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国隐身潜艇(年度二战大片灰猎犬号里)

老周

摘要:年度二战大片《灰猎犬号》,是以一支盟国的护航船队穿越大西洋深处没有空中掩护的“黑窟”地带,与德军潜艇展开殊死搏杀的经过为背景,在这部影片里,德国潜艇的那些黑科技都是真的吗?

二战德国隐身潜艇(年度二战大片灰猎犬号里)(1)

图1:年度二战大片《灰猎犬号》海报

【头条号首发】

年度二战大片《灰猎犬号》,是以一支盟国的护航船队穿越大西洋深处没有空中掩护的“黑窟”地带,与德军潜艇展开殊死搏杀的经过为背景,在这部影片里,德国潜艇的那些黑科技都是真的吗?

影片是以为护航船队护航的“灰猎犬”号驱逐舰的视角来展开的,应该说将驱逐舰进行反潜作战时,各种操作流程,各种舵令,都表现得非常到位,非常真实反映了水面舰艇反潜作战的具体场景,包括在实战中水兵们在极其紧张的战斗中出现的各种失误和延迟,都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在以往的海战影片中是不多见的,值得点赞。

不过,对德军潜艇的描述就没有多少了,除了偶尔在海面上以及水下出现,而且是一闪而过的那种,再有炮战时看到一些“尊容”外,基本上就没了。如果是从德国潜艇的视角,自然首推德国在80年代拍摄的《从海底出击》(Das Boot),将这两部对照来看,那么对当年大西洋反潜护航战就可以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了。

今天老周就重点结合影片来聊聊二战时期的德军潜艇。

德国潜艇也叫U艇,这是因为在德语中潜艇被称为“Untersee Boot”,意为“水下舟艇”,缩写就是U-boat,而且德国海军潜艇的舷号也都以字母U加上数字组成。U艇这个称谓不是二战时候才有的,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就出现了。德军潜艇在一战中的无限制潜艇战给协约国造成了很大损失,因此战争结束后签署的《凡尔赛和约》中就明确规定,战败的德国不得再拥有潜艇。直到希特勒上台,彻底撕毁了《凡尔赛和约》的限制全面重整军备,潜艇当然也就从1935年开始恢复建造和发展。到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由此拉开帷幕,这时德国海军潜艇才刚刚发展了短短四年,总共才只有57艘潜艇,其中适合远洋作战的潜艇才区区22艘,可以说,在潜艇方面,德国海军还没有拥有应付战争的足够力量,正如邓尼兹在1945年6月接受审判时所承认的,“早在战争爆发时,我们就已经被打败了,因为德国并没有在海上做好充分的战争准备。这么点潜艇,只够刺一下英国人!”

二战德国隐身潜艇(年度二战大片灰猎犬号里)(2)

图2:战争中的德军潜艇

正是在战争中,德国潜艇得到了长足发展,并对同盟国的海上运输造成了巨大损失,几乎就要掐断了大英帝国赖以生存的海上运输,对此深有体会的丘吉尔在回忆录中写道:“大西洋战役自始至终一直是整个战争的主导因素。我们一刻都不能忘记,不论在陆地、在海洋、在天空或其他任何地方发生的一切都最终与大西洋战役的结果息息相关。那个可怕的、从不间断的苦难历程——我们经常处于极度的困境和挫折中,而且总是面临着无形的危险。最终偶然和戏剧般地走上了光明的大道。”他还认为“战争中唯一真正让我害怕的是德国海军的潜艇!”,“潜艇”这个名词甚至让丘吉尔都有些神经过敏了,他特别强调将德军潜艇叫做U艇,而将“潜艇”这一名称来称呼同盟国的水下舰艇,因为他认为“U艇是那些击沉我们船只的卑鄙的恶魔,潜艇则是那些击沉敌人船只的勇敢而高贵的战舰!”

