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脑特工队中的心理认知(头脑特工队有的时候)

头脑特工队中的心理认知(头脑特工队有的时候)(1)

大家好,我是Maco.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部关于情绪的电影《头脑特工队》。

当情绪不再是大脑的神经信号,而是一个个色彩鲜明、性格迥异的情绪小人物,或许我们是不是就能更好地捕捉孩子情绪背后的秘密呢?

头脑特工队中的心理认知(头脑特工队有的时候)(2)

乐乐(快乐)、怒怒(生气)、忧忧(悲伤)、厌厌(厌恶)和怕怕(惊吓)

影片中,11岁的莱利是个非常活泼开朗的女孩,她的生活中充满了快乐,很少有忧愁。

但是有一天,因为爸爸工作调动,莱莉一家搬迁到旧金山。由于对新环境不适应,莱莉显得有些忧愁。

头脑特工队中的心理认知(头脑特工队有的时候)(3)

以乐乐为首情绪特工们,一直都希望莱莉可以每天都开心快乐,所以在莱莉出现悲伤的情绪时,乐乐都会想办法转移她的注意力,让她快乐起来。

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跟乐乐的做法是一样的,当孩子哭闹时,家长也会尝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比如这个布娃娃多好看呀,你看看......你不哭了,妈妈带你去看小鸭子......

这种通过转移孩子注意力的方法看似暂时解决了问题,但是孩子的悲伤并没有被真正理解,产生悲伤的根源也没有得到解决,这些坏情绪就会被压抑着,影响着孩子正常的情绪表达。

心理学家杰妮丝·韦伯博士用“情绪疏忽”来形容常常否定孩子情绪的父母,她认为:

“在情绪疏忽下长大的孩子,常常会觉得‘我的情绪不重要’,也因为孩子的情绪经常被否定,他们无法理解,信任自己的情绪;

长大后,孩子可能会觉得内心空虚,觉得自己没有办法和他人联结,或是觉得自己有问题,但又说不上来到底哪里有问题。”

的确,很多在家长看来是小事的事情,对于孩子来说,却可能非常重要。

比如当孩子细心照料的小花,突然枯萎了,这件事情对家长来说,是非常小的事情,但对孩子来说,相当于他失去了一个“伙伴”,他会悲伤难过。

这时候,家长对孩子说,“没关系,我们再种一颗花就行了”,孩子是不理解的,强行把孩子从悲伤的情绪中拉出来,悲伤的情绪就得不到释放,就会被压抑,最终伤害到孩子。

就像在影片中,面对陌生的新环境,莱莉感到伤心、委屈,无比怀念以前的生活。

这时候,代表悲伤情绪的忧忧越来越常出现在「大脑总部」的控制台,为各式各样的记忆染上悲伤的情绪。

刚开始,乐乐并没有发现莱莉因为新环境而产生的影响,只是不明白为什么忧忧要常常出来搅局,让本来应该开心的莱莉瞬间感到难过,为快乐的记忆蒙上一层灰。

为了让莱莉一直保持快乐的心情,乐乐选择忽略忧忧的感受,甚至画了一个圈圈要忧忧站在里面,不准他触碰其他对莱莉来说非常重要的「核心记忆」。

头脑特工队中的心理认知(头脑特工队有的时候)(4)

对孩子来说,搬家和转学都称得上是生活中的“应激事件”。

但是莱莉的父母跟乐乐一样,并没有及时觉察出来,他们只看到孩子的乐观,却没有跟莱莉好好地进行沟通。

爸爸在莱莉的脸上感受到了厌恶、反感,他疑惑过去那个活泼可爱的女儿去哪了的同时,情绪也失控了,对莱莉发了火。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的情绪都是找不到宣泄的出口的,因为他们的情绪会很自然地被忽略掉。

作为父母,应该让孩子意识到悲伤、生气都是正常的情绪,如果孩子感到悲伤,一定要允许他们有宣泄的机会。

就像影片中,“幻想伙伴”Bing Bong因为被莱莉“遗忘”在记忆深渊而感到难过,情绪低落。

乐乐想让Bing Bong开心起来,扮鬼脸、讲笑话……使出浑身解数,却依然于事无补。

头脑特工队中的心理认知(头脑特工队有的时候)(5)

而忧忧只是安静地坐在Bing Bong旁边,拍着他的背,说出他的感受。于是,Bing Bong大哭了一场,悲伤的情绪得到了缓解。

当莱莉在爸妈面前,哭着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

“我想家了,你们希望我开心,我想念以前的朋友和球队了......”

