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行书为何难学(为什么米芾行书要比颜体行书更热门)

相比之下,学习米芾行书的人,要比学习颜体行书的人更多。其实这是一个很正常、很合理的现象。因为米芾行书比颜真卿行书更易学(适合初学)。要解释这个现象要从选帖讲起。

米芾行书为何难学(为什么米芾行书要比颜体行书更热门)(1)

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稿》

经典性对比

从作品的经典性来看,颜真卿与米芾都是书法史上的第一流书家,其作品都具有极其经典的特质,二者艺术造诣相当,对书法史的贡献也相当。颜真卿自身及其家族的政治影响力和自身的忠义形象,使其作品具有更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但就其作品本身的精彩程度而言,颜真卿行书与米芾行书可谓势均力敌、各有千秋。无论选择颜真卿行书还是米芾行书来学习,都属取法乎上。

米芾行书为何难学(为什么米芾行书要比颜体行书更热门)(2)

存世量与清晰度对比

米芾行书的存世量要大于颜真卿;从作品的清晰度来看,米芾行书作品现存几乎都是墨迹;而颜真卿行书仅有《祭侄稿》《刘中使帖》是墨迹,其余皆为刻帖。可见,米芾行书不仅存世量大、高清数码资料庞大,在清晰度方面和数量方面都更占优势,形成了更为丰富和立体的学习系统。

米芾行书为何难学(为什么米芾行书要比颜体行书更热门)(3)

旁系资料

颜真卿行书的个性很强,与其书风较接近同时成就较高的大家只有张旭、杨凝式、何绍基三人,但一千多年来学颜书者无数,成名者几何?而米芾书风具有更强的共性,可谓上承晋唐、下启宋元。米芾优势明显。

米芾行书为何难学(为什么米芾行书要比颜体行书更热门)(4)

颜真卿《湖州帖》,疑似米芾拟作

作品创作意识

从宋代开始,书法的“创作意识”更加强烈,幅式、章法、落款、钤印等意识增强,哪怕一件小手札,米芾都能不会放过创作表现。而300年前的唐代颜真卿,不是在朝廷日理万机,就是为国家驰骋沙场,哪有那个闲情。相对而言,米芾的作品表现意识要更加强烈,比较贴合今人的学习与创作参考。

米芾行书为何难学(为什么米芾行书要比颜体行书更热门)(5)

记录性

米芾行书与颜真卿行书相比对与学书者还有一个更有价值的地方——米芾的作品记录了如何从学习古人到形成自家风格的这个过程,包括米芾还有不少书论性的点评、经验性的创作文章,还有文书一体的作品出现。从这个角度来讲,米芾的“记录性”要明显更强烈,这种记录和流传意识,对于今天的学习者,是非常具有“圈粉”效果的。

综上所述,米芾行书要比颜体行书更具市场欢迎度,而行书又是五体中最实用、最热门的进阶书体,于是米芾的大众学习热度可能仅次于王羲之。当然了,米芾主要是擅长行书,要论起楷书影响力,那颜真卿独树一帜、独领风骚,而米芾几乎没有标准楷书作品。

米芾行书其所以形成自己的特点,主要是在点画和结构上不同于他人的处理方法。而其变化之丰富,变化之奇特,非他人可比。他灵活多变地正确地运用和处理粗细、相背、疏密、开合、偏侧、白布、收放、参差、大小,接应等原则,使作品面目险而不怪,爽朗痛快,而又清新自然。

一、粗细

行书的变化,首推线条粗细的变化,要克服等线体的美术字。粗细变化有三种情况,一是字和字之间粗细的变化,二是一个字内部点画有粗有细,三是一个点画本身也有粗细的变化。

米芾行书为何难学(为什么米芾行书要比颜体行书更热门)(6)

左粗右细

米芾行书为何难学(为什么米芾行书要比颜体行书更热门)(7)

左细右粗

米芾行书为何难学(为什么米芾行书要比颜体行书更热门)(8)

上粗下细

米芾行书为何难学(为什么米芾行书要比颜体行书更热门)(9)

上细下粗

米芾行书为何难学(为什么米芾行书要比颜体行书更热门)(10)