德国在战争爆发时拥有57艘潜艇,战争中建成1131艘,总共有1188艘潜艇投入战争。其中水面排水量250吨的小型潜艇有三个级别六个型号,共117艘;水面排水量600吨的中型潜艇有两个级别四个型号,共711艘;水面排水量850吨的大型潜艇有两个级别五个型号,共169艘;水面排水量1500吨的远洋潜艇有两个级别三个型号,共163艘;还有两个级别的布雷潜艇14艘和两个级别的补给潜艇14艘。

二战德国隐身潜艇(年度二战大片灰猎犬号里)(3)

图3:二战中德军总共有1188艘潜艇投入战争

其中水面排水量769吨的Ⅶ型属于中型潜艇,造价仅200多万马克,通用性好,性价比高,所以Ⅶ型各个改进子型号,总共制造了744艘,成为至今为止世界产量最大的潜艇型号。

在Ⅶ型各子型号中,最经典的自然就是VIIC型:水上排水量769吨,水下排水量871吨,水面最高航速17.7节,水下最高航速7.6节,水面续航力8500海里(10节),水下续航力80海里(4节),最大下潜深度220米,武备为5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艇首4具艇尾1具),1门88毫米甲板炮和1挺20毫米机枪,艇员52人。

二战德国隐身潜艇(年度二战大片灰猎犬号里)(4)

图4:VIIC型结构示意图

VIIC型的产量高达626艘,占二战德军潜艇总数的52.69%,是所有潜艇型号中数量最多的,简直就是德军潜艇的象征。甚至可以说,你在二战历史照片、视频中看到的德国潜艇,十有八九都是VIIC型。

电影《从海底出击》中的主角U-96号就是VIIC型。唯一保留至今的二战德国潜艇,如今在德国基尔港拉布镇,作为博物馆保留的U-995号潜艇,也是VIIC型。

二战德国隐身潜艇(年度二战大片灰猎犬号里)(5)

图5:如今在德国基尔港拉布镇作为博物馆保留的U-995号潜艇

而在《灰猎犬号》片中,德国潜艇始终没有出现过全貌,都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只露出“半个脸”,不过片中出现了三个U艇的艇徽:一个红色铁十字中间一个戴着山地军帽的骷髅,一个是帝国鹰中间一个纳粹的万字标志,还有一个像是狼头图案。这下又把老周看傻了,万字是纳粹党的标志,纳粹德国国徽是展翅的老鹰和花环中的纳粹万字图案,所以这种鹰被称为帝国鹰,算是国家图腾,铁十字则是德意志民族勇气和胜利的象征。艇徽是每艘潜艇,一个小单位的标志,所以原则上艇徽里是不会出现代表国家或者民族的图案。事实上德国海军一千多艘潜艇各种艇徽中,还真没有出现过铁十字、万字、帝国鹰这些图案。

二战德国隐身潜艇(年度二战大片灰猎犬号里)(6)

图6:片中出现的德军潜艇帝国鹰中间一个纳粹万字标志的艇徽

就是从片中偶尔露峥嵘的潜艇场景中,从潜艇的外形、指挥塔样式等不是很清晰的细节,依然可以基本断定还是——VIIC型。影片设定的时间是1942年2月,正是VIIC型最兴盛的时候,这点倒是和历史相契合。

片中潜艇全貌没有出现,但有关的黑科技倒出现不少。首先便是德军潜艇无线电广播里对“灰猎犬”号进行心理战的情节,这就明显不对了,这是收音机广播?高频通话?还是甚高频通话?无论是哪一种,当时任何一艘德国潜艇都没有相关设备,也没有这样的技术。通常德国潜艇的通信设备就只有无线电台,就是只能滴滴答答发电报,根本不可能像“东京玫瑰”那样在无线电广播中进行恐吓的心理战。

第二个就是欺骗“灰猎犬”号声纳的音响诱饵“药片投掷器”,这个倒还真的有。德军潜艇当时确实装备有类似的音响诱饵,一种就是这种代号“药片投掷器”(Pillenwerfer)的无动力诱饵,还有一种是代号“齐格琳德”(Sieglinde)的自航式诱饵。无动力诱饵由于不会移动,固定在一个位置发出声音,所以比较容易被识破。

片中“灰猎犬”号的声纳兵就很快意识到上当了。相比之下,自航式诱饵能够以6节的速度移动,还能周期性地上升或下潜,欺骗伪装的效果更显著。音响诱饵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可以作为潜艇的替身,让被发现的潜艇来个金禅脱壳,摆脱追踪和攻击。另一个目的则是消耗反潜舰艇的深水炸弹,一艘反潜舰携带的深水炸弹终究是有限的,以弗莱彻级驱逐舰为例,标准配备是56枚深水炸弹,最多也就60枚上下。

