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筒车手工制作过程(四子王旗勒勒车的制作)

勒勒车的制作

蒙古人制作勒勒车的时候,一般要请专门的木匠。木匠制作勒勒车的时候,讲究综合利用,物尽其用。相中一棵树伐倒以后,要考虑到勒勒车各部位的制作,最好把它都能用上,不要浪费材料。比如根部粗大结实,可做车毂。弯曲部分做车辋。端直枝干做横衬、牙厢、立柱。带叉的枝干做鞍木。实在不成材的木头,还可以用来做下轭。车毂一定要用桦木来做,紫桦较好,紫桦纹理弯曲的又最好,木匠总是要干方百计把它找到。砍倒一棵大树,可以做几辆车的车毂。车毂能达到四拃(直径)以上最好,最短的做好以后也不能少于三拃,长二拃左右。

1、车毂

唐代筒车手工制作过程(四子王旗勒勒车的制作)(1)

把作车毂的部分锯下来以后,马上把中间掏空(安车轴的),让它快些干透。同时把外面的皮剥掉,放在开水锅里煮过,埋在地下吸干。或者用火把外面的树皮燎掉,再把它弄干。一般的木头都是六辋(或九辋)十八辐,所以要凿十八个安辐条的铆眼。开这十八个铆眼的时候,一定要把距离量好,使辐条之间的宽窄相等。这些铆眼长三指,宽一指左右,辐条之间的距离一指左右。辐条的铆子一定要把车轂穿透,也就是要达到车轴的部位,这些铆眼挨车轴的部分大一 些,靠外的部分小一点。车毂一左一右有两个,做法完全一样。

2、车辐

唐代筒车手工制作过程(四子王旗勒勒车的制作)(2)

车上的辐条用柞木最好,找不到柞木,榆木也可以将就。辐条长约二拃,接车毂的部分三指宽,接车辋的部分二指宽,不过这不是死的,要看车轂的粗细、车辋的薄厚而定。一辆车上的辐条,在破料的时候,一定要长短粗细一致,用在车两边的时候,少不了加工修正,实际上要比原来短一些。辐条在往车轂、车辋上装的时候,车辋较厚。辐条往车毂上的铆眼里插的时候,真要削出三指宽、一指厚的榫头,天衣无缝地穿进去。这个地方是考验木技术高低的所在,技术好的木匠做的辐条,用到车毂烂芒了也不会掉出来。把辐条一一插进车毂的铆眼以后,要慢慢地砸进去。辐条不能一次砸到位,要在太阳下风干几天,再把它砸到底。

3、车辋

唐代筒车手工制作过程(四子王旗勒勒车的制作)(3)

车辋一般用桦木做。车辋也是先一个一个劈砍出来做好,再往轮上合套。辐条都铆进车毂以后,在车轂的正中间(也就是将来安车轴的地方)塞进一截木头,在木头的正中间钉进一个钉子,在钉子上拴一条长绳,长绳上系一个铅笔头,以钉子为圆心,以辐条的长度为半径画一个圆圈,这样就可以把安进车辋的铆子做出来。辐条一定要在外面作出榫头(也就是车轮朝外的那面),从里面劈砍好以后砸进车辋里去。一截车辋上凿三个铆子,也就是插三根辐条。全部辐条都插进去以后,再一节一节地把车辋首尾相接,合套在一起。车辋的铆眼,一定定要用楔子打紧。虽然说新车不需要楔子,但是铆眼还是补满为好。

唐代筒车手工制作过程(四子王旗勒勒车的制作)(4)

4、铁圈、车键

辐条与车辋上好以后,要把车毂正中的窟窿眼凿大,以便将来插入车轴。在插入车轴以前,还要在这个窟窿眼里镶进一个大铁圈。大铁圈是用生铁铸成的,周围有四个楔形的耳子,都铸成一个整体。它的直径正好跟车毂的圆圈大小一致,把这两个圆圈对齐重合以后后,比照铁的宽窄和耳子的轮廓,把铁圈的大小画在车毂上,然后用凿子把铁圈和耳子紧紧地砸进去。再用一种专门的戴帽子的钉子,把铁圈圈的四个耳子牢牢地卡死。一个车轂上用两个铁圈,里面一个,外面一个,因为这是车轮转动的时候磨损最厉害的地方。与此相对应,车轴上的这两个部位,也要嵌进去不少四棱形的铁条,俗称车键。

5、车轴

唐代筒车手工制作过程(四子王旗勒勒车的制作)(5)

车轴可以用桦树、榆树、柞树为料来做,长约十三拃,粗两拃左右。做车轴的时候,要考虑车毂直径的粗细,尤其在插入车轂的部分要光滑,粗细适中。同时要比照辕条大小把鞍木坐进去。车轴上打进车键以后,再穿进车头里。车轴的两端,要竖着打进销子(车辖)防车轮走起来脱落。

6、辕条、牙厢、横衬

车辕条一般用松木和白桦来做,长二十三到二十四拃。这是勒勒车上最长的部分,从车头一直通到车尾。辕条的根部朝向车尾,梢部朝向车前。先用锛子劈砍,根部砍成方的,梢部砍成圆的。从辕条的正中开始,往后开八个铆眼(侧面),用来安放八根横衬。在最前面的横衬前面,最后面的横衬后面,大约一拃的地方,还要凿两个铆眼。这两个铆眼不插东西,俗称空铆或气铆(留待将来捆东西用)。还要在两根辕条上面,各凿出四个铆眼,用来安插牙厢的四根立柱。还有鞍木的铆眼,左右各有两个。也就是说,一根辕条上面,要凿六个铆眼。侧面要凿十个铆眼。辕条前端至少还有一个铆眼,用来插羊角桩子,连空铆眼算上,一根辕条凿十七个铆眼,两根辕条共凿三十四个铆眼。

横衬、立柱、牙厢都用白桦木制作。横衬八拃左右,二指厚,三指宽。横衬的长度,是由车身的宽窄决定的。车身宽的车,装的东西多,大犍牛拉起来也很方便。立柱高出辕条一拃多,牙厢八拃多长,盖在立柱的上面。

7、鞍木

鞍木是把车轴和辕条固定在一起的东西,把带叉的木头从一端锯掉,另一端铲平做成铆子,嵌进辕条里面。带叉的这端用销子与车轴、辕条固定在一起。鞍木一般三拃长左右。

8、牛鞅子、下轭

勒勒车除了上面介绍的部件以外,拉车的犍牛上也要有绳线和挽具。上轭也叫牛鞅子,搭在牛脖子上面。它是用弯曲的木头做的,大约四指多宽,长度应小于两根辕条之间的距离。下面的部分要做的非常滑,最起码用火烧以后弄平,这样才不至于磨破牛脖子。两端都有窿眼,里面穿进皮绳,拴在羊角桩子上。下轭是一块比较细的扁木条,套在犍牛的脖子下面,两端也有窟窿眼,窟窿眼里穿进质量好的皮条挂在车辕条上。不往车里套牛的时候,下轭一般都在右面的辕条上着。往车里套牛的时候,从牛的脖子下面揪过来,松松地拴在左面辕条上。也有的把两面的皮条,用别棍那种形式,跟牛鞅子上面拉下来皮条扣在一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