭德纲相声里,有些小包袱或者垫话是特别有意思的。比如说,有很多次商演返场,郭、于、高三人总会提到《白雪遗音》。

《白雪遗音》中清代华广生编的小曲总集。刊行于道光八年(1828年)。共四卷。收小曲歌词780首。以“马头调”的曲词最多,并于“马头调”作品之前附有工尺谱。此外,有“岭儿调”“满江红”“岔曲”“湖广调”“银纽丝”“九连环”“剪靛花”“起字呀呀哟”等曲牌的曲词和南词的作品。

《白雪遗音》的题材范围广泛,以写男女爱情的居多——不过,没有相声里提到的小寡妇啥事啊。

《白雪遗音》中也有小说、戏曲人物故事和写景的作品。最后附弹词《玉蜻蜓》九回。

补充小知识:

(1)工尺(che)谱

是一种记谱法。

因用工、尺等字记写唱名而得名。

它与许多重要的民族乐器的指法和宫调系统紧密联系,在民间的歌曲、曲艺、戏曲、器乐中应用很广泛。

它从敦煌千佛洞发现的后唐明宗长兴四年(933)写本“唐人大曲谱”起,经过宋代的俗字谱,一直发展为明清以来通行的工尺谱。

(2)南词

南词有三种说法。《白雪遗音》中的“南词”是指清代江南流行的弹词一类,,曾称南词。

其他两种说法,在之后与大家分享。

古代牛角吹的乐器(白雪遗音真实存在)(3)

NO2.八角鼓,除了是满族乐器外,也是白族乐器。

这个知识有些冷了。

相声中提到过八角鼓的来历——据传,原为满族八旗八位首领各献一块最好的木料镶嵌而成,象征满族八旗的团结。其鼓因八木相拼,鼓框有八边八角,故而得名。鼓之棱角处,一般嵌兽骨片,八边中选一边木框装一枚铜钉,钉头系两根长穗,其余七边木框各开一长方孔,孔间用铜轴串两个小铜钱(也有嵌21副小铜钱的),框面蒙蟒皮或羊、马皮。

演奏时,左手执鼓,鼓面竖立,右手敲击鼓面。手指弹奏可得弱音,数指并拢或以手掌拍击可得强声,摇动时可得铜钱碰击声,常弹摇并用。早期用于满族八角鼓戏,现用于曲艺单弦伴奏。

可以参考陈道明主演的《八旗子弟》中八角鼓表演的片段,这段是赵俊良先生配音的。

PS,提到赵俊良先生。先生从事曲剧表演四十年,参加演出北京曲剧六十余部,主要角色有《杨乃武与小白菜》的刘锡彤、《啼笑因缘》的黄副官、《墙头记》的王银匠、《抢亲配》的祝枝山。另外,很多人都听过他的几首有代表性的作品《照花台》《青楼悲秋》《探清水河》等——也是现在相声中学唱常会表演的几段。

此外,“八角鼓”还是白族的打击乐器。

在白族地区,八角鼓也称“金钱鼓”,白语称为“滴低鼓”。据说是清代由内地传入白族聚居区的。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此鼓虽然在白族地区以“八角鼓”为名,但是鼓框形状却并非八角,而是六角。由六面长约11厘米、高约4厘米的木板合为等级六角形鼓框,对角面宽约22厘米。每边中部各开一长方形孔嵌二枚铜钱,鼓面蒙牛皮或羊皮。

演奏时,左手持鼓侧,右手敲击鼓面,或用鼓边碰击自身肩、头、膝、脚等部位。主要在白族民俗活动"统三灵"民间歌舞表演中使用。

古代牛角吹的乐器(白雪遗音真实存在)(4)

NO3. “铁锤”也是真实存在的人!

意外不?惊喜不?吃惊不?

觉得“铁锤”只是随口编的名字?与曲艺不相干的人?

实际上,“铁锤”这个人不只是存在,而且在曲艺界是颇有名气的呢!只不过,并不是“铁锤妹妹”,而是“铁锤爷爷”!

王铁锤先生生于1932年,是我国著名的笛子演奏家。王老出生曲艺世家,幼年开始学习,后师从杨元亭先生学习。1947年进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音乐系学习。1949年10月在中央戏剧学院乐队工作。1952年后,在中央歌剧团、中央民族乐团任笛子独奏演员。1953年和1955年在第四、五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上获奖。

他的演奏技巧全面,音色圆润优美。代表曲目有《油田的早晨》、《黄河边的故事》、《刘胡兰之歌》、《庆丰收》、《赶路》、《摘棉花》、《四季》等。出版过多本相关著作和多张唱片。

古代牛角吹的乐器(白雪遗音真实存在)(5)

NO4.梆子与梆子腔

(1)梆子,是一种打击乐器。由两根一粗一细、长约22厘米的枣木或其他硬木棒做成,较细的一根一端直径约2.8厘米,另一端直径约2.3厘米,较粗的一根横断面为椭圆形,直径约4.3厘米。

右手执细的木棒击打左手所执粗的木棒发声。音质响亮而坚实,连续快击时

能渲染激烈的情绪。

(2)在戏曲中主要用作梆子腔的击节乐器,梆子腔即以此乐器得名(梆子腔亦常简称"梆子")。

(3)其他有些声腔也用梆子击节。有时也用竹制成。

(4)还有一种“南梆子”,是在一块长方形木头上挖出一上一下、一内一外的两道槽,用鼓箭子敲击槽的上方发声。两个槽一深一浅,故两面发音有高低变化。

梆子腔的一大功绩是为戏曲音乐创立了一种新的体制板腔体。唱词主要为齐言(十言和七言)上下句,唱腔则在一对上下句腔的基础上变化出多种板式,具有素材集中、音乐有深度展开、使用便利等优点。

板腔体继元明时代的曲牌体之后成为戏曲音乐的主流体制,对戏曲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知识补充:

提到梆子和梆子腔,还有一个大家常听却又容易混淆的是“梆子吹打”。

梆子吹打,是京剧器乐曲牌,是从梆子戏吸收而来的。用于迎亲上轿、下轿、拜堂等场面。京剧从梆子戏移植的《翠屏山》《辛安驿》《大劈棺》等戏会用到。

古代牛角吹的乐器(白雪遗音真实存在)(6)

NO5.表、表唱、表演唱的区别

这三个术语往出一打,大家是不是看着很眼熟——隐隐知道区别,但是又难以用语言描述。

其实,这三个术语相当简单!几句话便可以说清楚区别了。

(1)表,是曲艺术语。指演员以第三人称叙述事物情景和描写人物。

用说白的称“表白”——注意,不是恋人之间的表白啊。

用唱的称“表唱”。

(2)表演唱,是指带表演的演唱形式。与“表唱”并不一样。

表演唱通常由二人以上演唱,有简单的情节,或相互问答、呼应,有表演动作,或载歌载舞。是在歌曲的基础上,吸取民间传统艺术里歌、舞、剧三者融为一体的特点发展形成的。

"五四"时期,黎锦晖创作的儿童歌舞表演曲,即属于这种形式。抗日战争时期,特别在秋歌运动之后,这一形式有较大的发展。例如,大家比较熟悉的《拥军花鼓》就是表演唱的形式!

古代牛角吹的乐器(白雪遗音真实存在)(7)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

在娱乐中分享,在传承中娱乐,我是小音,我们明天继续分享与国风文化或者音乐艺术(文化)相关的内容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