二战德国隐身潜艇(年度二战大片灰猎犬号里)(7)

图7:护航舰携带的深水炸弹也是有限的

说起德国潜艇的欺骗,除了音响诱饵,还有“诈死”的小伎俩。影片一开始,“灰猎犬”号击沉了德军一艘潜艇,就是通过海面上出现油迹和残骸碎片来判定潜艇被击沉的——护航舰无法到水下去察看潜艇是否沉迷,而潜艇被击沉前艇壳肯定破裂,燃料以及衣物、木块等质量比较轻的残骸碎片就会浮出水面,这就成了潜艇被击沉的铁证。所以,当潜艇遭到围攻,估计常规手段难以脱困,有的潜艇就会故意放出一些燃料,再通过鱼雷发射管“打”出一些衣服杂物木头碎片等,伪装成被击沉的迹象,借此让护航舰停止攻击,从而逃过这一劫。不过这一招也不是轻易可以使用的,毕竟伪装出来的证据和真正被击沉的证据多少总有点不同,老练的护航舰也会识破,而且燃料和鱼雷一样,都是潜艇远航征途中最宝贵的资源,也不敢随意浪费。

而“灰猎犬”号击沉第一艘德军潜艇,明显就是神剧节奏了。在战争中,一艘驱逐舰单独PK一艘潜艇,从搜索、定位到攻击,都绝非易事,而“灰猎犬”号却能够在第一次执行大西洋护航任务时,第一次和德军潜艇交手,就一举奏功,不是神剧还能是什么?

要知道,护航舰要击沉德军潜艇是非常困难的,而且整个搜索、定位、攻击,直到确认战果,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这就意味着要耗费大量的燃料和弹药,这也是护航舰宝贵的资源,何况护航舰的首要任务并不是要击沉潜艇,而是保护船队中的运输船安全。所以,通常情况下,护航舰更多的是将潜艇驱离或者迫使潜艇下潜——潜艇的水下航速只有4-6节,一旦潜入水下,不但会因为速度慢被船队甩掉,而且船队改变航向潜艇在水下也难以发现,因此迫使潜艇下潜是护航舰保障船队安全非常有效的手段。

二战德国隐身潜艇(年度二战大片灰猎犬号里)(8)

图8:片中难得出现的德军潜艇

保障船队安全是第一要务,说起来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中,常常会出现是保证船队安全还是攻击潜艇的两难选择,例如有时候已经确定了潜艇准确位置,展开了攻击,甚至还击伤了潜艇,再努一把力就可以击沉潜艇,但和船队的距离越来越大,眼看船队失去保护,只好放弃唾手可得的战果返回船队。

于是从1943年,盟军开始组建反潜战斗群,又称反潜支援大队或反潜特混舰队,反潜战斗群由护航航母、驱逐舰、护卫舰等军舰组成,这些军舰上均配备最先进的探测设备和威力最强劲的武器装备,武器、雷达、声纳等部门的骨干均是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手,这样的战斗群不担负护航任务,其使命只有一条,那就是消灭德军潜艇!这就彻底改变了以往护航军舰发现潜艇后,如果不能一举将其击沉,那就不能与之周旋到底的两难境地,因为一旦追踪时间过长,船队的警戒圈就会出现缺口,容易让其他潜艇乘虚而入。而反潜战斗群则没有保护船队的后顾之忧,只要发现潜艇就可以穷追不舍,直到将其击沉为止。这种攻击性的反潜手段彻底改变了过去同盟国防御性反潜手段,易守为攻,满盘皆活!

