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驾崩忌讳(古代皇帝驾崩后)

自古以来帝王将相除了有着超然的地位之外,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在追求长生不老的仙丹。

即使是秦始皇这样的千古帝王也不例外,但他们的结局却都是统统失败。

所以在追求永生无望之后,这些权贵们就开始对葬礼上动起了心思,希望让自己去世后,可以羽化成仙。

但你可知,在古代皇帝驾崩之后,往往会用“九窍塞”封住九窍,那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又想依靠这样的方法达到怎样的目的呢?

古代皇帝驾崩忌讳(古代皇帝驾崩后)(1)

玉石随葬,汉朝时期。

说起帝王的葬礼,那就不得不提起随葬文化,这种文化的起源来自汉代,早在千年之前,便以兴起,用玉石打磨一些物品,或者一些贵重的珍宝随死者一同葬入土中。

但一般这种葬礼只存在于大户人家,或者一个权贵手中,直到汉朝之后,才逐渐兴起。

而这时的儒家思想刚刚传入大众的视野中,他们口中所说的得道成仙也令许多权贵动心,于是玉衣制度便就此兴起。

不管是帝王将相或者是普通富商无不效仿这样的方法,都希望在自己去世之后,能够羽化成仙。

而自古以来,人们对玉石就有一种独特的向往,这种石头晶莹剔透,坚不可摧必然被人们视为是神圣的石头。

古代皇帝驾崩忌讳(古代皇帝驾崩后)(2)

因为它能发出璀璨的绿光,更是认为此物可降妖除魔,驱除邪祟,用它来打做器具衣物,随着自己入土,不但能够保存自己肉身的完好,也能保自己尸骨不朽。于是玉衣便在这样的情况下横空出世。

玉衣又称玉柙或玉匣,是由许多四角穿有小孔的玉片并用金丝银丝和铜丝缝制而成,按等级依次分为金缕玉衣、银缕玉衣和铜缕玉衣。

是古代帝王、后妃、王后等的玉制葬服,也是许多权贵身份的象征。

玉衣的制度持续的时间非常长,直到魏文帝曹丕时期,才被下令废除,所以自此以后玉衣制度便就此消失在了大众视野中。

玉塞堵体,身体九窍。

而除了玉衣之外,还有的就是玉塞遮体。

古代皇帝驾崩忌讳(古代皇帝驾崩后)(3)

在帝王死后,大臣们会用玉做成的塞子,堵住其身体的九窍,分别为眼盖,耳朵,口塞,肛门塞,生殖器塞,鼻塞。

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自古以来,帝王都认为自己是真龙之体,而在自己去世之后,为了防止体内的精气外漏,所以需要用这样的方法。

并且这种玉器的制作方法也绝不普通,整体用最上乘的玉石所打磨,并且必须大小形状统一,打磨成片状或柱状,方便塞入。

玉晗入口,保体复原。

而玉晗则更为神秘,我们常常能在影视作品中看到,一些盗墓者会从死者口中拿出一枚珠子或许玉片,这便是玉晗。

古代皇帝驾崩忌讳(古代皇帝驾崩后)(4)

这种情况起源于晚清时期,对于墓室其实起不到什么装饰作用,只是塞入嘴中罢了。

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玉珠渐渐变成玉片,被人称为玉晗,而对于玉的选材也十分重要,取玉中最精华的一片将其切下,用几条简单的线条来连接蝉的各个部位。

之所以要这样,也是因为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寓意着转世再生,将其放入口中,可以让死者有一种蜕变重生的感觉。

玉握玉棺,天地精华。

对于玉握来说的话,其实更为简单,只需要将其打磨成玉猪的模样,然后放入死者的手中。但对于制作的工艺却十分苛刻。

猪的形状必须是匍匐坐卧的状态,线条完整,勾勒出猪的身体和耳朵还有四腿。

古代皇帝驾崩忌讳(古代皇帝驾崩后)(5)

玉棺则比较复杂,最具代表性的玉棺则是壶门座玉棺,这种棺材统一长6.5高4.8前档宽3.5厚档宽2.7厘米,以羊脂白玉为主雕刻而成,整体形状如同民间的木棺一样,由盖,室,座三部分组成而成。

特别是到了汉朝时期,人们对于玉棺最为痴迷,认为只有自己的遗体可以放入玉棺当中,就永远不朽,并且可以得道成仙。

可这种制度并没有持续多久,汉朝结束之后便渐渐消失在了大众的视野中,并且在这之后陪葬的物品,一般都是死者死前心爱之物,或是一些十分珍贵的奇珍异宝。

最后到达汉景帝时期,玉器行业又突然兴起,成为了所有行业当中的龙头企业,受到世人无尽的追捧。

自此之后,人们就将玉器看做为是祥瑞的象征,在自己死后可保永生并让自己得道成仙。

古代皇帝驾崩忌讳(古代皇帝驾崩后)(6)

小结:

看完之后,相信大家对于帝王为什么要将九窍塞塞住九窍有了一定的理解,其实就是受到了封建迷信的思想,认为这样可以让自己以另外一种方式活在这个世上,希望自己可以像神话故事那般成仙罢了。

直到辛亥革命的开始,推翻了多年以来的封建帝制,人们才渐渐放弃了这些迷信思想,转而相信科学。

随着社会发展到了今天,国家在承认宗教信仰的同时,也在打击那些利用封建迷信谋取利益或许做一些伤天害理事情的罪犯。

作为21世纪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从小我们便被告知要努力学习相信科学,将来要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但在生活中迷信思想却从不曾离开,而一些无法用科学解释的现象,也会被人们用主观的感觉来灌溉,但因为时代的飞速发展,科学也在不断进步,这也导致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相信科学。

作为一个拥有着五千年封建历史的国度,迷信思想早已根深蒂固在国人心中,要想全部舍弃也有些不切实际,所以我们选择保留一部分有意义的迷信思想,至于那些文化糟粕则选择遗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