上下粗中间细

米芾行书为何难学(为什么米芾行书要比颜体行书更热门)(11)

米芾行书为何难学(为什么米芾行书要比颜体行书更热门)(12)

外粗内细

这种粗细变化要自然出之,随笔势的转换而成,不能刻意安排,而且要把握好“度”的变化,不可相差过大。


二、大小

字形大小的变化,也是行书最基本的要求,可以说是比较浅层次的要求。但由于从楷书才进入行书书写,往往字写得大小一样,缺少变化。

正常情况下,字形大小随汉字笔画的多少而变,即据字的自然形态而变,笔画多的稍大,笔画少的稍小。不可将大字缩小,小字放大,而且整齐划一。

但仅靠汉字的自然形态还不够,有时随前后左右的变化,将笔画多的写小,将笔画少的字写大,米芾字形大小的变化也是多种多样,既遵自然形态,又别具匠心。任意取三字,皆有大中小之别。

米芾行书为何难学(为什么米芾行书要比颜体行书更热门)(13)


三、相背

相背,就是结字中点画的安排有相向和相背的关系,这样可以避免用笔的单调和结构的呆板,增加情趣。

米芾行书为何难学(为什么米芾行书要比颜体行书更热门)(14)

两横相向

米芾行书为何难学(为什么米芾行书要比颜体行书更热门)(15)

两竖相向

米芾行书为何难学(为什么米芾行书要比颜体行书更热门)(16)

两横相背

米芾行书为何难学(为什么米芾行书要比颜体行书更热门)(17)

两竖相背

向背关系字不仅表现在点画关系上,有时也表现在字的不同部件之间。

米芾行书为何难学(为什么米芾行书要比颜体行书更热门)(18)

四. 疏密

自古以来,凡书家都十分注重笔画结构间的疏密关系,所谓“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计白当黑,奇趣乃出”。为什么这样呢?因为疏则洞达,密则茂密;疏密得当,风神乃出;若平均使用笔墨,点画平均排列,平均分割空白,当密不密,当疏不疏。则难成佳作。

米芾行书为何难学(为什么米芾行书要比颜体行书更热门)(19)

上密下疏

米芾行书为何难学(为什么米芾行书要比颜体行书更热门)(20)

上疏下密

米芾行书为何难学(为什么米芾行书要比颜体行书更热门)(21)

左密右疏

米芾行书为何难学(为什么米芾行书要比颜体行书更热门)(22)

中密外疏

米芾行书为何难学(为什么米芾行书要比颜体行书更热门)(23)

左疏右密

米芾行书为何难学(为什么米芾行书要比颜体行书更热门)(24)

部分密

米芾行书为何难学(为什么米芾行书要比颜体行书更热门)(25)

上下之间空的较大


五.开合

开合是左右结构的字,为了打破平衡,使字生动活泼,而采取的一种结字方法。上开下合,上窄下宽,似宝塔形。显得重心稳定;而上开下合,上宽下窄,似侧金字塔形,显得峭拔险峻。一正一奇,相得益彰。

米芾是运用开合手法的高手。

米芾行书为何难学(为什么米芾行书要比颜体行书更热门)(26)

米芾行书为何难学(为什么米芾行书要比颜体行书更热门)(27)

上开下合


六.参差

参差还是左右结构的字,两部件的等排,除开合关系外,还有参差之法,即两部件不可上下齐平,以求整齐,恰恰要打破齐平,打破整齐,而求参差错落之美。或左低右高,或左高右低,或头平,脚不平,或脚平,头不平。等等,变化多端。

米芾行书为何难学(为什么米芾行书要比颜体行书更热门)(28)

左低右高

米芾行书为何难学(为什么米芾行书要比颜体行书更热门)(29)

左高右低

米芾行书为何难学(为什么米芾行书要比颜体行书更热门)(30)

头平脚不平

米芾行书为何难学(为什么米芾行书要比颜体行书更热门)(31)