二战德国隐身潜艇(年度二战大片灰猎犬号里)(9)

图9:护航航母为核心的反潜战斗群就是以消灭潜艇为使命

速度毫无疑问是反潜护航的关键因素,潜艇的速度只有达到运输船速度的1.5倍以上,才有可能追上运输船展开攻击。而要是运输船的速度是潜艇速度的1.5倍以上,那么基本上就可以凭借速度优势高枕无忧了。这里就顺便说下《灰猎犬号》里徳一个BIG,影片结尾,当“灰猎犬”号完成护航任务,准备脱离护航船队前往伦敦德里时,船队里一艘运兵船上的士兵都涌上甲板,向“灰猎犬”号挥手表示感谢。

但在真实的二战中,美国横跨大西洋向英国运送部队,绝大部分都是使用两艘王后级豪华邮轮改装的运兵船,这两艘“玛丽王后”号和“伊丽莎白王后”号邮轮,都是1930年代末刚刚建成的,排水量分别是8万吨和8.4万吨,比起著名的“泰坦尼克”号邮轮,排水量才4.6万吨,几乎要翻倍了!和平时期载客约1200人,战时拆除全部娱乐和豪华设施改装成运兵船,可以运载士兵1.5万人。

二战德国隐身潜艇(年度二战大片灰猎犬号里)(10)

图10:“玛丽王后”号豪华邮轮

更牛的是,速度快!最高航速34节,巡航速度都高达29节!横渡大西洋只需要五天!王后级邮轮创造的横渡大西洋最快记录的蓝飘带奖,直到1952年才被打破。相比之下,二战时期的运输船一般航速都是10节左右,型号老旧性能差一点,连10节都达不到。而德军潜艇的最快航速才只有18节,所以王后级邮轮——1940年被英国政府正式征用,就应该叫运兵船了,从来不编入护航船队(因为船队平均10节的航速根本跟不上),都是单独航行,也不需要护航舰艇保护,采取Z字反潜航线,每次横渡大西洋都变换不同航线,加上快得出奇的速度,在大西洋上简直是神出鬼没,因此被称为“灰色幽灵”。德国海军为此专门出了高额悬赏,只要击沉一艘王后级邮轮,潜艇艇长就可以获得100万金马克(约合25万美元)外加骑士十字勋章,但最终没有一个艇长得到这份丰厚的花红。这两艘王后级运兵船,在整个战争期间累计运送兵员超过160万人,总航程超过110万海里(差不多往返大西洋270次),其中曾经一次运送一个整师,美国第1步兵师15125名士兵;还曾创下一次运送15988名士兵的最高记录,这个记录至今都没有被打破。

所以,像这样满载士兵的运兵船是不可能编入护航船队的,尤其是在德军潜艇最猖獗的1942年,只有1944年德军潜艇基本被逐出大西洋航线之后,才有可能会出现。

二战德国隐身潜艇(年度二战大片灰猎犬号里)(11)

图11:满载士兵的“玛丽王后”号

在影片中,德军潜艇对抗护航舰主要是鱼雷攻击,“灰猎犬”号就曾多次遭到德军潜艇的鱼雷攻击,全靠舰长乔治·克劳斯中校指挥果断得当,才避开了来袭的鱼雷。而且在片中,基本上都是单枚鱼雷,只有一次是两枚鱼雷同时攻击,但却来自两艘潜艇,而不是一艘潜艇进行的双雷齐射,更没有多枚鱼雷齐射——VIIC型艇首有4具鱼雷发射管,也就是说可以进行四枚鱼雷齐射。但是,潜艇搭载的鱼雷数量非常有限,以VIIC型为例,鱼雷携带量只有14枚,虽然在海上也可能得到绰号“奶牛”的补给潜艇进行海上补给,但这都不是确定的。所以通常不是重要目标都不太舍得使用鱼雷,而尽可能使用甲板炮进行炮击。因此,单雷攻击也是和历史真实相吻合的。

二战德国隐身潜艇(年度二战大片灰猎犬号里)(12)