此时,爸妈也表达了他们内心的想念,一家人抱在一起。哭着哭着,莱莉开心了起来。

头脑特工队中的心理认知(头脑特工队有的时候)(6)

Bing Bong和莱莉在大哭之后,就变得开心了起来呢?

原因很简单,他们的负面情绪得到了宣泄。现实生活中,我们始终觉得“悲伤”、“忧郁”、“生气”等负面情绪是不被接受的,不应该表达出来的。

所以,当孩子哭时,我们会立即让他们停止哭泣,阻止情绪的宣泄。

殊不知,这样只会加大他们的心理负担,如果负性情绪得不到宣泄,问题也会一直都在。

忧忧说过,哭泣是种宣泄,会帮助自己慢下来,不被生活的逆境所压垮。

孩子需要学会和情绪相处,不快乐,就别假装快乐。

就像莱莉在搬了新家后,遇到了很多很糟糕的事情——新房子很烂,家具也运不到。

乐乐鼓励她去街角买披萨,没想到又是她最讨厌的西兰花口味!

这一天都不顺利,乐乐还在调动她快乐记忆的时候,发生一件奇怪的事情,画面突然变蓝了——忧忧不由自主地去触碰了那个记忆球。

它在告诉我们,这个时候,不需要再假装快乐和坚强了,大哭一场对你是有好处的,只有当你表现出悲伤时,那些在乎你的人,才会知道或懂得来帮助你。

每个情绪都有自己存在的意义,乐乐让人享受快乐的时光,惊惊让人做事更加谨慎,厌厌让人更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怒怒让人有了释放愤怒的管道,而忧忧虽然带来了忧伤,却也突显出快乐的可贵。

头脑特工队中的心理认知(头脑特工队有的时候)(7)

父母应该如何引导孩子接纳自己的情绪,表达自己的情绪呢?

第一,反映倾听

反映倾听是心理咨询师常用的方式,学龄前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爸妈们可以先耐心“倾听”孩子的外在表现。

比如孩子大喊大叫、哭泣、害怕畏缩等行为表现,然后将自己的理解反馈给孩子,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情绪。

“小弟弟撕了你的本子,你很生气;”

“爸爸去上班了,你不想离开他,所以非常难过;”

“收到你最喜欢的玩具,你特别开心,手舞足蹈;”

这样,孩子会更容易理解情绪无关好坏,认可自己的情绪,从而更自然地表露自己的情感。

第二,和孩子共情,是最好的安慰

在《头脑特工队》中,有多处情节都展现了“共情”:莱莉与爸爸争吵后,妈妈对莱莉的安慰;离家出走后回到家的莱莉哭着说出了她对明尼苏达和以前朋友的想念。

爸爸并没有呵斥她:“你知道吗?我也想明尼苏达了,我想念我们一起踏青的森林,想念我们一起玩耍的后院……”

爸爸用了“共情”的方法,这是对伤心的人第一时间最好的安慰,就是表达自己“认同被安慰者的情绪”。

对孩子来说,当他们情绪低落时,父母的一句“我知道你现在很难过,我在这里陪你”,也许这比任何“加油打气”都有用。

头脑特工队中的心理认知(头脑特工队有的时候)(8)

正如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家卡尔·荣格所说的:

“如果没有情绪,黑暗无法转化为光明,冷漠无法转化为行动。”

情绪其实是一种能量,通过能量守恒,我们知道,如果它产生了,就需要以一种方式释放,如果得不到释放,就可能会造成情绪的积压,最终导致情绪爆发。

我们的孩子不需要去避免负面情绪,而是要接纳负面情绪对孩子的善意提醒。

有时候,悲伤也能带给人们带来力量,促使我们有了更多的思考、改变和提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