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精气神论述(精气神)

关于精气神论述(精气神)(1)

自小就听过鬼神论,鬼神究竟是否存在不得而之,但可以肯定的是医学上存在“神”,那么“神”究竟是什么呢?

关于精气神论述(精气神)(2)

神是人死生之本

“神”在《内经》中记载有百余处。

难能可贵的是,《内经》坚定地拒绝了鬼神观点,《素问·五脏别论》中明确指出:“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是说对于相信鬼神的人,就没有必要与他讨论至高至上的医学道理了。

《内经》中的神被赋予了实际的医学意义,而并不是神秘莫测的东西,其具体含义主要分为三类。

一, 自然界事物运动变化规律

关于精气神论述(精气神)(3)

这是《内经》中神的重要概念,书中常称之为“神气”“神机”等。如《灵枢·本神》把父母生殖之精结合而产生的新生命称为神,说明新生命是具备正常健康的生命机能,是十分重要的。

一旦神失常,就会导致生理机能的失常。所以,《灵枢·天年》在回答“何者为神”时就指出:“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同样,如果五脏六腑功能失常,也必然会影响神气,而显现出一个具体的疾病形式。

再如《灵枢·大惑论》说:“目者,五脏六腑之精也,营卫魂魄之所常营也,神气之所生也。”

指出内脏精气汇聚上注于目是眼睛视物功能的基础,因此,眼睛的神气能反映体内脏腑的情况。

此外,神的有无对治疗是否有效果亦有重要作用。《灵枢·本神》说:“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意指针刺等治疗手段是否有效,根本在于神。

《素问·汤液醪醴论》认为好的治疗方法却不能取得效果的根本原因是“神不使”,即指神机不能发挥作用。《素问·五常政大论》说的“根于中者,命曰神机”,就说明了神机的重要性。

三, 人的精神、思维、意识活动

关于精气神论述(精气神)(4)

在《内经》中,神最基本的涵义是“心神”,即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也就是现代大脑的生理功能,后世把心神称为狭义之神。

《素问·灵兰秘典论》的“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强调了心神至高无上的“领导”地位,这与现代人把大脑称为“人体的总指挥部”意思是一致的。

首先,心神主持人的思维活动。《灵枢·本神》对此过程作了比较具体的论述,并将其概括为“意”“志”“思”“虑”“智”,这与心理学中的感知、记忆、思考、想象和判断的意义相似,体现了认识事物是从感性到理性,从低级到高级的思维过程,如果“心神”失常,轻者“善忘”,重者可出现思维错乱,甚至老年痴呆等。

其次,心神主持人的意识感觉活动。《内经》将神分为神、魂、魄、意、志“五神”,并分藏于五脏,如《素问·宣明五气》说:“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是谓五脏所藏。”

因此,五脏又被称为“五神脏”。“五神”中,魂,多指人的谋虑、智慧。魄,多指人的本能感觉和动作,如痛、痒等感觉。

意志,据《灵枢·本脏》所述是一种较高级的意识活动,它不仅可以调节寒温、喜怒,而且能统摄较低层次的精神活动,相当于理智等意识活动。

再次,心神还主管人体的情志活动。《内经》将人的情志活动分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后世称为“七情”。七情变化也是人常见的精神活动的一种,属于神的范畴。

同样,情志分属五脏,但由心神主管,任何一种情志都要由心而发。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在正常情况下,情志活动是人常见的心理活动,不会导致疾病,但如情志活动过度,超出生理承受范围就会成为致病因素,损伤五脏。

如过喜伤心,过怒伤肝,过悲伤肺,过忧伤脾,过恐伤肾等。后世有名的“范进中举”即属此类。所以正确调节情志活动,也是预防疾病、益寿延年的关键。

在“和合生活”关注中医养生之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