脚平头不平

七.收放

收放是结字一大 原则,不惟行书有收有放,也不惟米芾行书有收有放。就是楷书亦讲究有收有放。比如数横排列,总有一笔放,写的长点,余则收,写的短点;有撇捺长竖、有鹅浮钩、戈钩的字,往往撇、捺长竖和钩取放,其余取收。

米芾行书放的原则和其他差不多,关键他更有夸张之处,放和收的程度更大些,对此更强烈。

董其昌说:“作品最忌者位置等匀。且如一字中,须有收有放,有精神相挽处。”

张怀瓘《论用笔十法》中以敛为阴,以放为阳,以为作字须阴阳相应。这里的敛,就是我们所说的收。有收无放,缺乏生机,有放无收,缺乏静气。只有收有放,阴阳相应,才能写出好的作品。

一般情况下,收多放少。放的时侯,往往就放那么一笔,或者一个小部件。因为放笔较长,虽一笔,但位置占得较大。

米芾行书为何难学(为什么米芾行书要比颜体行书更热门)(32)

放捺

米芾行书为何难学(为什么米芾行书要比颜体行书更热门)(33)

放撇

米芾行书为何难学(为什么米芾行书要比颜体行书更热门)(34)

放横

米芾行书为何难学(为什么米芾行书要比颜体行书更热门)(35)

放背抛钩

米芾行书为何难学(为什么米芾行书要比颜体行书更热门)(36)

放戈钩

米芾行书为何难学(为什么米芾行书要比颜体行书更热门)(37)

(横之一种)

米芾行书为何难学(为什么米芾行书要比颜体行书更热门)(38)

米芾行书为何难学(为什么米芾行书要比颜体行书更热门)(39)

放竖


八.奇正

书有正,有奇,有平正,有侧正。正主静,侧主动。任何书体,都是正奇相生,动静相宜。真书表静,故多用正局;然真书的静,非绝对的静,而是静中寓动,所以是正中有奇,有侧。行草书表动,故多用侧势;然行草书的,非不受制约的动,而是动中寓静,所以是奇中有正。真书难得飘逸,行草难得沉重。此之谓也。

米芾很好的解决了正、侧的关系,往往偏侧取势。比之二王,在侧的程度和数量上,米芾超过了二王。董其昌曾感慨地说:“王著辈绝不识晋唐人笔意,专得其形,故多正局。字须奇宕潇洒,时出新致,以奇为正,,不主故常,此赵吴予所未尝梦见也,惟米痴能会其趣耳。”

学习米芾偏侧的手法,要特别注意把握好分寸,掌握好“度”的界限。张怀瓘曾言;“书宜平正,不宜攲(读yi)侧。古人或偏以攲侧胜者,暗中必有拨转机关者也。”所谓拨转机关,就是分寸的把握。“ 崄不至崩,危不至失,此其大略也。”(张怀瓘语)分寸把握不好偏则倾倒,重心不稳,很难成佳作。这是学习偏侧这一原则要特别注意的。

米芾行书为何难学(为什么米芾行书要比颜体行书更热门)(40)


九.布白

中国书画都非常讲究布白,所谓“计白当黑”,黑处有笔画,白处亦有笔画。写字本来是毛笔蘸墨画黑道道,而书家偏要说“布白 ”,可见处理空白的重要。对空白的处理 往往可以看出不同的艺书风格。如颜真卿楷书空白小而茂密,欧阳询楷书四面留白而清朗。行书也是一样,王铎茂密,董其昌疏朗等。

米芾能书善画,是布白的高手。

米芾行书为何难学(为什么米芾行书要比颜体行书更热门)(41)

包围结构中间紧密

米芾行书为何难学(为什么米芾行书要比颜体行书更热门)(42)

米芾行书为何难学(为什么米芾行书要比颜体行书更热门)(43)

米芾行书为何难学(为什么米芾行书要比颜体行书更热门)(44)

左右结构中间留白

米芾行书为何难学(为什么米芾行书要比颜体行书更热门)(45)

米芾行书为何难学(为什么米芾行书要比颜体行书更热门)(46)