图12:潜艇最常用的还是单雷攻击

当然,片中也出现了潜艇和驱逐舰炮战的场景,有些朋友觉得这似乎不大可能,潜艇怎么敢和驱逐舰堂堂正正对决?不过在战争中,德军潜艇和护航舰进行炮战的实例,确实有过,而且不止一次。当潜艇被迫浮出水面,面对护航舰,就只能用甲板炮进行最后鱼死网破的抵抗了。片中德军潜艇和驱逐舰进行炮战也是在受伤无法下潜的情况下,这点还是比较真实的。好歹潜艇也有一门甲板炮,VIIC型是88毫米炮,后期型号还有102毫米炮的,单就口径来说,也是有与驱逐舰的127毫米主炮一战的能力。只是潜艇通常只有一门甲板炮,而护航舰的火炮可远远不止一门,弗莱彻级光127毫米主炮就有五门,还没算那些40毫米、20毫米炮,这些小口径炮对战列舰、巡洋舰这些装甲防护厚实的大舰没什么用,但对于薄皮大馅没有装甲防护的潜艇来说,却是极有威胁的。而且潜艇最大水面航速不过18节,护航舰的最大航速都在30节以上,机动力也是处在明显下风。决定舰艇炮战的三大要素:火力、机动和防护,潜艇全部都是劣势,唯一还能算是优势的就是潜艇尺寸相对较小,目标不明显,但是如果护航舰的雷达和火控比较先进,那么这点优势也荡然无存,完全就是被吊打的节奏。所以,只要潜艇在护航舰面前浮出了水面,基本上就是死路一条在劫难逃了,炮战不过是临死前的困兽犹斗罢了。

二战德国隐身潜艇(年度二战大片灰猎犬号里)(13)

图13:潜艇的甲板炮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二战时潜艇主要是在水面,因为水下航速太慢,续航力也很小,除非遇到反潜舰艇和飞机的攻击,才会潜入水下躲避攻击,而且还不能长时间在水下潜航,因为潜艇在水下航行的动力是电力,电力只有在水面状态柴油机工作时才能充电,在水下就只有消耗而没有补充,一旦电力耗尽,那就完全丧失了机动性。时间再长,氧气也会消耗殆尽,那就真的死翘翘了。

所以,德军潜艇最著名的“狼群战术”,也是以水面攻击为核心。具体来说,就是以数艘或十数艘,甚至数十艘潜艇组成艇群,以20至30海里间隔,一字排开,横亘在运输船队可能经过的航线上,只要有一艘潜艇发现船队,就立即报告设在岸上的指挥部,指挥部再迅速通知其他潜艇,白天以水面航行状态高速航行抢占有利攻击阵位——有时是在船队前方迎头攻击,有时则是在船队后方尾追攻击,天黑后还是以水面状态实施近距离鱼雷攻击或者甲板炮攻击,天亮前停止攻击,再全速抢占下一个有利阵位,等待第二天天黑后再次实施攻击,就这样一个晚上连一个晚上,直至将运输船队全部消灭。这一战术因为酷似自然界里狼群捕食,因此被形象地称为“狼群战术”。可见,就是“狼群战术”,也是水面状态航行抢占攻击阵位,水面状态进行攻击。恐怕和很多人想的完全不同,二战时的潜艇,说到底其实还只是“会下潜的水面战舰”,主要活动都是在水面状态进行,只有在紧急情况下才会潜入水下。

二战德国隐身潜艇(年度二战大片灰猎犬号里)(14)

图14:二战时潜艇只是“会下潜的水面战舰”

在整个战争中,德军潜艇共击沉同盟国和中立国的运输船2828艘(也有资料为2603艘),总吨位1468.7万吨,潜艇所取得的战绩占德国海军击沉运输船总数5150艘的54.9%,总吨位2158.1万吨的68.1%。德军潜艇部队司令邓尼兹,也因为指挥潜艇部队所取得的赫赫战绩,后来升任海军总司令,最后还接替希特勒成为第三帝国元首。而德军潜艇也付出了惨重代价,总共损失潜艇778艘,其中719艘是被同盟国海空军击沉,其余59艘则是由于碰撞或事故等其他原因损失的。在被击沉的潜艇中,被英军击沉的约500艘,占到了将近百分之七十。

德军潜艇部队官兵阵亡和失踪的2.8万人,被俘约5000人,伤亡总共约3.3万人,而潜艇部队总兵力才只有4万人,伤亡率高达80%,这也是德国陆海空三军诸军兵种中伤亡率最高的部队。

只是很遗憾,《灰猎犬号》里对德军潜艇描述太少,要想了解德军潜艇如何在大西洋护航战中施展身手,建议还是去看看《从海底出击》。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