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岁丧母流落他乡(贫苦青年北平求学染恶习)

这是一部描写上世纪30年代的作品,主要写农村子弟在求学道路上因经不住外界诱惑,渐渐走向堕落,最后悔不当初的故事。现已改编为电视剧《梦幻天堂》。

69岁丧母流落他乡(贫苦青年北平求学染恶习)(1)

这本小说的主人公周计春,少年时是人见人夸的神童,"别人家的孩子"。因为对读书的喜爱,父亲倾其所有,师长全力以赴支持他赴北平求学。然而,父亲刚走不久,他经不住孔小姐的引诱,渐渐沉迷于财色虚荣,混为了曾经羡慕的"摩登少年",丢了当初北上的初心。他与孔令仪小姐订婚,又整天和舞女纠缠在一起,花天酒地,不料中了舞女的圈套,他偷的钻戒被骗,因不知如何向令仪交代,畏罪潜逃到南京。

69岁丧母流落他乡(贫苦青年北平求学染恶习)(2)

父亲为让其悔过,再次倾家荡产到北平寻他,不过未能如愿,辛酸失望致病痛缠身,被劝归家,下船后,身体彻底垮下,凄惨离世。投靠著名作家余何恐的计春,机缘巧合下成为明星,再次与令仪相遇重归于好。同令仪回乡探亲身份被揭,未婚妻心灰意冷上吊自杀,坟前认错决定痛改前非……

69岁丧母流落他乡(贫苦青年北平求学染恶习)(3)

这部经典作品出自现代文学史上"章回小说大家"张恨水之手,他的作品情节曲折复杂,结构布局严谨完整,将中国传统的章回体小说与西洋小说的新技法融为一体。作者在本书前序写到写此书的缘由时,说,"但见若干青年,耗其父兄血汗挣来之钱,如泥沙掷去,劳逸相悬,亦良为不平。而此等人则尚高谈主义,以现代青年自命。然则所谓不现代者,其程度又当如何乎?作小说者,理不应自置批评于书中。故余亦唯有出之以叹息之态,而名此书曰《现代青年》!"

69岁丧母流落他乡(贫苦青年北平求学染恶习)(4)

"章回小说大家"张恨水


(一)老父两次为儿倾家产,昨日欢笑今日失望

第一次是决心离开村子到城里卖豆腐,每日起早贪黑工作,劳苦至极。不过他的辛苦没白费,儿子顺利考上高中,受到师长夸奖,有所作为,确实是对他最好的回报。所以,他觉得为了儿子的前途,再苦再累也值得,心里也是高兴的!

69岁丧母流落他乡(贫苦青年北平求学染恶习)(5)

第二次倾家荡产是北上寻儿子让其改过自新,浪子回头金不换,他觉得他们父子情还在,好好说话儿子是会听的。可儿子偷了东西逃离北平,"养不教,父之过"做父亲的听到自己孩子犯了这等丢人的事,自然深深谴责自己。后来身体彻底垮下,他抱着没能见着儿子的遗憾以及对倪家母女的愧疚含泪闭了眼。

69岁丧母流落他乡(贫苦青年北平求学染恶习)(6)

作者给我们展现的是一位平凡的农民形象,但却通过他的言行让我们知道这是一位伟大的父亲。同天下父母一样,他倾尽所有爱自己的孩子,不过,环境并不相同,他给孩子的每一分钱都是慢慢积攒的血汗钱,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又是那样的时代背景,他努力挣钱让孩子进学堂汲取知识,这便是他的伟大之处。


(二)青年北上求学谋未来,最终沦为“摩登少年”

北上之前,计春是一位好好少年,他勤苦好学,挑灯夜读,一心要考个好学习;他孝敬父亲,与父亲的相依为命,时刻都为父亲着想;他懂得感恩,对于倪家母女对自己的照顾都牢记于心……

到了北平,因孔小姐的再三邀请,他见多了世面,褪去了乡下人的气质,整日沉迷于繁华世界,把家里人对自己的期待全抛于脑后。看电影,进舞场,下馆子……过上了摩登少年的生活,不过这一切都不是他自己的,他是靠着那些富家女才能有这般好日子。对于读书,他认为最终目的是钱,既然现在有人拿钱给自己,又何必再去读呢?

69岁丧母流落他乡(贫苦青年北平求学染恶习)(7)

作家在写计春转变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他把人的本质用语言不动声色地描绘出来,人的善变也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面对不同的环境,少年的思想也随之转变,非常真实地给读者展现了人的本性;同时也揭露了那时的时代背景:思想虽然解放,但却不够成熟。书中有一句话:"这是过渡时代应有的现象"。

69岁丧母流落他乡(贫苦青年北平求学染恶习)(8)

在我看来,计春只是大多现代青年的一个缩影,他们对物资的追求远远大于精神层面的升华,只停留于表面的时尚华丽,而没有任何思想精神方面的涉及。其实他们明知孰对孰错,为着好奇心,误入那繁华世界,便死心塌地一直困在里面,再想回归初心,就真的难上加难。


(三)富女倾慕少年容颜,心中各有千秋

计春的年轻帅气引得大多富家女的青睐,然而她们并非真的爱计春,只不过想通过拥有计春来证明自己的魅力,而计春呢,也只是被她们美丽外表及其物质所迷惑,未必就动了真心。作品中,计春与富家女们就像"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计春享受物质带来的快乐,富家女们则是内心的较量。

69岁丧母流落他乡(贫苦青年北平求学染恶习)(9)

在作者的笔下,女性也有很大的转变。比如说:之前是男子顶一片天,女子跟随男子左右,而在这部作品中,很明显是男子围着女子团团转;之前女子不能上学,而在作品中,打破了这一常规;之前婚姻问题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女子往往成为家庭的牺牲品,而在书中,女子能够自己做主,决定自己一生的幸福……由此可见,女性的社会地位在逐渐提高,冲击了之前男主外女主内的旧思想。不过,仍残留一些封建思想,隐隐约约地显现在她们身上。

69岁丧母流落他乡(贫苦青年北平求学染恶习)(10)


(四)少女家中苦等三年,失望至极上吊自杀

菊芬是计春的未婚妻,在计春上北平前他们订了婚,于是她一心一意只跟计春,绝不改嫁。可谁知计春辜负了她的一番心意,不但要与她解除婚约,就连自己站在他面前,他都不愿相认,菊芬伤心至极又感到可耻,决意离去。

69岁丧母流落他乡(贫苦青年北平求学染恶习)(11)

作者笔下的菊芬,又是现代另一类女性的缩影,他们淳朴善良,不知心机为何物,只一心盼着自己心爱的人来到身边,陪自己度过剩下时光,她们不追求奢华的生活,只要简单幸福就行。然而现实总是与她们开玩笑,她们默默的付出常常"竹篮打水一场空",她们的命运是可悲的。

69岁丧母流落他乡(贫苦青年北平求学染恶习)(12)


这部作品结尾是一大亮点:周跪倒在父亲的坟前,口里叫道:"父亲,我是天地间的一个罪人。你饶恕我,让我自新罢!我的心碎了!"这话虽短,却道出了计春心中无限懊悔,道出了心中的苦楚,道出了现代青年的心声……

整部作品非常有代入感,作者对每一个细节描写细腻,每一个情节安排妥当,每一个人物刻画形象……读时身临其境,读后回味无穷,再品,便是细水长流常驻心间。

69岁丧母流落他乡(贫苦青年北平求学染恶习)(1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