布白的标准是什么?人们常说疏可走马,密不容针(通风)。这只是一般低层次的理解 。刘熙载说:“空白少而神远,空白多而神密,俗书反是。”神远和神密就是标准。空包少时能疏畅洞达。是谓“神远”;空白多时反能严谨茂密,是谓“神密”刘熙载还说:“ 蔡邕洞达,钟繇(you) 茂密。余谓两家之书同道,洞达正不容针,茂密正能走马,此当于神者辨之。”这是布白的高标准 。就是不能简单的从表面上看空白的大小,主要看神采,密而疏,疏而密。须细心体会。

十.接应

字和字的照应,行与行的贯串,谓之接应,,这是章法布白很重要的一项内容。书讲整体的气势,行则讲行气,就靠接应。欧阳询认为“行行相向,字字相承,俱有意态,正如宾朋离处交相应接也。”

米芾行书,与应接处多参差、离合、连断之变,以意态取胜。大凡字与字对齐、连属、成“鱼贯徐行”之势易,字与字不对齐、不相连,而字势无不正、无不连者难。米芾处理接应自是后者,后世书家多从此来。

应接有连有断,以断为高,切不可笔笔相连,字字相接成一笔书。

米芾行书十大原则,是互相渗透的,往往几个原则同时起作用,不可割裂来看。况且这些原则不能尽叙米芾行书的特点,而只是一部分主要原则,须深研细究,方能了解米芾之特点。

米芾作品欣赏

米芾行书为何难学(为什么米芾行书要比颜体行书更热门)(47)

米芾《清和帖》

米芾行书为何难学(为什么米芾行书要比颜体行书更热门)(48)

米芾《中秋登海岱楼作诗帖》

米芾行书为何难学(为什么米芾行书要比颜体行书更热门)(49)

《蜀素帖》局部

米芾行书为何难学(为什么米芾行书要比颜体行书更热门)(50)

米芾《向太后挽词》

米芾行书为何难学(为什么米芾行书要比颜体行书更热门)(51)

米芾刷字行书欣赏《游灵峰宝刹》

米芾行书为何难学(为什么米芾行书要比颜体行书更热门)(52)

米芾翰牍九帖之一《来戏帖》

米芾行书为何难学(为什么米芾行书要比颜体行书更热门)(53)

《临沂使君帖》

米芾行书为何难学(为什么米芾行书要比颜体行书更热门)(54)

《伯允帖》

米芾行书为何难学(为什么米芾行书要比颜体行书更热门)(55)

《清和帖》

米芾行书为何难学(为什么米芾行书要比颜体行书更热门)(56)

《彦和帖》

米芾行书为何难学(为什么米芾行书要比颜体行书更热门)(57)

《值雨帖》

米芾行书为何难学(为什么米芾行书要比颜体行书更热门)(58)

《竹前槐后帖》纵29.5厘米,横31.5厘米

米芾行书为何难学(为什么米芾行书要比颜体行书更热门)(59)

《箧中帖》纵28.4厘米,横39.5厘米

米芾行书为何难学(为什么米芾行书要比颜体行书更热门)(60)

《长至帖》纵33.3厘米,横42厘米

米芾行书为何难学(为什么米芾行书要比颜体行书更热门)(61)

《论草书帖》纵24.7厘米,横37厘米

米芾行书为何难学(为什么米芾行书要比颜体行书更热门)(62)

《向乱帖》 纵27.3厘米,横30.3厘米

米芾行书为何难学(为什么米芾行书要比颜体行书更热门)(63)

《惠柑帖》纵22.7厘米,横33.2厘米

米芾行书为何难学(为什么米芾行书要比颜体行书更热门)(64)

《晋纸帖》纵23.7厘米,横39.1厘米

米芾行书为何难学(为什么米芾行书要比颜体行书更热门)(65)

《戏成诗帖》纵23.9厘米,横34.6厘米

米芾行书为何难学(为什么米芾行书要比颜体行书更热门)(66)

《紫金研帖》纵28.2厘米,横39.7厘米

米芾行书为何难学(为什么米芾行书要比颜体行书更热门)(67)

《法华台诗帖》纵29.8厘米,横42厘米

米芾行书为何难学(为什么米芾行书要比颜体行书更热门)(68)

《河事帖》

《河事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