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选集成语典故(毛泽东选集成语典故)

毛泽东选集成语典故(毛泽东选集成语典故)(1)

原文:“只有那些主观地、片面地和表面地看问题的人,跑到一个地方,不问环境的情况,不看事情的全体(事情的历史和全部现状),也不触到事情的本质(事情的性质及此一事情和其他事情的内部联系),就自以为是地发号施令起来,这样的人是没有不跌跤子的。"

《实践论》(《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出处:“自以为是"见于《孟子.尽心下》:“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有一次万章问孟子:“全乡的人都说那个人是好人,他到哪里也都表现出是一个好人,而孔子却认为他是一个败坏道德的人,为什么呢?"孟子说:“这种人,要指摘他,却举不出什么大错误来;要责骂他,却又没什么可以责骂的。他只是随波逐流,同流合污,为人好像忠诚老实,行为好像正直纯洁,他自己也以为很正确,但是这并不合乎尧舜之道,所以说他是个败坏道德的人。"

浅解:“自以为是"的人,主观、片面,但自己总认为自己是正确的,而且固执己见,不愿接受别人的意见。毛主席借用“自以为是"这句成语,一针见血地对这种人进行了批评。毛主席指出:“科学的态度是‘实事求是',‘自以为是'和‘好为人师’那样狂妄的态度是决不能解决问题的。"“共产党员决不可自以为是,盛气凌人,以为自己是什么都好,别人是什么都不好;决不可把自己关在小房子里,自吹自擂,称王称霸。"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